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明月湖>第14章

  1984年。

  初冬时节,空气里已经有了凉意。每日清晨出门的时候,儿时落下鼻炎老毛病的赵捷总是觉得鼻腔被冷风灌得难受,后来总得戴上棉布口罩才敢往外走。

  与此一同成了习惯的还有每周对杜誉的期待。遗憾的是那人不爱张扬,每每赵捷还没意识到他的到来,他就已经准备离开了。

  除此之外,是否要申请单身宿舍的事赵捷已经纠结了许久,至今也没下定决心。

  生活如流水一般平静地一路向前,周五下午赵捷找宋同吃了一顿饭,回家的时候发现竟然只有李淑茵一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妈,我爸呢?”赵捷脱掉外套挂起来,好奇地走上前坐下。

  李淑茵指了指紧闭的屋门,压低了声音:“在给报社写专栏文章。他这人较真,一下班就把自己闷在里面,饭都不吃。”说着她叹了口气:“你爸活到这个年纪,都多少年没动笔杆子了,还不知道要写多久。”

  “怎么还有这种任务?”赵捷哭笑不得。

  “咱们省京剧团跟报社合作,说要弘扬京剧文化。出下一期的时候我也得写。”李淑茵推了一下老花镜:“对了,我今天下班去食品商店买了几包点心,遇见你宋师兄他媳妇小卢了。”

  “这不是很正常么?”赵捷已经预料到了对方想说什么:“那食品商店又没规定只有你一个人能去。”

  “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李淑茵笑了:“跟妈说句实话,你到底谈没谈对象呀?”

  “真没有。”赵捷望向李淑茵:“妈,您怎么总关心我谈对象的事?我别的方面就不值得关心了么?”

  “你学也上完了,稳定的工作也找着了,这个阶段再不结婚成家过日子,你还想干嘛?”李淑茵的笑意愈发浓了:“妈承认是有私心,年纪越大越稀罕孩子,想抱孙子了。现在年轻的演员一茬又一茬上来,我也不想拼什么。你要是有了孩子,我就申请退休给你带。”

  对未来的美好畅享让李淑茵倍感幸福:“到时候我就在家里一边带孙子、一边带徒弟。”

  “妈,人家女同志都愿意多年轻几年,就你例外,急着当婆婆当奶奶,真是与众不同。”赵捷调侃道。

  “说得好像我不当奶奶就不变老了似的。”李淑茵给赵捷拿了一块桃酥:“我服老,我这老花镜都配了好几年了。人得实事求是,自欺欺人多没意思。”

  赵捷继续搜肠刮肚想借口:“我想找个我真心喜欢也喜欢我的人。我觉得你那种观念是不对的,就知道看条件,弄得人不像人,反而像物品。”

  “胡说八道。”这话把李淑茵吓了一跳:“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你妈什么时候把人当物品了?自古以来门当户对天经地义,谁家里结婚能不看条件?你别学了几个洋词儿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她瞪了赵捷一眼:“我知道你们年轻人喜欢自己找对象,不喜欢相亲,觉得老土、束缚,觉得俗。但是我还是得告诉你,你要结婚就不能只管爱情。你以为自由恋爱就能有情饮水饱?就能不食人间烟火?别做梦啦。真让你天天喝凉水,你能饱吗?你必须要找个跟你合适的,否则以后日子压根过不下去,有你难受的时候。”

  赵捷觉得这套言论有些似曾相识,他猛地想起来好像杜誉也对他说过类似的话。

  他在心里说气话:在这方面都是一样的老顽固。

  “妈,对不起,我不该说那样的话,您别生气。”赵捷笑道:“您想啊,我要是二十五岁之后结婚,能享受晚婚的婚假,多好几天呢,就这么舍了该多浪费。”

  “我生什么气呀。”见对方服了软,李淑茵的表情也缓和了下来、她重新拿起了茶几上的毛线:“生气老得快。”

  赵捷笑着调侃:“您真是自相矛盾。”

  李淑茵不为难他了,可杜誉却在赵捷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吃掉桃酥,而后说:“妈,杜誉三十多岁了,他都没对象呢。”

  “你想跟他学呀?他又没人管。”李淑茵警告他:“这话千万别让你爸听见,否则他又得说‘你被杜誉带坏了’。”

  “他是没人管,我听说他的母亲是程派大青衣杜心苓老师,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赵捷问:“可他父亲是谁?”

  一反常态的,李淑茵竟然摘下老花镜沉思了许久:“我不知道,大概除了他母亲也没有别人知道。杜心苓在世的时候一直有关于她的绯闻,甚至在她刚过世那几年也不消停。但我总觉得逝者已逝,还是尊重一些为好。”

  她叹了口气:“杜誉是周老先生养大的,老爷子养了他十年,一直养到72年老人家过世。你没发现他随了他母亲的姓吗?”

  那个年代随母姓的终归是极少数。赵捷曾天然以为杜誉的父母都姓杜,没想到却是这样。

  “好吧。”赵捷点了点头。

  对于赵捷来说,在闲暇的时候四处寻找杜誉的动向几乎已经成了他每天的习惯。在几天锲而不舍的努力后,他终于在一个中午如愿碰见了站在楼层最顶的道具间门口的杜誉。

  他笑着快步走了过去:“大忙人,我可算逮着你了。”

  “你逮我做什么?”杜誉觉得匪夷所思:“我还能跑了不成?”

  “你当然会跑。”赵捷一本正经地说。

  杜誉看了他一眼,而后笑了:“下班时间你不去吃饭,来这里干嘛?”

  “放东西。”赵捷随口扯了一句谎。

  显而易见的是,杜誉并没有打算深究。他点了点头:“我也是来放东西的,你快忙吧。”

  说罢他就打算离开。

  “等等。”赵捷眼疾手快,立刻上前拽住了杜誉的胳膊。

  “怎么了?”

  “你能指点我一下吗?”赵捷说得真诚。

  见他如此,杜誉迟疑了一会儿:“指点你也行,你去把你宋师兄叫来,我给你俩一块儿说说。”

  “为什么?”这个要求让赵捷觉得摸不着头脑:“他还在加班排练,不好打扰吧。”

  “那就等他忙完。”杜誉在他脑门上弹了一下:“傻小子,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要是只跟你说、不跟他说,时间长了他该怎么想?小心他记恨你哟。”

  “不可能。”赵捷立刻反驳:“我师兄很善良,才不是这种小肚鸡肠的人。他对我可好了。”

  “哦。”杜誉若有所思:“合着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呗?是我没安好心、想挑拨离间你们师兄弟,是不是?”

  “没有没有。”赵捷赶忙解释:“你千万别误会,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杜誉打量了他一会儿,看着他紧张无比的样子,忽而笑了起来。

  “你在耍我?”赵捷原本有些气恼,可他一偏头,杜誉的半边面容映入眼帘,他倏忽就忘了一切,忘了喜也忘了忧。

  小生这个行当对京剧演员的要求很高,在扮相这方面尤甚。旦角或者老生若是脸上有什么缺点,还能用贴片和髯口挡一挡,小生则全然不同,一旦扮上,演员的面庞会全部显露在外,原本极为微小的问题也会被放大无数倍。

  更何况小生在不同的剧目里需要戴不同的盔头或头冠,好的扮相应当能适应所有的挑剔。

  赵捷发现,杜誉就是一个正面的典型。

  他的面容乍一看很周正,仔细看却也经得起端详,一双上挑的眼睛分外有精气神,高挺的鼻梁让人觉得他能撑得住一切装扮。

  果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旁人都说“同行是冤家”,可此时赵捷却想,如果对面的人是杜誉,那么任何比较他都会甘拜下风。

  或许这样对不住他那九泉之下的师父,毕竟那人似乎与杜誉不睦已久,可眼前人毕竟是他从十六岁那年开始就“心向往之”的人物。

  “看什么呢?”杜誉被他盯得浑身不自在。

  赵捷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是在想,你的扮相可真好看。”

  杜誉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或许这话他已经听太多人说过太多遍。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烟,扭头看了一眼赵捷:“我想抽颗烟,你不介意吧?”

  赵捷摇了摇头。毕竟那个年代还没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说法,连“世界无烟日”都还差好几年才定下来,对于吸烟有害健康的问题他尚且意识淡薄,只知道对嗓子不好。

  杜誉把走廊的窗户推开,给自己点上烟,神情放松了许多。

  “你这么喜欢抽烟,不怕伤着嗓子吗?”片刻的沉默之后,赵捷问。

  杜誉犹豫了一会儿:“我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养成的这个习惯,人都快郁闷死了,哪还顾得上嗓子?”他掸了一下烟灰:“再说了,我那会儿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有机会登台唱戏。”

  有这么严重?赵捷不禁疑惑:他到底跟师父闹了多大的别扭?

  “小赵,珍惜上台的机会。”杜誉望向他:“幕布一拉开,全场的人都在看着你,多美好的一件事。”

  “你喜欢这种感觉?”

  “但凡是个正儿八经的舞台演员,有几个人不喜欢?”

  见他抽完了一颗烟又要再拿,赵捷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直接从他手里把烟盒抢了过来。

  杜誉一愣,觉得莫名其妙。

  “少抽一点,说不定等你到七老八十的时候还能唱。”赵捷若无其事地把烟放进了自己的裤兜:“到时候就是二十一世纪了。等重阳节办活动,你要是出来亮一嗓子,大伙儿肯定都给你叫好。”

  作者有话说:

  此处关于京剧小生演员的论述,出自于万增先生的《笔谈京剧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