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夫郎靠竹筒奶茶发家>第124章 赶路

  “冬青,这边也有!”

  乔穗满挥手,陆冬青便提起放在地上的竹筐,快步走到乔穗满身边。

  看见满地的竹荪,陆冬青不由得笑起来:“这么多,还是你眼尖。”

  乔穗满嘴角高高翘起,“那可不,快,这些也摘了能有好几斤。”

  说罢就自己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地上刚开了伞裙的竹荪放进竹筐里。

  前两天下了雨,正巧在家里,乔穗满便起了心思,等雨过后拿了铁钎和竹筐,带上黑金就和陆冬青唐果儿一起到竹林深处找竹荪。

  这片地方好似还没被别人发现,成片的竹荪漂亮极了,个头都很大,走近了还能闻见竹荪特有的味道。

  “乔哥哥,你和大哥以前怎么找到这儿来的呀。”唐果儿边摘便感叹。

  来这里的路七弯八绕的,饶是他从小在山上四处跑,都记不清楚方向。

  “先前为了躲人,情急之下就带这黑金到了这里,还好黑金聪明记得路。”乔穗满笑眯眯道。

  黑金像是听懂了,尾巴翘得老高,一脸自豪。

  乔穗满没忍住笑出声,“真是厉害呢。”

  黑金的尾巴甩得更欢快了。

  他们三人在这边待了将近两个时辰,周围的菌子竹荪都摘完了,有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走吧,该回去了。”陆冬青道。

  村西离这边稍远,回到家时已经是巳时中,走出林子,太阳洒在身上,不一会又闷出汗来。

  刚坐下喝了碗水,陆雪松便拉着驴子回来了。大乖在后院,陆雪松牵着的是他和唐果儿上个月才买回来的新驴,花了十一两银子。

  有了驴子以后不管做什么都方便很多,他今日去镇上送完一波鸡蛋,下次再送,就要等到半个月后了。

  苗莲花从乔穗满和陆冬青的屋子出来,笑道:“小圆儿刚睡下,饭菜都做好了,摆到堂屋去。”

  “好。”

  乔穗满去灶房端了菜出来,唐果儿洗了手去舀饭,边说道:“早上捡到可多菌子了,还有整整一筐的竹荪。”

  陆雪松一进门就瞧见了那两筐东西,笑着说:“能卖不少钱。”

  陆冬青点点头,“明日就要出发了,顺路去回春堂卖了,当作路费。”

  饭菜上桌,几人分别坐下,乔穗满语气中满是兴奋,“去府城的路上可漂亮了,这次要赶好几天路,咱好好瞧瞧。”

  上次去府城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乔穗满记忆犹新,路上遇见的人和风景都记得很清楚。

  秋收已过,小汤圆已经一岁多了,他们几个月前便计划着回云台镇把陆来安的坟迁回来,碍于家里铺子事多,一直到现在才找到机会。

  “爹下午估计就来了。”唐果儿笑呵呵道。

  他们都有要走,家里不能没人看着,这么多禽畜要喂,便想找人照看半月,活多琐碎,便开了二钱银子的价格,原想在村里找人,但是怕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是找关系近的好一点。

  乔瑞丰和秦雨家里活也多,顾不过来两边,乔瑞丰夜里住在村西,剩秦雨和孩子在家不安全,思来想去,只有唐啸最合适。

  一是关系近,二则是他经常打猎也是一出门就十天半个月的,家里都习惯了。

  除了唐啸,还找唐老板借了个小厮,是养羊的好手,不怕这段时间出问题。

  “还好有亲家公,不然咱都去不了这么全乎。”苗莲花道。

  要是实在找不到人,铺子还好,有陈夏生禾夫郎几人看着,家里就只能留陆雪松和唐果儿照看了。好几年没回云台镇看过,毕竟在那过了几十年,还有迁坟这种大事,自然是人齐才好。

  吃过饭后,乔穗满回屋里看了眼汤圆儿,睡得正熟,睫毛长长,脸颊肉鼓鼓的,小手搭在小被子外边,嘴里还冒着泡。

  乔穗满轻笑,上前把他的手塞进被子里,一岁多的小汤圆已经能走几步路,身子也壮实,比小团子一岁三个月的时候高了小半个头。

  没一会陆冬青也进来,低声道:“外头的东西准备好了,竹筐和一些工具吃食绑在板车上,衣物和汤圆儿要用到的东西放车厢里。”

  乔穗满笑着应了一声,打开两人的包袱检查了一遍,又打开汤圆单独的大包袱,肚兜小衣外衣甚至围脖皮毛外衣都带上了,就怕路上冻着。

  云台镇离原北府城近,他们从下河村出发,往镇北边走,一直穿过松江府城,还要继续往北边走上一天半才能到云台镇。

  人多,还有娃娃,幸好有车厢,加上天还没到真正冷的时候,不怕路上受风。到云台镇会冷些,他们在车厢里放了几床被子,跑到那边的时候把车厢围起来就行。

  没过多久,唐啸就带着小石来了,房间早早就给他们备好,唐果儿和陆雪松的屋子旁边有一间杂房,但是家里杂房多,一直没用上那间,收拾收拾搬了两张床进去就能住人。

  见到唐啸,唐果儿很高兴,拉着他就去后面的竹林,竹林那边放了三条狗,都是凶猛的狼青犬。

  唐啸来过几次,几只狗记得他,但小石刚靠近,几只狗就迅速围过来,低声吼叫。

  唐果儿见状立马拍拍他们的头,道:“别乱吠,人家来帮忙的。”

  几只狗都是六月份才买回来的,虽然才几个月大,但已经挺大只了,大黄教了几个月,加上陆雪松时常训他们,现在守林子很熟练。

  听懂了唐果儿的意思,几只狗不再吠叫,围着唐啸和小石转,像在熟悉他们的气味。

  交代好家里的事,晚上做了顿丰盛的,吃饱过后便都歇下了,后边几天要赶路,得养好精神才行。

  小汤圆自打会走几步路以后,就不再满足于被抱着或是摇篮,下午在院子里疯玩了一阵,吃了晚饭就睡熟了。

  乔穗满把汤圆往床里边挪,自己躺在中间,等陆冬青吹了烛火便缩进他怀里。

  “走得快三天能到云台镇,要是慢些,得四天,到了云台镇先在镇上歇一晚,再回村里。”

  这些话这几天他说过好几遍了,乔穗满知道他思绪重,说出来能舒坦些,便轻声应道:“娘身子骨还硬朗,汤圆儿精神也好,三天应当就能到。”

  近乡情怯,陆冬青揽住人,叹了口气:“也不知能不能见到从前村里的人。”

  遭了难,乡亲们逃难的地方多不相同,他只顾和陆雪松带着苗莲花一路到水青镇,其他人家里还剩几口人、去到哪里了,他都不知道。

  “到时候就知道了。”

  乔穗满轻声安慰,侧过身回抱住陆冬青,“别担心,啊。”

  “嗯。”

  陆冬青稍稍缓解了那股紧张的情绪,在乔穗满头上使劲蹭了两下,才闭上眼。

  一边独自盖着小被子的汤圆儿蹬蹬腿,嘴巴嘟嘟像在生气。

  第二天汤圆儿很给力,没有哭闹,在车厢里走来走去,累了就躺下睡觉,睡醒就要吃东西,光是米糕就吃了三块。

  汤圆长出来了小牙,一点点磨,压根不用人哄,自己就能吃得很高兴。

  秋天的景色和春夏不同,更萧瑟些,但路上的人却没有变少,依旧热热闹闹的,甚至比前两年还多了些。

  “娘,你看那边!”

  唐果儿掀开车厢侧边的帘子,指着几个身着胡服的外邦人,惊讶道。

  “是胡人。”乔穗满抱着正在和第四块米糕战斗的小汤圆,笑着说道。

  “还真是呢,以前只听人说过,自己还是第一次见。”

  苗莲花换了个姿势坐,也凑过去看。

  赶路的时间无聊,好在路上有许多新奇事物能看,说说笑笑的,中午歇了一会吃了东西垫肚子,一直到傍晚都没停,陆冬青驾着驴车径直去了前年他们住过的那家客栈。

  刚进去客栈掌柜就认出来乔穗满,笑着迎上去,“是你们!”

  看一眼陆冬青抱着正张着大眼睛四处张望一脸好奇的汤圆儿,惊讶道:“你们娃娃都这么大了!”

  乔穗满眼睛笑得弯起来,和汤圆那双眼睛一模一样,难怪掌柜一下就看出来是他的孩子。

  “一岁多了,许久没来,掌柜的生意还是这么好。”

  “马马虎虎罢了,”掌柜摆摆手,看向其他几人,笑道:“这是?”

  知道他只是热心,没别的意思,乔穗满便没隐瞒,“我娘、弟弟和弟夫郎。”

  “这是全家一块出来玩啊,乔掌柜的生意想必越发好了。”

  掌柜的又笑说了几句,府城时常有人赶水路去水青镇,就为了买奶茶,他听过好几次,也托人顺路带过。

  寒暄几句,他们租下了两间房,乔穗满唐果儿和苗莲花带着汤圆儿住一件大的天字号房,陆冬青和陆雪松则要了间小的玄字号房。

  因着只住一晚,他们没把东西卸下来,只拿了换洗的衣物放进屋里。

  赶了一天路,苗莲花有些乏了,他们就干脆在客栈要了点吃的,乔穗满想起之前吃过的那家烧鸭烤猪蹄,差陆冬青去买了些回来,配着客栈的清粥小菜十分不错。

  汤圆能吃些饭菜了,陆冬青抱着喂了点鸭肉,他嚼巴嚼把就吞下去,双眼发亮盯着桌上的肉菜,小手一指,口齿不清喊道:“爹,啊,次,啊啊。”

  然后把小手塞进嘴里,眼神却还是没有从桌上挪开。

  乔穗满笑出声,把他的小手拉出来,舀了一小勺粥,哄道:“汤圆儿,来,咱喝粥粥。”

  只要是吃的,不拘是什么,汤圆儿的注意力一下就被粥引开,咕噜咕噜几口就喝完,转而看着乔穗满,很明显是要他继续喂。

  “我来,你先吃。”陆冬青笑道。

  “嗯。”

  他俩喂孩子一直很随性,谁抱着就谁喂,反正汤圆不会非谁不可,有吃的就很好哄。

  唐果儿捏了一把汤圆儿的小肉手和小肉腿,才心满意足地接着啃肘子。

  实在是汤圆太好看了,只要在他跟前,他就忍不住动手动脚,时而捏捏时而亲亲。

  陆雪松低笑一声,夹了一块烧鸭肉吃,满面笑意:“府城真不一样,哪哪都是吃的玩的。”

  “是啊。”

  苗莲花接话,“原以为镇上够繁华了,和府城一比,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富贵人家比镇上多多了,都舍得花钱,就这烟火,跟不要钱似的,放了这么久。”

  唐果儿边说边从客栈门口看出去,还能见到远处天空上迸发开的烟花,从刚进客栈就放,一直到快吃完了都没停下。

  “路上听人说起,好像是哪家富商的千金过生辰。”陆雪松说道。

  听见这话,乔穗满笑起来,“嘿,他们放大烟火,咱放小烟火,也没差。”

  唐果儿笑出声,“是这样。”

  前不久乔穗满过生辰,买了好些烟火回家,放了一个痛快,连汤圆儿都抓着一根玩得开心。

  像是听懂了般,嘴里正吃着东西的汤圆五只张开又合上,随后上下摇,显然还记得怎么玩烟花。

  几人看见汤圆儿的动作都笑出来,真是鬼灵精,吃的玩的样样在行。

  吃过饭,乔穗满先回屋给汤圆洗了澡,尿布洗了挂在窗边,自己擦过身之后,唐果儿和苗莲花才依次进去洗漱。

  等大家伙洗漱好,乔穗满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天字号房的床铺大些,睡得开,烛火一熄,没多久就都睡熟了。

  第二天依旧是赶路,不过汤圆开始闹了,不满足于车厢里的风景,一个劲儿地往外跑,乔穗满没办法,只好给他戴上帽子,裹上厚外衣,坐到外面,侧身挡住风。

  “非要出来。”乔穗满没好气道,随后又觉得正常,哪怕是他自己,干坐了两天也觉得很是无聊,便又笑着抓起汤圆儿的手晃。

  “出来看爹爹赶车咯,汤圆高不高兴?”

  “爹爹,咿呀。”汤圆手舞足蹈,在乔穗满怀里笑得小牙全露出来,乔穗满心软得不行,低头在汤圆脸上亲了好几下。

  前面的管路宽阔平整,陆冬青侧眼瞧了他们一下,一脸笑意,赶路的疲惫登时就消失不见。

  在外头坐了一会,乔穗满见汤圆儿困了,便又进了车厢,苗莲花接过去轻轻晃悠,边哼着小调,没一会汤圆就睡熟了。

  “臭小子,惯会折腾。”

  说归说,乔穗满语气还是疼爱。

  鲜少有这样全家出来的时候,唐果儿很兴奋,趁吃饭歇息的时间跑到陆雪松驾着的板车上,靠着陆雪松坐下,笑眯眯道:“好玩,回家我能和婷姐儿说好久了。”

  陆雪松啃了一口包子,打开竹筒递到唐果儿嘴边,“喝一口。”

  唐果儿顺势喝水顺喉咙,接着说道:“刚跟爹娘说的时候他们都惊了,府城呢,那多远啊,他们都没去过,没想到我先去了。”

  陆雪松轻笑,“去的时候赶一些,回程时再好好玩一天。”

  “嗯!”

  唐果儿之前就听乔穗满说过府城那些景色,向往得很,连连点头。

  吃过饭没多久便继续赶路,一直到太阳西斜,苗莲花掀开帘子,看见了熟悉的地方,眼睛微微泛红。

  前面就是云柳镇,她的娘家。

  想到当时无声叹气的大哥大嫂,她的眼泪就没忍住落下。

  乔穗满和唐果儿都知道那些事,唐果儿拿了帕子轻轻擦去苗莲花的泪水,鼻子也酸了,低声道:“娘,都过去了。”

  前些年云台镇遭灾,数陆家所在的村子最严重,陆冬青和陆雪松带着苗莲花先是去了云柳镇的外祖家。

  两位外祖早些年相继都走了,两个舅舅没什么大能力,家里孩子又多,只管了他们两天饭,便唉声叹气的。

  苗莲花知道他们的意思,伤心归伤心,但是人之常情,自然都是先考虑自己家里的。

  陆冬青思虑过后,便去官府报了名字,一路跟着走到水青镇,其中辛苦不多说都能知道。

  陆冬青掀开车厢的帘子,问道:“娘,要去看看么?”

  苗莲花叹了口气,内心思绪不平,“去瞅一眼。”

  “好。”

  乔穗满和唐果儿对视一眼,道:“娘,咱如今日子好过了,让两位舅舅知晓也好。”

  “我晓得,他们儿孙多,顾不上我,做了这么多年兄妹,我……嗐。”

  苗莲花吸吸鼻子,擦掉眼泪,“不说了不说了,去看一眼,给你们外祖上根香,让他们知道咱过得好就行了。”

  正巧此时汤圆儿睡醒了,本能感觉到苗莲花心情低落,咿咿呀呀张开手伸向苗莲花要抱。

  苗莲花破涕而笑,抱着孙子逗弄起来。

  乔穗满也勾起嘴角,这小汤圆,真是个活宝。

  驴车进了云柳镇,陆冬青循着记忆,到了镇西偏僻的一个村子,便下了驴车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