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科幻末世>御星空>第82章 建立前哨基地

残存的野蛮人特殊星舰,在数量众多的联合舰队的包围下,并没有坚持多长时间。

仅仅三十分钟,那些星舰就已经成为星空垃圾,漂浮不动。

击溃了野蛮人的舰队,联合舰队面临着几个问题,第一,野蛮人生存地点距离他们有多远。

第二,什么时候去往指定坐标,和狼星系汇合。第三是否在进行周边的探索的同时,迁移人口。

由于任何通讯都不能与大裂缝南部联系,现在只有联合舰队自己作出决定,并派遣星舰将决定送达到大裂缝南部。

离大裂缝衰减期结束,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们的时间没有那么充裕,甚至来不及对大裂缝北部的环境和野蛮人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从近期科学家传递的消息来看,大裂缝南部的恒星系,都是被畸形的恒星系,它们似乎是在引力挤压的形态下形成的一种微妙的平衡。

而在大裂缝北部的恒星系才是一种宇宙自然的状态,它们不仅比大裂缝南部更加庞大,而且恒星系之间的距离,也远远超过大裂缝南部。

可是说大裂缝北部的恒星系稀疏而又庞大,包括他们所处的这个真正的星系一样是那么的庞大。

以现在人类的科技,尽其一生,也无法抵达星系的另一端,野蛮人也似乎只存在于星系的边缘的一小部分。

从野蛮人的航速来说,他们最多在离他们三十光年到七十光年之间的方位,否则他们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大裂缝的周期,从而每年通过大裂缝抵达南部残片星系。

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测和推断,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野蛮人的社会构成和生存方式。

在大裂缝西部这条缝隙周边,只有歼灭野蛮人的这一座恒星系,其他恒星系都距离比较遥远。

在这座恒星系中,也发现了一些野蛮人活动的痕迹,那些机械造物都是用来采集气态行星的。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这里是野蛮人的一个前哨站,只是没有野蛮人驻扎而已。

从野蛮人星舰的残骸中分析,野蛮人的能源储备,和野蛮人能源所能航行的距离来看,都佐证这科学家前面的推论。

这让联合舰队的指挥官们都清楚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座恒星系建立防御,就可以让野蛮人的入侵前哨至少向后推延10万光年。

经过这样的谈论,和这样暂时的结论,联合舰队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以他们面对的野蛮人,再次向这里发动攻击,至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那么接下来的四个月,他们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在这座恒星系建立定居点,在这里建立大型的军事基地、和生产基地,则非常的有必要。

做出决定的联合舰队,没有犹豫的时间,他们派遣一支特遣队,立刻出发,返回大裂缝南部。

将联合舰队的决定,通知到飞马星系和星元星系,让他们利用下一次大裂缝衰减期,迁移人口,并在这里建立联合舰队的前哨基地。

最后一个问题,与狼星系汇合的问题,因为已经决定建立飞马与星元的联合前哨基地,势必不能将全部的军事力量全部调离。

在这座恒星系必须留下足够的力量,必须保证野蛮人如果扩大军事规模的情况下,还能保证这座恒星系的安全。

这种情况下,至少要保留十万到十五万的舰队,才能确保即使野蛮人增兵一倍左右,这座恒星系的安全。

最后联合舰队决定,由飞马舰队承担和狼星系汇合的任务,飞马联邦将派遣两支舰队,赶往与狼星系的汇合点。

在重新与狼星系建立联系之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这样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包括汉克在内。

三个最急切的问题,都已经有了答案,接下来联合舰队要做的是,打造这座恒星系的防御体系了。

汉克亲自率领拥有十二万星舰的飞马第一、第二舰队,出发,前往与狼星系的汇合点。

他们带走了五万的后勤舰队,这些后勤舰队除了保障飞马两支舰队的能源采集,还要承担在汇合点的路上,建立一到二个大型通讯基地,让飞马的这两支舰队能随时和联合舰队保持联系。

剩下的后勤舰队以及为后勤舰队服务的百万的后勤人员,则都紧锣密鼓地投入到这座恒星系的开发和基地的建设上来。

星元后勤舰队的指挥,是这次曼娥带来的一位年轻人,据说是在这几年星元政府的燃起一个新星,能力出众。

李源,星元星系原李氏家族的继承人,现在虽然星元的贵族身份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但是能以能力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基本上都来自于那些进步的前贵族,他们丧失了贵族身份,但没有从政府权力中完全消失。

事实证明李源的执政能力完全不在凌寒和嫣然奕之下,联合舰队的决定,在他的协调下,一切都进展地井井有条。

甚至超过了赵天谕的预期,在联合舰队终于找到野蛮人的踪迹的时候,整个恒星系的前哨基地的雏形都已经完成。

支撑这么庞大的前哨基地,百万后勤人员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基地的进一步建设,必须要等到人口迁移之后,才能恢复到现在的建设速度。

这座恒星系也被联合舰队命名为新生恒星系,这代表着人类将从这座恒星系开始,回归真正的星系,开始新的生活。

联合舰队中,星元第五舰队,和飞马第三舰队都停留在这座恒星系附近,协助科学家对周边的进行探索。

而星元其他四支舰队,则来到了西北方向的一座恒星系,这座恒星系是一座双星系统,内部环境比大裂缝南部,他们见过的任何一个恶劣的恒星系状况都要严重的多。

以人类现在的科技,不但无法在这里立足,而且连采集资源都变得危险重重。

可是他们却在这座恒星系内部,发现了长波的扰动,这种波长很难自然形成,应该是一种造物发出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解密,他们根本无法从这些长波中提取任何信息。

似乎那只是一段无价值的发射频率,但为什么这种造物会发射这种无价值的长波。

随行的科学家也无法给出答案,他们只能是在恒星系外围,不停地检测这种波,期待能从长期的研究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时间过得很快,驻守在大裂缝的后勤舰队,已经探测到大裂缝又一次的从辐射高峰,逐渐的减弱。

也就是说不用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又将能够穿过大裂缝,与大裂缝南部取得联系。

当然这也预示着,野蛮人正在向他们的方位赶来,为了验证这种情况,星元舰队分出了两支舰队,向预测野蛮人的方向警戒航行。

这个时候,从中继的通讯站传来消息,飞马第一舰队、第二舰队已经和狼星系舰队汇合。

据他们说,这一次狼星系也派遣了史无前例的庞大舰队,前来汇合的舰队总数就达二十万艘,还有二十万艘的狼星系舰队在大裂缝东部的缝隙方位。

狼星系还给他们提供了超越他们现有技术的通讯中继设备,他们已经将设备运往新生恒星系,不久之后,他们就能实现远距离的即时通讯。

汉克指出,狼星系之所以选择这个汇合点,是因为狼星系早期的探索中,就已经发现汇合点的这座恒星系,存在着未知的遗迹。

只是这个遗迹显然是有军事用途的,他们以前对于大裂缝北部的探索都没有投入超过十万的军事规模,所以对这个未知的遗迹,毫无办法。

现在,这里汇集了超过三十万的人类星舰,也许就能突破遗迹的自动防御系统,对这座遗迹进行探索。

这也是狼星系要尽快结束飞马星系纷争,联合飞马和星元星系的原因所在。

据狼星系这二十万星舰的总指挥其拉所描述的,在大裂缝北部的这些遗迹,都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人类遗留下来的。

只要能进入遗迹获得遗迹的科技成果,那么现在的人类几乎可以断定能完全进入t3阶段,那么野蛮人将不会成为威胁。

虽然赵天谕心里对狼星系的这种判断,和之前星元科学家做出的判断,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但也不妨碍他对三星系的联合探索充满了期待。

只是赵天谕内心感觉,结局不会如此的顺利,否则狼星系坚持多年对大裂缝北部的探索,还让狼星系一直保持着准t3的军事水平。

很快的,即时通讯建立,赵天谕终于看到了那位其拉大将。其拉是一名女性的高级指挥,年纪四十多岁,是一副东方人的面孔,应该和星元人血缘相近。

她虽然不是很漂亮,比起邵琳这些星元的传统女性,总觉得有一些不同,但是在高级军服的映衬下,也是英姿勃勃。

其拉应该从安德翰那里得知,眼前这位三十多岁的男人,是星元、飞马两个残片星系的实际控制者。

所以其拉并没有像安德翰那样,对来自星元和飞马的这位指挥官,神情倨傲。

她很有礼貌地,先问候了赵天谕,并且询问了赵天谕大裂缝西边缝隙的一些安排。

最后她向赵天谕指出,希望在明年大裂缝衰减期之后,两边能同时向北方推进,至少要推进到现在野蛮人存在的区域,对野蛮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以便狼星系和飞马、星元星系,作出应对野蛮人,和人类未来的最好的判断和计划。

她同时指出,对于他们眼前的这座大型的军事遗迹的探索,会实时共享,也是他们邀请共同探索的诚意所在。

赵天谕感谢了其拉,以及狼星系执政方,对于人类未来的担当,感谢他们对飞马、星元星系的支持和帮助。

并且将他们的发现告诉了其拉,其拉表示立刻让狼星系的科学家介入研究,毕竟他们对人类遗迹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百年。

又是一个多月过去,在汇合点的这座遗迹的探索,并没有其拉想象的那么顺利,三十万人类星舰损失了三万多艘,才破坏了恒星系外围的自动防御系统。要进入恒星系内部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为了减少军人的死伤,他们不得不采取更加谨慎的方式,向恒星系内部推进,这就意味着,短时间内他们无法得到这座遗迹的最大好处。

但是在前期的战斗中,他们俘获了很多的无人攻击单位,从那些单位的残骸中,狼星系的科学家认为,那是一种甚至超越t3级别的水平。

这样所有人对这座遗迹更加的期待了,与此同时对于星元舰队方向的这座恒星系发出的这种长波的不断检测和研究。

狼星系的科学家们,肯定地指出这也是人类活动的痕迹,只是无法分析出这里的遗迹何种功能。

在北部的第一、第二星元舰队,只发现了一些野蛮人活动过的痕迹,并没有发现野蛮人任何的军事动向。

赵天谕决定,撤回第一、第二舰队,他们将在第三、第四舰队右翼形成第一道防御。

赵天谕感觉以凌寒的动作,不出两个月,大裂缝南部肯定会有支援来到新生恒星系。

赵天谕决定立刻对他们面前的这座遗迹进行探索,为了安全起见,这一次出动的都是星元防御最强大的海牛级。

在新式护盾下,海牛级的防御已经是极其强悍了,和赵天谕的估计差不多,一个编队的海牛级进入恒星系的时候,并没有遭受到任何的影响。

这座恒星系最大的危害,来源于杂乱的引力,其中的辐射水平,和射线水平远远低于他们经过的大裂缝。

当编队开始接近长波的来源的时候,杂乱的引力,开始影响到星舰的航行。

他们不得不加大引擎的输出,才能保证星舰不受引力的干扰,这样的状态即使是海牛级也无法坚持十天以上。

为了保证星元舰队的决策力,没有一个高层加入到探索行列中,当海牛级已经抵近发射源头的时候,他们发现的目标让所有的人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