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明月湖>第68章

  赵捷惶然地走回卧室,浑浑噩噩地坐在书桌前,伸手打开了台灯。

  他在平素大部分时间里为了方便,不论整理材料还是写东西都在另一间屋,因而桌面上只有几张零散的手稿以及他和杜誉唯一一张合影。

  照片是十余年前杜誉从上海回来的时候拍的。赵捷盯着相片上的人愣神了一会儿,开始喃喃自语。

  这是杜誉过世后他第一次在家里自说自话,宛如杜誉仍然坐在他对面笑着与他对望:“你说让我忘了你,好好生活,可我没本事,想尽了办法也做不到。”

  没人回应他,照片把时间从那一刻抽取出来,由此定格。

  他把样书放到桌子上:“我第一回做编书的工作,不熟悉的地方有很多,对我来说非常难。我愚钝,好在宋师兄帮了我不少。我总会想起你,想着你是多么聪明又执着的一个人,惯会举一反三,走一步恨不得往前想十步。倘若你在,肯定能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法子。”

  他拿起相框:“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没有一天停止想你,我写书的时候脑子里全是你的唱腔和你在台上的模样。你的唱念做打既准确又不死板,你往里面注入了真感情。论起艺术,你在我心里是最完美的。”

  “这些话我只能对你一个人说。我知道一旦出了这个家门,我必须打起精神,要体面、要乐观、要清醒,绝不能蹉跎岁月。没有人希望看到我这副懦弱不堪的样子,他们需要的是能独当一面的成熟演员、温厚热心的亲朋同事,唯独不需要这样无能的我。”

  “给你讲一件有趣的事。我最近回省京剧院的时候遇见咱们那些老熟人,都说我这两年老得太快。你看,我长白头发了。”

  “你别嫌我迂腐。京剧这行现在确实不好干,很多戏曲学院的学生一毕业就转行。但是对我来说,我的心思和二十多年前相比一点儿都没变。大概我就是这样一个幼稚又不懂变通的人吧。做人做成我这样,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理想化,真是悲哀。”

  “这份工作是我想做的事,我知道,也是你热爱的事。它不仅能让我感受自己的灵魂,也能给我一种错觉,让我觉得你其实并没有离我远去。我对你和对京剧小生艺术的感情早就分不开了。”

  赵捷伸手轻轻抚过照片。他的心绪比以往平静了许多,头脑清醒得很,也并没有落泪:“等我把剩下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整理完就准备回去了,回到舞台上继续演戏。希望一年半载之后还有观众愿意买我的账。”

  事实证明,演出的效果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2008年年初,刚评上一级演员赵捷接到一个新任务:S大有一位研究艺术与文化传播的老师想带学生来省京剧院找演员做访谈,院里推荐了他去合作。

  那天赵捷排完戏过去的时候大约是上午十点钟。他如常走进屋,却没想到看见了一位老熟人:正是曾经那位“小容妹妹”。

  “袁月容?”他一眼认出了对方,极为惊讶,毕竟二人上次见面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一直没机会问你,你当年不是在市文化局工作吗?什么时候回你母校做老师了?”

  “我更喜欢做学问写东西,所以后来辞职考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93年博士毕业之后想着父母家人都在遥城,就回了S大。”袁月容早几天就拿到了他的资料,此次会面并不在意料之外,但眼里也闪过一丝讶异:“你怎么……”

  赵捷知道袁月容是因为自己花白的头发而惊讶。毕竟论起年龄,自己只比她年长一岁,可白发显老,再加上她保养得当、容貌与气质极佳,与当初青涩腼腆的拘谨小姑娘相比更添了几分从容的气质,乍一看竟像至少有十岁的差距似的。

  他诚恳地笑着解释说:“我前些年过得比较辛苦,比不得你事业有成、生活美满。”

  数年前他在看望父母的时候听老两口聊起过,小容妹妹和一位在S大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民乐的老师结了婚,夫妻二人育有一女,多年伉俪情深。

  “瞎谦虚什么?”袁月容也笑了,示意学生开始访谈:“咱们先聊正事吧,等中午再说寒暄的话。”

  访谈结束,到了下班的时间,三人一道出去吃了一顿午饭。

  “我听说你之前很多年没出来唱戏。”饭桌上,袁月容问他:“不应该呀。我一直在关注京剧圈子里的事情,知道你在九十年代名气是往上走的。”

  “当时家里出了变故,我没有时间,状态也很差,因而消沉了几年。”赵捷含糊其辞。

  “不过你也没闲着。我看你那段时间出了书,得到的评价非常高。”袁月容点头应道。

  “都是前人留下的好东西,我不过是整理成册而已,捡了现成的便宜。”赵捷无比自然地转移话题:“那些访谈问题很有意思,我感觉你们是想做京剧传播策略的研究?”

  “对,先做一篇小论文。”袁月容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学生:“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也想选这个方向。”

  “挺好的。”赵捷与她二人碰了一下杯:“我很感谢你们。”

  2023年4月,清明午后。

  林绩站在赵捷的家门口,一时心情复杂,不敢抬手敲门。

  他印象里的赵捷是个什么样的人?

  毫无疑问,是一个勤奋扎实的京剧演员、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林绩认识赵捷十多年了,从没见自家师父懈怠过。

  或许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使然,赵捷退休之前每天真正用来休息的时间很少,但他从未显露出不堪重负的疲态。他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事情,不仅要排戏演戏,还要带徒弟、做宣传、开讲座、与同行交流以及写书。有时候林绩甚至会觉得,这个人能把一天过成两天,乐此不疲。

  他对前人的艺术极其尊敬,但又不会过于守旧,反而积极鼓励年轻人创新,无论关于形式还是内容。

  也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和蔼老头。

  或许是年岁渐长的缘故,赵捷在晚辈们面前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慈爱的一面,无论是对曲艺界的年轻演员还是同事家中的儿孙。与人交际时他愈发真实,几乎没有丝毫的虚伪矫饰与拘束难堪。

  林绩曾经认为,赵捷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挑不出任何毛病,好像永远可以在正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他困惑,他觉得一个正常人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如此周全得当。

  这不像人,更像一台完全理性的机器。

  在不久前的过去他才明白,原来赵捷属于凡人的一面只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对回忆里的杜誉时才会稍稍显现。

  那是一个会哭会笑、有喜有恶、会恐惧会担忧、会患得患失也会胡思乱想的性情中人。

  林绩叹了口气,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门:“师父!是我!”

  很快门就从里面被打开了,满头白发的老人一如既往笑得慈蔼:“快进来。”

  “出差去南京辛苦了。”林绩把带来的一大兜时令蔬菜和水果放下:“您退休这些年难得出一趟远门,可还适应?”

  “那边邀请,盛情难却,我没什么问题。”赵捷示意林绩与他一同坐到沙发上:“南派京剧确实有意思。空闲的时候我向他们的弦师请教了一下五音连弹该怎么托腔,可惜时间仓促,只学到一些皮毛。”

  “南派确实灵巧。”见他状态不错,林绩放下心来:“师父,您要是喜欢,等放假的时候咱爷俩去南京仔细转一转,好好感受一下,也能放松心情。”

  “这倒不必。”赵捷连忙摆手:“那边人太多了,我又坐不惯地铁,实在是没什么四处游玩的兴致。你还是回去陪你家孩子写作业吧。”

  “行。”林绩十分遗憾:“您如果有想去的地方一定跟我说,千万别客气。”

  赵捷笑得开怀。

  林绩陪着他笑,竭力掩去眼中的悲喜交加。

  即便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林绩仍然认为师父大概依旧不会主动说什么。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守着回忆过日子。他虽不愿故步自封,但对于时代的种种变迁,不想适应的部分他便适应不了,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旁人看着苦,他自得其乐。

  “麻烦你了,每年清明都是你开车带我去看一眼杜誉。”坐在林绩的车里,赵捷望着窗外掠过的景色。

  “麻烦什么?论起来他是我师叔祖,清明去看长辈理所应当。”林绩笑道。

  人到底应该如何活着?赵捷自认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即便他已经活到了暮年,与世上大部分人相比在“活着”这件事情上算是颇有经验。

  他知道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活着是需要精神支柱的。总得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东西才能支撑他活下去、让他有力量应付尘世里形形色色的求而不得。

  去扫墓的前几天,赵捷特意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洗出来带到墓碑前。

  “杜师叔,你看,我也老了,六十多岁了。可你还是当年的样子。”他把相片和花束一起放下,深深鞠躬。

  再起身时他眼里带着泪,嘴角却在尽力向上扬。

  明月湖·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这篇文除了尾声部分,主体的上下卷将近二十万字我修改了很多遍才发出来,可以说是我尽力之作了,虽然我写的还是很不好,但是我觉得我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一句,现阶段的我已经尽力了,谢谢看到这篇文的读者朋友(如果有的话),鞠躬

  正文结束,番外不定期掉落,计划一共有五篇,写一写配角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