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歪兵正传>第4章 年关难过(4)

到了年三十前的几天,团里又下了通知,是关于节日伙食的。

彼时的军营处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红红火火的景象。

各营连楼房墙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如同繁星点点,为整个军营增添了一份浓厚的节日气氛,当时我还在想,这么张扬不怕敌特分子从高空卫星上看到这座军营吗?

事实上我是多虑了,因为团里确实布置的氛围十足,只是当真正三十的时候,团里却是一下安静下来,人至少没了三分之二。

那时我们的团里各种彩旗、标语被精心地挂在墙上、门上、树上,随风飘扬,显得格外醒目。

各种条幅、标语,雪雕、冰灯林林总总的,文采飞扬,一个赛过一个。

而在营区或者说是班排的各个角落,大家也精心的进行了各种布置了,有的甚至把自己的班弄的跟要洞房似的。

只是少了村里常见的鞭炮、红红的辣椒、喜庆的年画。

团大门口,老兵们摆放了一个巨大的“福”字,这个福字是石头码成的,显得格外醒目,下面是我们团的番号,寓意福到东路先锋团。

而最让大家关心的,就是会餐问题。

根据团里决定,年夜饭以及期春节期间的日常就餐,还是一如既往的让新兵在各自的老连队,和老兵们一起吃。

而且文艺活动、锣鼓活动则一起组织。

只是年三十的时候新兵营要组织一个联欢会,除了已经准备到团里参演的节目外,各班排也要有自己的风采展现。

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在这一个特殊的时间,对于新战士而言,要做好思想工作,减轻思乡之情,组织好和家人拜年的相关事宜。

紧接着,团后部开始下通知以连为单位到后勤仓库领取过节物资,老邓收到消息后,马上发出信号,105全连集合向后勤部开进。

他拎个擀面杖走在全连最前面,那阵势好像不是去拿东西,而是要去干仗。

我当时就奇怪,不就是领点米面粮油嘛,用不着全连新兵老兵齐上阵吧?

他告诉我“你一个新兵蛋子懂个啥,这是咱团的传统,一年就这一次,各个连按肉食和蔬菜来分配,一次性能拿多少,就给多少,懂吗?随后过年这些天,咱们连队的伙食怎么样,硬不硬,全靠这一仗了,必须使出十二分力气”

“我说呢,这咋全副武装,咱们连的推车、战备锅,所有人员的战斗背囊、挎包、脸盆、水壶(用来装白糖),甚至睡觉用的铺床板全上来了,五花八门。知道的是领物资,不知道的以为这是要把家搬到后勤基地去”我一边笑着说,一边也操起了家伙,跟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往上冲。

后勤基地估计一年的时候这几天最热闹,所有人忙的飞起。

大家为了能多蹭点东西,在领物资时,主动送烟的,主动拜年的啥都有。

而各地的慰问品和上级下拨的物资,团里节省的物资,团首长们化缘要来的物资,全部都停在那儿,堆成了一座大山。

各营各连开始有序的按照点名,嗷嗷叫着争先恐后的,喜气洋洋的,热热闹闹的,又毫不客气的往自己的家伙事儿里装东西。

大家最烦的就是鸡蛋,这玩意爱碎,连里还有命令,谁少抢了一个或者弄碎了一个,扣十个饺子。

真黑心!

估计后勤部长这几天也焦头烂额,因为没有一个营连甚至是班排不耍无赖的,全都不省心,只要一个防不胜防,肯定东西会少一大块。

这帮老兵“顺”东西的水平绝对的高,有人盯着,在那一只鸡、两只鸡、三只鸡......

等全部拿完,明明本上记的是一百只,但是到了连里可能就是一百一十只,真奇怪!

所以团部全体出动,严防死守,兵越老看的越严。

还有更有心眼儿的,老兵们领东西的时候,先换军衔,这样可以有效的麻痹敌人。

那天,我们这几十号人,一次性的领到了五头半猪,两只羊,120多只鸡,70多条鱼,还有至少几吨蔬菜。

反正一次性能拿多少,自己掂量。

一切是有比例的,不是炮兵嘛,自己计算出最佳能拿的重量,算好物资比例,团首长签字后,有力气就一次性扛走,掉了的就算团里的,不能捡。

一点道理都不讲,一点情面也不讲,团长拿大喇叭喊“战场上打扫战利品也丢三落四吗?今天领给养都能掉东西,将来怎么去抢敌人的好东西?”

说完还得骂两句“喂,那是哪个营的兵,不准动了,再动我让你们营长跑五圈”,然后就真的谁也不敢动。

当大家乐呵呵的把东西连推再扛的弄到炊事班,魏连长又来了一个缺德的要求——“这么多东西,连里就几把菜刀,肯定不够用,营里决定全营菜刀抽几天集中使用,每连三天,每个排能剁多少馅,那就包多少饺子,自己看着办”

这绝对是个损主意,最起码新兵的体力肯定拼不过老命,我亲眼见过老兵们个个膀子轮成了风火轮。

剁馅那天,我们全排站成一排,车轮战,从早到晚转圈的轮,每个人每次甩开膀子,抡起两把菜刀剁二百刀,轮的有时候刀都飞出去了,最后我觉得那个馅,还是没有人家老兵班多。

更过分的是,包饺子也要下达战斗任务——各班集合在炊事班统一包,自己带自己的馅,面管够,能包多少吃多少,规定时间内包不出来的,馅归连里。

反正每个班馅就那么多,比如说一斤馅你能包出100个或者50个都行,包的多少决定了在春节能吃多少天。

而最大的矛盾是,时间问题、数量问题、后续能吃多久的问题,必须要有正比,这时我才知道当炮兵真不容易,能当计算兵的都是天才。

老兵有经验,他们提前把能拆的窗户都拆了。

当年我们住的是三层楼,每个窗户是内外两层,他们拆的是里层窗户,连厕所的都不放过,必须提前抢走,然后铺上提前准备好的报纸,包完的饺子就往上面放,放满了再贴上自己班的封条,然后拿到外面去冻上。

让我更接受不了的是,当兵的春节包饺子要站岗,各班站各班的,站不好没看住,饺子没了,那只能吃暗亏。

在这些问题上,我们新兵完败于老兵,全体扑街,饺子总也吃不过老兵们,只能发誓:“明年老子一定长记性”。

其实那时自己也是老兵了,换个身份欺负新兵蛋子。

要不是老马德高望重,关键的时候大吼一声“给老子滚”,估计我们班的窗扇都得被连板儿端走,更别说盆儿。

按照老2团的规定,各个地方的人要包自己特色的饺子,那天我才知道原来有的省战友,一直把馄饨当饺子,所以最后大家的成品也都千奇百怪。

能包就有的吃,不出力就没的吃,这是规矩,在部队吃饭得“抢”!

对于其他的物资,问题还算简单——各班统一出公差,集体作业,白菜成堆、土豆成堆、鸡和鱼成堆,所有的人邓平都会进行细致的分配和密切的监视,比如说白菜,烂绑子要统一收起来喂猪用,白菜心要统一集中起来做片儿汤用。

土豆也是,他转着圈儿的检查,谁要是偷懒,把皮削厚了,肯定是要挨罚的,不罚别的,砍你们班一条鸡腿,就足够让这个兵回去被全班来个5分钟自由踢。

还有一点,就是各类剔出来的骨头,也要分门别类,用来熬汤用,什么鸡汤、大骨汤、羊汤,喝不了的统一装到脸盆里冻起来,慢慢来。

以至于春节期间,全班基本上一个脸盆大家轮流用,其他的器皿都基本被征用了。

等骨头们熬的实在不能再熬了,再用刀刮啊刮,刮出来东西,用玉米面和一下,蒸成窝头送给巴朵班长享用。

另外,在春节的会餐组织,各连的战法也完全不一致。

有的连不太要脸,先把自己抢回来的东西拼了老命吃,吃完了自己清汤寡水后,再去蹭别的连的,能蹭多少吃多少,反正都是占便宜。

人家连队正在就餐,他们在那看着,总不能一点不讲革命感情吧?但是讲了,自己就得少吃点,因此在部队春节会餐,必须要斗智斗勇,一个不小心,可能到嘴的鸭子真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