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15章 生子当如孙二谋?

你得体会阿瞒的心理。

初始之时听闻郭嘉谈起碧眼儿对谋刺小狸花的参与,阿瞒对碧眼儿应该是不屑的。

但他对孙小狸花也并无好感。

《吴历》记载,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小狸花虽勇,却不是阿瞒的对手。

不仅在才略上逊于阿瞒,在名分上也矮于“挟天子”的许县朝廷。

孙策甚至不得不多次上疏,请求汉帝敕封官职,以增强自身法统。

但那会儿阿瞒是在和绍宝互扯头发踢裤裆,无力东南顾,才会说出“难与争锋”的话。

而且猘儿,也写作“狾儿”或“瘈儿”,本意是疯狗。

谁特么好人跟疯狗斗啊?

不难看出,阿瞒对小狸花的憎厌与嫌恶。

却不代表他能接受碧眼儿联合外人以弟弑兄的悖逆之举。

但看到绍宝子嗣的际遇之后,阿瞒却改变了看法。

绍宝在阿瞒眼中也属于一代枭雄,身死之后,继承人们居然被属下臣子们愚弄操控到了这般的地步。

加上刘景升家那个更不成器被臣属谋夺基业的。

阿瞒不得不心有戚戚然。

他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们也会被自己的臣属操弄欺瞒,挑动起纷争。

甚至保不住自己苦心谋取的基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碧眼儿弑亲的举动仿佛就不那么招他反感了。

枭雄心思,毕竟与常人不同。

他反而赞赏起来孙权能有如此心机,能做到如此狠辣。

“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不是啥好话。

翻译过来就是,你只要有那个心机有那份狠毒,你把你爹劳资暗害了都没问题,只能说明你有本事。

问题是你爹死之后你得像那个弑亲的孙仲谋一样把控住形势,别学了绍宝和刘景升家不成器儿子。

孙仲谋是阿瞒希望的他儿子能做到的下限。

但不欲与江东结成如荆州黄祖那般的死仇,所以陈登串通碧眼儿暗害小狸花的事情阿瞒这边一直秘而不宣。

所以这句话倒被不知内情的人理解成了纯粹的夸奖。

倒害碧眼儿提心吊胆了一辈子。

碧眼儿对张昭的改变态度,也是从另一次质子事件开始的。

《江表传》记载,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孙)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

那时候是绍宝刚病死,阿瞒北顾之忧尽去,所以开始威吓碧眼儿,让他送任子(即人质)到许都。

孙权“咨访群臣”,德高望重的张昭与秦松却“犹豫不能决”。

已经在位七年,权势逐渐巩固的碧眼儿乘机发难。

即使从他曾谋害他哥的立场,他也有理由对张昭发难。

因为他当年就承认过,自己这么做是因为他哥要送他去许都当质子。

现在曹了大德的阿瞒居然要他送自己孩子去当质子,张昭你居然不反对?

自此以后,他便逐渐理直气壮的冷淡张昭,并且张昭也指不出他什么错处。

但周瑜的态度,无疑是令碧眼儿非常欣慰的。

《江表传》记载周瑜闻讯,痛骂奸臣误国,力主不遣任子。

(周瑜曰)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

就算当年,周瑜也是反对碧眼儿和孙家老三到许都为质的。

碧眼儿对周瑜的态度其实非常矛盾。

他实质上一直信赖和依赖着周瑜,心里知道周瑜信得过,很想与周瑜更亲近一些。

这是他不断笼络和施恩与周瑜的理由。

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周瑜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跟他哥的关系。

万一周公瑾知道了我哥其实是我谋害的,他会有什么反应?

带着这个心病,就算周瑜毫无反迹,他也不得不过度防范一直提防着周瑜。

后人不知这种提防的真实缘由,才将原因一味的往功高震主方面靠。

须不知在孙策方死孙氏政权最不稳的时候周瑜都未曾篡位自立。

在之后碧眼儿逐渐把控住了局势,他反哪门子劲?

若说功高,细数起来周郎无非也是任劳任怨,赤壁之战前有什么能震主的功绩?

无非是权高震主罢了,可这个权却是二谋自己给的。

用人又疑疑人又不得不用,这才是碧眼儿的心态。

最冤的其实是张昭,一直因是投降派而被史书嘲笑唾骂。

但小狸花孙策临终前明明说了,江东基业“足以观成败”,“慎勿北渡”。

其时曹魏战胜袁绍之后鲸吞幽并冀青,招抚关陇,坐拥兖豫,把持徐淮,天下十三州已据其九,可谓大势已成。

中原之成败,尘埃已定啊!

江东的臣伏,无非是加速统一的步伐。

此时荆州尚处争斗之中,益交二州一隅之地不足为患。

按照阿瞒处置各地割据的态度,只要江东表示臣伏,最多是重要亲属要入许都为质。

他并不介意孙氏在江东保持一定的控制与影响力,为一方诸侯。

孙氏依旧可以为江东之主,候中原再乱,亦可再度割据。

即使中原朝廷猜忌,也不过是逐步削权,免不了成为江东影响深远的世系高族一代名阀。

如此虽波澜壮阔的三国诗篇不复重现,但却能使孙氏基业获得最大程度的保留。

哪里就至于“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后人以孙氏最终江东称帝论成败,但孙氏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可以说纯属因碧眼儿私心私情和私欲,令战火多延绵数十年。

也令江东被人彻底嚼烂吞下。

人皆言少不阅红楼,老不读三国。

大抵是少读红楼,免不了耽于情爱,失了进取之心人生之志。

但少年人读三国,入眼无非是满纸壮烈全文忠勇。

而老人总有足够的世故,能看透这壮烈忠勇背后的算计心机,乃至亲情的断绝。

对于颐养天年的老人,有什么事是比对亲情绝望更残忍的事呢?

古来多智者,只是不曾言,是不忍言还是不愿言却大抵各有各的理由了。

老不读三国,便已经言尽于此,自己悟吧。

庚哥的影响下,这些事情当然又变了变。

小狸花孙策原本计划攻袭许都,是为了延续他爹老狸花的定策,实现他们孙氏继董二颖之后的挟天子。

现在却单纯是为了争地盘儿。

江东统治的法统是庚哥小朝廷给的,阿瞒自然也没资格和名义要求碧眼儿和孙翊到许县当质子。

没有礼辟这种光面堂皇的名头,身处弱势的阿瞒怎么敢要求江东派质子到他那里去。

那可是明明白白的羞辱了。

无非是郑重的拜托陈登,在他结束与绍宝的互撕前替他抵挡江东猘儿。

许贡倒还是以卸任的吴郡郡守的名义,送了份奏折到洛阳小朝廷,提议小朝廷调小狸花到京师就任。

大抵是小朝廷并没有被挟持,这辈子小狸花没那么重视管控江东地盘与洛阳的通信,还真送到了。

但贯彻庚哥无为而治不插手群雄争斗的策略,荀彧和卢喷喷自然是置之不理。

许贡接茬搞别的怪做别的妖,还是被小狸花给砍了。

历史的大河还是拥有其惯性,所以小狸花还是嘎了。

一样是死于许贡门客之手,一样是陈登支使,也一样,有碧眼儿的参与。

这一次,孙权却有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