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夫郎靠竹筒奶茶发家>第125章 绣坊

  苗莲花和两位兄长见了一面,乔穗满和唐果儿跟着喊了人,相顾无言,最后还是陆冬青挑起话头说了下这几年在水青镇的日子,才渐渐聊开。

  好几年没见,加上心里有疙瘩,两个舅舅过意不去,听闻他们日子如今好过了,眼眶发红,连连说好。

  叙旧过后,苗莲花见他们家里境况不算好,勉强温饱。

  几个侄儿和年纪大点的侄孙都在镇上打工,剩哥哥嫂嫂在家种地带年纪小的孩子,便没在他们那吃饭,留了点米面,当作是那年管了他们两天饭的报答。

  苗莲花心情好转,两位兄长大她十几岁,她记事起就很少在家里,但怎么说也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联系还是有的。

  现在和他们报过平安,往后当亲戚处着就成,水青镇里云柳镇这么远,怕是以后也几年才能见一次了。

  驶离了郊外的村子,到了镇上繁华的地段,乔穗满抱着汤圆儿慢慢走,这里和水青镇不大相同,来往的人更加豪放,路上随处可见用大碗装酒吃肉的人。

  “难怪松子和大哥酒量这么好。”唐果儿张大了眼看,惊奇道。

  “再往北走就是原北府城,那儿的人吃酒更加厉害,都是直接用坛子喝的。”

  苗莲花笑道,“配上馕饼和大骨肉,到处有人猜拳划拳。”

  路上人多,牵着驴车不方便,陆冬青找一家客栈问了价钱,不像府城,这边只要八十五文一晚,同样要了两间,把驴车交给小二看管,银钱等贵重的东西还是他和陆雪松揣着。

  原北府城附近草地旷阔,连绵不绝,附近几个镇上也是如此,因此路上的羊肉铺子很多。

  他们进了一家羊肉面馆,正好到了夜里风大有点冷,吃完羊肉汤能暖和不少。

  一人要了一碗羊肉汤,又另外要了四张馕饼,和一碗给小汤圆准备的肉丝粥,几人坐下便呼噜吃起来。

  羊肉味重,但这家店不知怎么做的,竟然一丝膻味都闻不到。

  羊肉羊杂装得满当,清鲜无比,混着胡椒的辛辣,几口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

  汤圆儿的粥是猪肉丝泡的,特地叮嘱过肉丝弄碎一点,没有加别的佐料就很好吃。

  陆冬青吃饭很快,吃了一个馕饼,羊肉汤也很快吃完,便从乔穗满手里抱过小汤圆接着喂他喝粥。

  “味道真好,难怪这么多人,没白等呢。”乔穗满舀起一勺羊肉汤,夹杂着羊肉碎,一进嘴里味蕾就全部打开,鲜味直冲天灵盖。

  “可不是,”苗莲花给他撕了半张馕饼,“这个撕碎了泡进去,更好吃。”

  唐果儿看了一圈周围,确实都是把馕饼扔进汤里搅和之后吃的,没几个人像他这样一手拿饼一手舀汤喝。

  陆雪松笑了笑,他饿极了,没管怎么吃,一个劲往嘴里塞,现在吃饱了,便一点点撕碎了放进唐果儿的碗里。

  汤圆儿似是觉得好玩,嘴里吃着肉丝粥还不满足,一个劲儿往桌上探,乔穗满见状赶紧把汤碗往前挪,免得被他一爪子伸进去。

  “贪吃。”

  乔穗满轻轻拍了下汤圆的小手,奶娃娃的手实在快,一不留神就让他抓了饭菜塞进嘴里,汤圆得逞过好几次了,以至于现在每次吃饭乔穗满和陆冬青都紧盯着他。

  “姆,阿姆。”

  汤圆晃晃肉手,以为乔穗满在跟他玩,葡萄似的眼睛咕噜转,笑得一嘴小牙全露出来。

  乔穗满见大胖儿子这傻样,没忍住笑出声,和陆冬青对视了一眼,道:“再喂几口,估计也饱了。”

  下午才吃了两块米糕,小胖墩再贪吃肚子也是有限的,有心思玩就说明不饿了。

  “成,你接着吃。”陆冬青笑道。

  汤圆又吃了几口粥,陆冬青便没再喂他,自己把剩下的喝完了。

  汤圆儿没哭闹,要是平时他肚子饿的时候吃了他的东西,能哭得震天响。

  饭后苗莲花和唐果儿给汤圆洗澡,乔穗满和陆冬青去前头的香火铺子,买了些细香火烛和纸钱。

  “外祖的墓在镇外面的山上,五六年没去给他们上香了,实在不孝。”陆冬青往远处眺望,低声道。

  乔穗满握了握陆冬青的手,安慰道:“前些年日子不好过,这两三年背井离乡,外祖知道难处的,别自责。”

  “明儿带汤圆一块去,外祖肯定高兴呢。”

  “嗯。”

  想到儿子,陆冬青脸上浮现笑意,走到巷子拐角处,突然拉了乔穗满进去。

  “怎么了?”乔穗满一头雾水,黑压压的小巷子什么都看不真切。

  话音刚落,就被陆冬青抱了个满怀。

  “想抱你了。”

  这几天白天赶路,夜里也没一起睡,陆冬青把人搂得紧紧,埋头在乔穗满脖颈深吸了好几口,随后凑近乔穗满耳边沉声道。

  乔穗满身子一抖,脸上绒毛都立起来,抖着声道:“在外面呢,你这、像什么话。”

  话虽这么说,但他没有推开陆冬青,任由他抱了好一会。

  “该回去了。”乔穗满小声提醒道。

  过了瘾,陆冬青心情颇好,牵起乔穗满的手,这才往客栈去。

  在房间门口分开,乔穗满看了一眼陆冬青,低头笑笑,推开门进了屋子。

  “都买好了?去了这么久。”苗莲花道。

  乔穗满轻咳一声,故作自然地说:“走远了些才看到铺子,都齐全了,在冬青那屋。”

  “那就好。”苗莲花点点头,转头又逗孙子去了。

  乔穗满舒了口气,唐果儿在屏风后洗漱完出来,笑眯眯道:“这边的房间比府城的大许多呢。”

  “确实,不过府城寸土寸金,不是镇上能比的。”乔穗满拿了自己的衣物,笑着回答。

  唐果儿点点头,接着又笑道:“这边也好玩,和水青镇不一样,好多新鲜东西。”

  唐果儿年轻,正是爱玩的时候,前面一年在家里忙活,好不容易有机会出来,还是这么远的地方,哪怕赶路都觉得有趣。

  “那接下来咱就好好玩儿,还要去一趟原北府城呢。”乔穗满笑,到屏风后洗漱。

  第二天给两位外祖上了香后,又赶了大半天路,才终于在午时末进了云台镇。

  看着熟悉的风景,不仅是苗莲花,陆冬青和陆雪松都微微红了眼眶。

  云台镇更冷些,几人都穿上了厚外衣,汤圆儿更是围得严严实实,只剩一双大眼睛露在外面。

  陆雪松用衣袖擦了擦眼睛,指着一间饭馆道:“咱去那儿吃,以前每年秋收以后,咱都会去那吃的。”

  陆冬青抱着汤圆,看着镇上熟悉的街道,点了点头,“走。”

  乔穗满和唐果儿没有异议,也都很好奇,盯着四周看个不停。

  进了馆子,冷风一下隔绝在外,乔穗满等手暖了才伸进汤圆的帽子里摸了摸他的脸,暖暖的,便给他摘下了小帽子,围脖也往下拉了一点。

  “几位客官吃点什么?”小二上前问道。

  “酸菜排骨、火爆腰花、八宝鸭和红烧肉,一盆蒸干饭,再要一碗鸡丝汤和两个软馍馍。”陆冬青很快就点好了菜。

  “店里还是一样,看不出变化。”苗莲花轻声道。

  “几年过去,再大的事,都恢复如常了。”

  陆雪松叹道,他平日再乐呵,回到故土也忍不住感慨。

  “这边出去右拐再走一里地,就是以前和师傅摆摊卖竹器竹刻的集市,现在去应该赶不上了。”

  陆冬青捏捏汤圆儿的小手,笑道。

  “娘之前卖帕子的绣坊也在这边?”唐果儿问。

  “是呢。”

  苗莲花眼里闪着光,“一会吃完,绕去看看,也不知老掌柜身体如何了。”

  “好。”

  赶了四天路,因着在这边要办不少事,得住上好几天,总算能歇歇,不像之前那样赶着吃完晚饭就回屋歇息。

  慢悠悠吃过饭后,定了四晚的客栈,乔穗满和唐果儿跟着一起去了苗莲花先前送帕子的那家如意绣坊。

  绣坊还没关门,掌柜的在柜台边算账,余光瞥见一群人进来,侧过眼一看,眼中逐渐由迷茫变得惊讶。

  “苗绣娘?”

  掌柜的语气中带着惊喜和一丝讶异,“我的个老天爷,还真是!”

  老掌柜是个头发花白的婆婆,不过精神头还很好,一走近,苗莲花连忙扶住她,红着眼道:“秋婶,是我。”

  随即示意陆冬青几人上前,接着说:“瞧,我家老大老二,曾经送过帕子香囊来的。”

  “还有呢,我两个儿夫郎,大的已经生了娃娃了。”

  乔穗满抱着汤圆儿上前,和陆冬青他们一块喊了人,晃晃汤圆的小手,笑道:“汤圆,是婶婆婆,快,叫婶婆婆。”

  汤圆盯着秋掌柜,眼睛亮亮的,“沉,沉婆波。”

  虽然口齿不清,但也给面子的喊了,秋掌柜看看娃娃,又看看苗莲花几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连连拍手。

  让小厮搬了几张椅子过来,苗莲花和秋掌柜说了这几年的事情。

  秋掌柜先是一脸揪心,后知道他们如今生意做得好又满面笑容,连连道:“幸好幸好,来安小子在天上保佑你们呢,之前听说村里遭了灾,又一直不见你们踪影,我和楠姐儿还以为,以为……唉,好好好,如今都好了。”

  楠姐儿是秋掌柜的女儿,和苗莲花相熟,时常一块研究新花式,苗莲花想起她,也笑道:“这几天要回村里办事,秋婶告知她一声,让她知道我还好好的。”

  “这是自然。”

  见到故人,苗莲花开心许多,回到客栈哄汤圆儿睡觉,嘴角没下去过。

  “等把你们爹的墓迁回去,以后回来就不赶了。”苗莲花道。

  乔穗满笑着回答:“嗯。以后抽出空,咱还能回来。”

  唐果儿在一边连连点头。

  落叶归根,苗莲花没明说,但想想也能知道,她对这边肯定是割舍不下的,换做他们,要是离开水青镇,也会想得不行。

  月色沉沉,到云台镇之后心就不再悬着,这一晚都睡得很熟。

  晚点有加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