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胤禵乘着大海船,领着五万海军向倭国进军。

  出海的每艘船上都配备着科学院研制出来的最新款火炮,各海军身上也是长短手铳样样不缺,咸咸的海风迎面吹来,注定了这是一场新的征程。

  雍正九年过得不太平静,先是战事,再是选秀,期间还夹杂着皇子大婚,最重要的是,太后病重。

  太后如今也有七十一岁了,妥妥的高龄老人,前有隆科多出使,后有愉亲王出兵,她的一颗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人一旦多思多虑,邪风入体,也就跟着病倒了。

  可她现在还不能出事,胤禵出征在外,亲额娘要是没了,可见不吉,胤禛命太医院十二个时辰候着,下了死命令,不准让太后出现任何意外!

  皇后病歪歪的,其余的高位嫔妃忙着选秀的事,没掌宫权的忙着上课,空余时间还要来给太后侍疾,差点让她们忙晕过去。

  要不是为了避嫌,胤禛都想把十四福晋给接进宫来侍奉太后。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是弘时的福晋戴佳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至于弘时心心念念的采蘋,且有的等呢。

  不出十天,胤禵带领的军队就逼近了筑紫岛,倭国没想到他们一声不吭就打,一点礼仪都不讲!

  船上的火炮先是对着岛上轰了一轮,根本没上马白刃战,就把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

  德川幕府如今是幕藩体制,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武士,他们看似团结,实际上各自都拥有着很大的权力,光是联合起来对抗外敌都要扯皮许久,更何况是一点商量都没有的现在。

  藩的首领大名必须听命于将军,但是他们所率领的军队又是各自的私军,因此谁都不想放出自己全部的底牌,各自观望着其他人,再做打算出多少兵。

  一旦己方造成了伤亡,就立刻下令撤军了。

  四月底,胤禛才收到胤禵的折子,大局已定,倭国战败,只是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征夷大将军嘴巴很硬,拒绝成为大清的自治州。

  胤禛敛眉,他是想和倭国共同富裕的,可是倭国不给他这个机会。

  四天后,批复的折子加急到了胤禵手上:倭国皇室、幕府将军和蕃主一个不留。

  能做主的全砍了,谁还能拒绝和他们一起共同富裕?

  这一任的幕府将军是个有手段有作为的,名声很好,但是幕府治下的百姓仍承担着极重的赋税,贫民的日子过得很苦,前一年还发生过暴动,清军的到来让他们无比惶恐。

  但是看到他们只杀了上层的士卿贵族和官员,没有对平民滥杀无辜,渐渐的茫然大于了恐惧,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这次出征胤禛做了万全的准备,塞了好些个能言善道的礼部官员同去。

  “你们看看自己过的是什么日子,再看看我们大清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那人挥了挥手里的报纸,塞到几个‘临时征用’来的翻译手里,让他拿给本地的百姓看。

  “这叫报纸,在我们大清,不论你是士绅,还是农民、工人、商人,都有机会读书识字,享受知识,改变命运!”

  “还有这个,这是羊毛衫,冬天穿上就能防冻,在我们的国家,人人都能穿得起、用得上,再也不用担心冬天冻死。”

  又有人拿着脖巾和毛衣走向人群,无视他们的恐惧和惊骇,把脖巾围到了他们的脖子上,再披上衣服,明显就能感受到一股热意。

  “我们还有女子学院,知道什么是女子学院吗?就是专门给女人建的书院,她们可以在里边读书学习,出来找一份好工作,赚大钱!”

  “不会读书也不要紧,只要你聪明,会创造,懂别人不懂的东西,也能进我们的科学院工作,升官发财不是问题。”

  “你们国家也就那么点大,连我们的一个省都比不上,我们费劲来打你做什么?我们是来帮助你们、拯救你们的啊!然后带领大家共同富裕。”

  “在将军的统治下你们过的快乐吗?满足吗?你们能吃饱穿暖吗?现在压迫你们的人已经被我们打倒了!只要成为大清的一份子,以后倭民也能像大清的子民一样,读书识字、工作赚钱,过上好日子!”

  这些通俗易懂又振奋人心的话随着翻译一句句传入倭民心里,他们也不禁向往起来,真有那么好吗?可是他们的衣服又软又暖,摸起来像是贵族才能用得起的东西,而且他们的报纸看起来也很厉害,居然人人都能读书识字!

  下边围成一团的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围着脖巾和毛衣的那几个人身边的人最多,每个人都伸长了手去摸,触碰到的那一刻他们仿佛摸到了天上的云朵。

  真的很软很舒服啊!

  “他们说的好像有点道理,我家附近那个偷偷跑出去做生意的商人这些年都没回来过,听说就是去了清国。”

  “你看他们的武士用的兵器也很厉害,这个鉄炮很贵啊,以前…”那人指了指天上,“他们都要花很多钱做这个。”

  “不知道清国的米贵不贵,只要米不贵我就听他们的。”

  “天啊!他们的这张纸上还写了怎么对付疱疮!”

  疱疮,也就是天花,这个年代,基本没有哪个国家不‘闻花色变’的。

  此言一出,众人都围向了那个拿报纸的人,七嘴八舌喊道,“什么?你再读一遍,真的吗?”

  胤禵在远处拿着望远镜看这边的动静,见事态按照预期发展,他勾了勾唇角。

  五月底,胤禵咧着张大嘴载着满船的煤炭和金银从倭国往大清赶。

  不对,现在应该叫倭州了。

  与此同时,预备好的官员班底也从大清往倭州而去,虽说倭州矿产很多,但挖矿可是一件苦差事,总要安排一些人去组织才是。

  倭州还是个种植水稻的好地方,以后倭州产出的粮食和矿物卖给大清,然后他们再用从大清赚到的银子买大清的生活用品,那才叫皆大欢喜呢!

  运回来的不止矿产,还有胤禛特地叮嘱过的书本典籍,当一船一船的金银抵达港口时,围观的百姓都睁大了眼睛,真看不出来呀,那犄角旮旯的地方还藏着这么些好东西!

  如果这都不叫亲人?那什么才叫亲人?亲人就是要有福同享才是。

  胤禛手里抚摸着这些孤本典籍,心想倭奴果然偷藏了不少华夏的秘宝,说不定窥伺已久,就等着找机会反咬一口呢。

  是时候建一所藏书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