吉奇小说>总裁豪门>歪兵正传>第6章 初入军营(6)

其实,在新兵的那段日子里,我的业余时间,除了用来睡觉,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去炊事班帮厨,也就是出公差。

这是我哥教我的,他告诉我在部队要想混的好,吃的有油水,和炊事班混好肯定没毛病。

反之,要想在部队瞬间把一窝兵惹毛了,最简单的两个办法是要么把女兵连端了,要么是把炊事班端了。

这俩地方绝对危险,演习的时候如果没有死命令,也最好躲着点,否则会被所有的人围追堵截的活活打死。

九十年代的陆军部队,和现在一样,与海军、空军与导航部队待遇差了一大截。

那个时候普通战士的伙食一天只有6块钱,通常的饭菜叫做二四四,简单解释就是早晨两个菜,中午四个菜,晚上四个菜。

在当时的步兵团里,早晚是必须要吃面食的,因为大米吃多了烧心,不利于体能训练。

只有中午的时候才可以吃米饭。

部队的炊事班没有哪个是天生会做饭的,如果当兵的时候,哪个兵有厨师证,即使是最初级的,在各连队也是抢着要的对象,弄不好还要被挖到团部去,吃香的很。

当年的条件不好,部队物资十分匮乏,我们的饭菜有一部分是要自给自足的。

新兵的时候,每天的早餐绝大多是海带丝+萝卜条,没有煮鸡蛋配发,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我从小不吃海带的恶习很快的改正了过来,到现在我遇到这玩意,都会大口大口的吃,很享受的样子。

要么说,对于那些挑食的人,最好的根治方法就是扔部队去,保证三天解决一切问题。

遇到特殊的日子,比如说学习雷锋纪念日这样的,早晨会有鸡蛋汤,只不过鸡汤已经碎成了渣,因此想在自己的碗里多弄点蛋渣,就要考验用勺子的本事。

这也是新兵连必学的技术,每一个新兵班长都要教自己的新战士,如何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吃出花样来,而且面对好吃的,怎么样看的准、抢的狠、吃的稳。

老马盛汤的时候,他教我们的办法就是六字诀:轻、深、搅、慢、稳、控,意思是说下勺子要轻、往里怼的要深,得搅一下看大的蛋渣在哪儿、慢慢捞、稳稳的往外端,中途要讲技巧的把稀的汤控出去。

为了锻炼我们这个,他经常让我们拿着工兵锹,在那里颠手榴弹玩,说是这玩意既可以锻炼臂力、还能学习一下炊事班颠勺的本事,以后有机会到那的话不吃亏,最后一项就是能让自己在盛汤的时候,遇到多大的舀子都可以稳拿稳放,手绝对不抖。

中午和晚上的时候,一般我们会有一些荤腥,最常见的就是鸡肉,一个连一顿三只鸡,至于够不够吃,那要取决于鸡肉剁的有多碎,而且菜里的土豆加的多不多,水加的多不多。

而猪肉呢,绝大部分要靠成猪油,这是解决全连油水问题的关键,水平高的炊事员能比水平低的多?出二两油。

猪排骨绝对只能用来做汤,而且至少要熬上两顿才算完。

在炒菜的时候,炊事员放油也是十分有技巧的,比如老邓,他就是喜欢放极少的豆油,然后把已经被?成灰的油渣放进去,用豆油润润,还能整出来一点来,这样的菜特别香。

省出的豆油干嘛呢,用来炸辣椒油,里面放些盐和味精,然后每人分两个馒头,中间平底部分一面咬上一口,形成两个坑,把辣椒油塞进去,再把馒头夹上,吃起来“美地很”

后来条件好了,只间可以多夹一个煮蛋,味道更好。

这也是老兵们传承下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专属汉堡。

革命者不但要有大无畏精神,还要有乐观主义。

晚上的时候情况能好些,中午的菜有剩的话(当然很少有剩),可以加个菜或把剩菜兑上水,变成汤,然后再炒几个新菜,全班围坐在那儿,连稀的带干的一起吃,吃的满头大汗。

就这种吃法,不到一周,全体新兵都不适应了,这与家里相比,条件差的太多。

于是有人开始翻箱倒柜,找自己剩下的东西啃。

而我的那些,此时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外交作用。

谁都知道105连有个兵,把人家半道儿上扔的东西全捡回来了,而且被没收到连部,所以各个连长经常来打秋风。

我们连长也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谁来都可以,拿东西换。

他是不能卖钱的,这是纪律问题。但是没有人说,不可以物资交换,尤其是可以用萝卜和白菜这两样换,因为这两个东西可以腌咸菜用。

在这个问题上,我十分的佩服连长,他能把脸皮厚用到极致,别人还得笑着感谢。

只有一伙人,他没有得逞。

来的人是我们炮兵营的营长和教导员,他们美其名曰说是检查一下105连的生活水平,其实就是来逞吃,一个猪蹄子连长做了三个菜,把肉刮下来炒了俩,骨头熬汤下了一碗面。

俩营领导吃完抹了抹嘴,表扬两句想溜,连长想借机多要一些物资,下批分的时候多考虑点鸡蛋也行。

结果首长没个首长样,一个比一个无赖,营长听完直接对教导员说“是不是回去营里要开个会研究一下,对于允公的物资统一分配的问题,因为三大纪检里说了——一切缴获要归公”

连长吃了个哑巴坑,愣是没敢吭声,他知道自己嘴再欠,就真的鸡飞蛋打了。

因为老马的原故,他是连里最老资格的班长,所以全连都让着他,因此在去炊事班的帮厨问题上,我们新兵1班,明显比2班去的次数要多。

在这一点,老马还是比较喜欢让我去的,理由是在他看来,我这个脑子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料,既然是这块料,那肯定不会吃亏,奸商有奸商的用处,去炊事班好好干活,盛菜的时候,多给班里打两勺汤,或者多给一点辣椒油,够大伙儿多吃两个馒头。

人是铁,饭是钢,能多吃,就有力气,训练才会更好。

因为肚子里油少的事,每天大家不到饭点就饿的前心贴后背,原来在家里养的肥膘几天就?没了,因而这种能让大家多吃一点的活,我还是愿意干的。

虽然我本来并不喜欢厨房的烟火气,但是现在必须要面对现实。

在这里,努力的生活下去,而且要活的有滋有味才能有更多的办法早日回家,这就叫识时务者为俊杰,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因此,到了炊事班以后,我格外的卖力气,也因祸得福,得到了邓平的真传。

原来这家伙是个扫地僧。

最初的我,从负责掏炉灰开始,我惊奇的发现炊事班的大锅居然是多功能的,使用的贼科学。

做饭的时候,这玩意用来装饭;

吃完饭,用来装泔水,喂猪;

完事儿的时候,打扫卫生可以装垃圾;

清炉灶的时候,还能当盛具,用来装炉灰。

没水了,还能装水往水池里倒,比桶好使。

第一次拽着大锅去倒炉灰的时候,我越想越恶心,以为再吃饭的时候能吐,结果发现肚子饿的直打鼓时,对眼前的食物好像没有那么拒绝,之前看到的东西此时好使失忆了一样,必须马上抢馒头,晚一秒钟就可能少吃一个。

少吃一个,那就要至少忍饿一个小时。

后来,我开始学切菜,有一次还被连长狠狠的批评,因为切的不认真,在那么难得喝鸡蛋汤的时候,他居然一勺子舀出了半柿子。

“你睡着觉切的吗”,他端着碗就差骂我了,我知道这绝对是浪费,可能是因为太困了,确实没怎么注意,好像是劈了那么一刀,然后被叫去干了点别的啥事,回来就把菜板上的东西,稀里糊涂扔到锅里了。

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连长并没有深入的对我进行批斗。他把火力转移到了老邓身上,这算是一种管理艺术吧,不批评士兵批班长,他骂道“老邓,你个龟儿子,要退伍了就可以拉稀摆带了?新兵切菜,你不检查的吗?他闭着眼睛切,你就闭着眼睛做?你这样,年底想退伍,老子要是给你签字,就倒着操场爬三圈”

后来,他才知道,那汤也不是老邓做的,而是出自我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