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朝会如期在乾清门举行,广场上的文武百官排得整整齐齐,一个劲地伸长了脖子看庄亲王变戏法。

  从拂晓等到了日头高升,众人被晒得面皮发烫,就跟那肥羊似的滋滋往外冒油,心里不禁对十六爷起了埋怨,你倒是表现了,连累咱们在这受罪。

  足足两个时辰过去,有几个年纪大的官员双腿都在发抖,胤禛心中嫌弃,老东西果然不太中用,思想固化了不说,身子骨也差劲。

  好在这些年里西学学院和科学院里出了不少人才,胤禛暗戳戳把一些人调进朝中,安排到户部、工部等地做事去了,这两处衙门最需要专业对口的人才,胤禛挑的又都是有真本事的,给的也是低品级的小官职,正经科举上来的人或许有些微词,却并不太当回事。

  不过是当小吏使的杂鱼罢了,皇上爱用便让他用吧。

  好不容易等到大功告成,胤禛才发话让百官们看看成果。

  工部尚书围观了全程,立马就发现了其中的作用,那双浑浊的眼睛都亮了许多,张嘴就问了承重的问题。

  胤禄先是告诉他实验的结果,又道:“只要不是刻意用大铁锤往地上砸,天热的时候洒些水防护,防止干裂就可以了。”

  户部尚书眼皮子跳了跳,“造价几何?”

  这一看就是个费钱的玩意,这些年国库是不缺银子了,但是习惯使然,每次往外掏钱就跟割他的肉一样,户部尚书有些承受不住。

  说到底还是天生的劳碌命,花的又不是他的银子他心疼个什么劲?

  户部尚书在心里默默唾弃自己。

  得知是用石灰和粘土烧出来的,户部尚书在心里琢磨了一下花销,觉得还算可以接受。

  最后胤禛让户部拨银子,工部在京郊选址建厂,决定最初生产出来的那一批水泥先用来铺设官道。

  待官道铺设完毕,再公开向外售卖。

  工部的效率很快,水泥厂建在了玻璃厂附近,只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工了。

  水泥路在铺设时还专门请教过科学院的师傅,最终挑了八月份开工,那时候不冷不热,既不用担心天气太热水泥干裂,也不用担心太冷给冻上了。

  开工那一日,民夫先是按照规矩把要修的那一段路给围了起来,提桶的提桶,搅拌的搅拌,待泥浆成型后,先往地上洒了一层水,然后一人倒泥浆,另一人推开,做起来倒是比从前要轻快多了,连碾子都不必用上。

  铺好这一段又推着推车往下一段去,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连成一片来铺,反倒要留道小缝出来,不过上头这么吩咐他们也就乖乖照做,早干完早回家。

  把路给围起来自然是不让过的意思,要是谁想试试头铁不铁,自然可以随意通行。

  京师里虽说身份高的人多,但是这里也有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坐镇,倒也没有敢在天子眼皮子底下撒野的。

  等到三日后水泥路彻底定型,水泥热也席卷了整个京城,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都想着等水泥公开售卖后要抢一些在手里,卖到那些雨水充沛的地方定然能大赚一笔。

  这几个月胤禛的心情好的不得了,玻璃厂、纺织厂、羊毛厂源源不断赚着银子,倭州还有一个大型粮仓,蒙古安稳,海外平静,胤禛觉得此生足矣。

  可他也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对于火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过,戴梓一把年纪了还在科学院带学生,胤禛对他慎之又慎,生怕一个没注意他就没了。

  想起戴梓,胤禛突然起了好为人师的兴趣,让人把三个孩子叫了过来。

  弘昶三人到时很是淡定,汗阿玛总是这样,时不时就要对他们考校一番,直把他们考的外焦里嫩才收手,他们已经习惯了。

  胤禛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从经史子集到西学理论,等三人被打击到没了一开始的神气时,胤禛才心满意足放过了他们。

  “如今你们的骑射还算能够入眼,翻了年朕让人教你们两个用手铳。”

  弘昶和弘晗闻言眼睛一亮,手铳他们是知道的,威力比弓箭大多了,还不用费劲拉弓。

  弘晄看了看两个哥哥,又用满含期待的目光去看胤禛,“汗阿玛,我…”

  “你老老实实练箭。”

  胤禛毫不留情,弓箭并非完全没用,它能很好的锻炼手劲,而且胳膊没力气也端不稳火器,多练练没有坏处。

  弘晄不止一次气愤自己的年纪,宫里就数他最小,许多事汗阿玛都不准他干,可是看着哥哥们这么潇洒,还能作伴,他就格外羡慕。

  等他到了年纪,谁又能陪他一起上课呢?

  没有学习搭子的弘晄无比忧伤。

  胤禛想了想又道:“让你们大姐姐她们几个也一起练,人多还有动力些。”

  等女儿成亲了他再一人赏一把手铳,如此也算有些自保能力。

  弘昶和弘晗没有意见,只有点头的份,弘晄挠了挠脸,那他以后不就能跟六姐姐一道了?

  行吧,六姐姐可比四姐姐温柔多了。

  这时张起麟进来禀报,“皇上,张廷玉大人来了。”

  “宣。”张起麟退下后,胤禛道:“你们几个去朕的书房拿几本书看,一会儿朕要抽查。”

  三人心中俱是哀嚎一片,面上却恭恭敬敬。

  张廷玉是来让胤禛拿主意的,主要还是火器的问题。

  因为胤禛一直没有放松过对火器的研究,大清如今的火器种类也有许多,可新的永远比旧的要好用,有了新的,旧的就堆积在了仓库里,丢是不可能丢的,可要怎么处理却是个问题。

  是让它发挥最后一点余热呢还是永远深藏起来?

  张廷玉可不敢做这个决定。

  首先流入民间是绝对不可能的,胤禛又不是嫌命长,要是窜出来一堆拿火器的反贼三两下把他给突突了,他真的会死不瞑目。

  张廷玉走后,胤禛仍在做思想斗争。

  对于他们这些天潢贵胄来说,从小所接受的思想就是好东西都要藏在自己手里,尤其是杀伤力大的东西,宁愿烂在手里不用,那也不能给别人得了去。

  弘昶几人左等右等也没等来汗阿玛的考校,两个做哥哥的把弘晄推了出去让他打探一下情况。

  胤禛虽然在想事情,还是一眼就看到了躲在门后面探头探脑的弘晄。

  不由肃了一张脸,“鬼鬼祟祟做什么?还不赶紧过来!”

  弘晄暗道倒霉。

  等他们三个束手束脚站成一排后,胤禛想要训斥,话到嘴边却转了个弯,把张廷玉的问题拿了出来。

  “若是换成你们几个,你们会怎么做?”

  两个小的没有说话,等着弘昶回答。

  “儿臣认为可以运到海外去卖,只要我们可以保证能一直研制出更好的火器。”

  “你倒是不怕别人用从你手里买来的武器来打你。”

  “只要我们一直在进步不就可以了吗?保证核心技术在自己手里,我们有新的,就能卖旧的,等我们有了更新的,从前‘新的’也能卖,说不定以后他们都依赖上了大清,不愿意自己努力了呢?”

  反正都是能买到的东西,干什么要自己去费那个劲做?

  这话天真,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劲,胤禛却觉得好像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