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早早便去请安了。公婆自是满意的。郭少爷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爵位什么的都不是他的,迎春过来也不是做长媳。因此几个嫂嫂也没有为难她。郭老太太本就是满意的,见了迎春进退有度,更加满意。众人冷眼旁观了几天,见家里几尊大佛都如此青眼有加,也就不敢小瞧迎春了。

  因此迎春回王熙凤这里权当回门之时,巧姐见到迎春并她的新姑爷那一副和美之样,心里自然高兴。等到避了人,王熙凤细问了,才知道这和美并非表面之象,心里终于踏实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嘿,幸福是需要自己经营的。。迎春之事暂告一段落。。

  、王熙凤生产(倒V)

  巧姐好不容易得了个空儿可以休息两天,只觉得骨头架子都是疼的。索性这边人少,王熙凤便命平儿暂且管了家里的事情,让巧姐好好休息几天。

  转眼便要入冬了,贾琏收到书信,说是贾政已经回了贾府。皇上由于去年的灾情缘故,早早的就拨了些应急银子过江南这边。就像是应证皇上的想法似的,今年的雪竟比去年还大。巧姐也关心不了这个,她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王熙凤要生了。

  贾母自是命王熙凤不必挪动,邢王二夫人也送了许多东西来。想着洗三怕是赶不及的,便又将洗三之礼一并先送来了。东府尤氏等也送了许多东西来。

  产婆等是早就请好的了,贾母又派了家里有接生经验的老婆子在这边候着,连奶娘都请好了。王熙凤在十月初三的傍晚,开始阵痛了。

  这一胎她养得极好,人还没有怀巧姐的时候长得胖,可是那肚子却是滚圆的。巧姐一度怀疑是双胞胎,大夫再三确认,只有一个孩子。那这孩子多大啊?王熙凤生产之时可一定要顺利才好。

  为了王熙凤生子顺利,巧姐跟着林太太拜了菩萨,又求了护身符。这一日,她正在屋里算着那今年冬天家里有多少盈余之时,便听见丰儿急急地过来说是王熙凤开始肚子疼了。

  好歹王熙凤是生过一胎的,这阵痛起头并不规律,她也还能掌得住,指挥着众人将自己挪到那产房去。巧姐早吩咐人铺了热水煮过的干净稻草以及厚厚的白棉布,连剪刀等都是在用火烤过,在酒里浸泡过,此刻用煮过的白布包好了的。那些进产房的产婆等人都是从里到外换的衣裳。巧姐是最怕王熙凤被感染的,恨不能将整个房间都紫外线消毒一遍。无奈没条件,她只得吩咐人将东西煮了两三遍。她还吩咐人就在产房旁边的屋子放了好几个炉子烧着热水。

  贾琏急急地赶回来的时候,王熙凤的阵痛已经规律了。产婆们已经换了巧姐准备好的衣裳进去了。巧姐本想自己跟进去,被林太太拦住了。林太太进去瞧,巧姐借口怕污了她的衣裳,硬是给她套上了一件煮过的罩衣。

  巧姐对于生孩子,实在是没有直接的经验。听见屋子里面众人的声音,巧姐拉着平儿的手急道:“怎么没听见母亲的声音呢?她不会有事吧?”

  平儿轻拍她的手,说道:“二奶奶这是保存体力呢。全靠着那股气,若是浑天浑地地吼,哪里还有力气生孩子呢。姑娘暂且放宽心吧。”

  巧姐只在院子里踱步,心里暗暗地祈祷。古代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踩在鬼门关里。现代的人基本上一看是难产,都直接就剖腹了,一刀一个,方便快捷。在这个医学条件如此落后的古代,她能求的,就是希望那个孩子的位置是比较容易顺产的,尤其不要脐带绕颈啊什么的。

  贾琏和巧姐就象两只没头苍蝇似的走来走去,直晃得人眼花。黛玉一直在这边陪着,林太太两个女儿也在这边。众人都凝神听着屋里的响动。

  王熙凤这一胎位置是极好的,只是这孩子的个头大了点,尤其是头,所以开头有点难。一直到第二天黎明,巧姐才听到产房里面产婆说着:“奶奶,再加把劲儿,已经看到孩子头顶了。”

  天大亮的时候,众人终于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巧姐不敢怠慢,吩咐将所备热水快提进去,又亲自去取了用热水煮过好几次的给孩子备的衣裳,一边让人请了在旁边休息的大夫来。

  一时产婆收拾好了抱了孩子出来,果然是个儿子。贾琏欣喜地差点热泪盈眶,想伸手去抱,又怕自己抱不来。还是平儿接了过来,巧姐就着她手看了一回,鼻子嘴巴像贾琏,那眼睛眉毛像极了王熙凤。贾琏急急地叫人去贾府报喜,并且请贾赦贾政等帮着给孩子取名字。

  巧姐最高兴的就是王熙凤除了生产后虚弱,并没有出现大出血。大夫诊了,开了食补方子并药方子。巧姐还怕有问题,索性留了大夫在家住着,等过了头两天再说。巧姐一面又叫人请奶娘来,忙个团团转。

  等收拾好后,巧姐这才得空进去瞧王熙凤。王熙凤虽然体虚,精神却好。她也看了一回孩子,整张脸都是喜气洋洋的。林太太母女并黛玉道了恭喜,又陪她说了一回话,见她懒了,便出来了。

  迎春和他姑爷也赶来了,见了孩子,喜得不撒手了。贾琏乐得手舞足蹈的,好几天都亢奋着。巧姐看着只想笑。

  洗三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林太太帮着预备着,迎春也在这边,郭家老太太也专程过来了。虽然家里没有长辈在,这个洗三礼却是异常的热闹。

  很快去京城报喜的人便回来了,除了带回这个孩子的名字贾葵以外,还带来了元春产了个公主的消息,排行第九。贾母王夫人被恩准进宫去瞧了孩子,那孩子有些羸弱,元春身子也弱。贾母王夫人心里不安,也只得放下回家来,正巧贾琏送信之人到了。贾府众人又欢喜一回,邢夫人心里高兴,自己房里伺候的人也多赏了一个月的月钱。贾赦得意,想借此讨妾,被贾母骂了一回方罢了。

  满月礼也是异常热闹。只是王熙凤不得挪动,因此这年就在扬州过了。少了许多规矩,王熙凤和巧姐倒过了个舒服年。

  谁知年还未过完,京城又传来消息,元春之女夭折了。

  王熙凤听到此消息后,看着自己能吃能睡的儿子,还是不放心,特意请了大夫来瞧了一趟,说是这孩子底子好,没甚问题。王熙凤心里又是感叹又是害怕,这当了母亲,才知道这个母亲之心是怎样的。元春在宫里,若没个孩子傍身,只怕更难了。一来二去,她竟起了主意想立刻就回京城去。

  这冰天雪地的,到处都还是皑皑白雪,怎么走?且王熙凤身子刚复原些,若是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怎么办。巧姐连忙劝王熙凤,如果真回去了,贾母王夫人见了贾葵岂不更加伤心难过。王熙凤听了只得将此事压在了心里,天天烧香拜佛。

  这日巧姐刚伺候着王熙凤歇下,走出房门,便瞧见贾琏顶着风雪走来。巧姐忙将他往屋子里让,贾琏压低声音问道:“你母亲可歇下了,你与我来西暖阁吧。”

  巧姐心里疑惑,贾琏为何要避了王熙凤,有什么话与自己说?难道,是有了外室?这些日子,虽然有平儿,但是难保贾琏不干净。万一,真的是这样,她到底是瞒王熙凤是不瞒啊。她心里想着,进暖阁的时候便有些心不在焉。

  “我今儿刚收到京城里的书信。宫里娘娘病倒了。过了除夕便是太后的六十大寿,皇上大赦天下,偏薛家没有讨到皇恩,宫里人人加封,偏你大姑姑反倒是被禁足了。”贾琏一进屋子,便吐出一重磅炮弹。

  原来不是你在外面偷吃了啊,那就好了。巧姐刚松一口气,瞬间解过来贾琏说了什么,一下子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手捏紧了手绢子:“父亲,你的意思是,我们家已经……”

  “还不至于,只怕还是薛家之事牵连的。”贾琏想到贾政与自己的书信,虽然如此说,只是心里却是没底的,“老太太本还不知道此事,又是宝玉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泄露了一字半句。老太太喊了二太太去骂了个狗血淋头,被气晕了。”

  巧姐紧张地问:“那曾祖母可有事?”

  贾琏叹了口气:“太医倒是来了。这点子面子还是有的。那王太医私下里与父亲说,老太太年纪大了,终是经不起这番折腾。今年冬天怕还是不妨的,只是若还不保养着,怕没几个冬天了。只管照如今的状况,只过得今年冬天,竟都可能。”

  巧姐只觉得脑袋里面纷纷乱乱,只有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这一天,这一天,如此快吗?那家里要怎么办,她要怎么办?她可以为家里做一堆准备工作,可是,不怕敌一样的对手,不怕猪一样的队友。贾政贾琏努力地在加分,其他人使劲地在扯后腿。巧姐只冷得浑身打颤,抬起头来,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父亲,你老实与我说。如今,我们家可有与哪个皇子走得特别近的?而娘娘,娘娘可有此方面的旨意?”如果,如果是沾上了皇位,被抄家,都是轻的了。

  贾琏不承想巧姐会问出这样一番话,连忙道:“谁与你说的,再没有这样的事。娘娘也没有这样的旨意。前朝那夺嫡之事,差点让我们家一举覆灭,还是靠了我祖父二人,出生入死挣了军功回来,这才复又有了富贵。祖训不让参与此事。且如今我们家这样儿,谁是扶得上的。”

  巧姐咋舌,细想来如何不是。原来子孙不肖,竟也有这等歪打误着的境况。巧姐心稍定了,对贾琏道:“父亲放心,此事我定瞒着母亲。只是若是母亲知道了……还是先瞒着吧。”

  贾琏欲言又止:“其实这些事儿也罢了,偏还有另外件事……”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明天这个文就要上架了。。熊在这里鞠躬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熊。另,明天是从40章开始倒V,请看过的亲不要重复购买,免得花冤枉钱。。。对于不能支持的亲,我也在这里给大家鞠个躬感谢。。。

  、流言蜚语

  却道贾琏欲言又止:“其实这些事儿也罢了,偏还有另外件事……”他看了看巧姐,摇了摇头,说道:“你且自己看这信吧。”

  巧姐接了过来,拆开那信看了几行,竟就气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若是黛玉还在贾府,若真是还在,经此一番,以她的敏感性子,怕真就要玉带林中挂了!巧姐捏着那信纸的手都在抖,几乎是强忍着看下去的。

  却说贾母病倒后,贾赦听了太医之言,便与贾政商量,为了娘娘与贾母,莫若家里办场喜事冲冲。这迎春已经嫁了,家里年纪最大的便是宝玉了。宝玉今年也十五了,也该说亲了。

  贾政一想,也觉得如此是件好事,就预备着按照贾母的意思,莫若求了黛玉为宝玉之媳。贾赦听闻此话,竟不赞同,说是你若是想给宝玉娶个媳妇,也娶个家里有钱的啊。

  贾政不置可否,转头来与王夫人说了此事。王夫人的言辞间,黛玉一个孤女,在贾府这边举目无亲,为何能让宝玉这么长时间念念不忘,只怕中间有些不妥才是。且黛玉在这边住着,吃了用了贾府多少钱。贾政听了此话,拂袖而去,偏就进了园子走到了怡红院,正巧遇到袭人借黛玉之名哄宝玉吃药。宝玉喝了药后又拉着袭人之手唤了好几声黛玉,竟就诉起衷肠来了。贾政听了,正合了王夫人之话,回去便让王夫人去物色好的人选,好好挑一挑才是。

  巧姐直接一巴掌将那信纸啪在桌子上,手腕上的玉镯发出咚的一声。她深呼吸了好几口气,看着贾琏,冷笑道:“我竟是不知,玉姑姑竟然是吃了用了贾府这许多钱,亏她说得出口!她喜欢宝姨,如今竟就诋毁起了玉姑姑来作陪衬!若不是薛家,怎落得如此境地!她还要如此赶尽杀绝!”她的气顺了过来,看向贾琏:“父亲,当日玉姑姑的父亲如何托孤的,恐你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贾琏琢磨了半晌,道:“此事不是你能说的。就为你玉姑姑如此待我们,此事也不能就此算了。我也想了,此事也不瞒了,我与你母亲来说。”说着贾琏便回了自己屋子了。

  巧姐走了出来,看着外面仍旧纷纷扬扬的大雪,只觉浑身冰冷。宝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黛玉早远着了。王夫人为着她的儿子,竟就这样置一个女儿家的名节于不顾。如果,如果自己没有让黛玉出府,如果黛玉现在还在贾家,这些话传到黛玉耳里,会是个什么结果?她一个人在那府里,除了老太太,谁还真正疼她?呵,她一心想让薛宝钗当这个儿媳妇,只怕也是看中了薛宝钗的嫁妆!巧姐缓缓裹紧了衣裳,目光渐渐明亮起来。

  却说贾琏将此事告诉了王熙凤。王熙凤气得直接坐了起来,冷笑:“这还是我的亲姑妈,将我的嫁妆银子掏了个七七八八,如今就瞄上了薛家!不是我说,就宝玉那个模样,只瞧瞧配得上谁的!老太太若是听见了此话,只怕更要气。我明儿便与林太太说,先给林妹妹拣一门好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