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207章 现实与传说的差距

有庚哥这只懒洋洋的蝴蝶翅膀瞎勾八扇,这个时空的历史当然没再出那么样的事儿。

秦宜禄好好儿的在洛阳吕大憨批的虎贲营里待着,还当着个虎贲郎。

猛还是挺猛的,窝囊却不怎么窝囊。

虎贲郎薪水不低,养养家小倒是没什么问题。

他媳妇儿杜氏也好好儿的跟着他呢,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被庚哥或者吕大憨批看到。

看到估计也没啥戏,庚哥是懒到交公粮都喜欢让人自己动。

吕大憨批则是痴迷于扮演正面人物。

他侍妾绝色的娶了不少,倒不至于像上辈子四处流落那么急色,对自己麾下的老婆伸魔爪。

真做出来他也怕被庚哥抽被卢喷喷喷,顺带葬送了自己好不容易的来的好名声。

只是可惜秦宜禄的儿子孙子,是没原本的那种富贵了。

但你要让秦宜禄选,他怕是更喜欢现在。

一家人齐齐整整,做人呢最紧要是开心。

至于跟二爷很熟的张辽表示,关二爷是谁啊,不熟,不认识,没听过。

他特么现在是卢喷喷门生,定善侯,皇帝陛下座下四军之一西园军的正牌元帅,可不认识什么江湖亡命。

是真不熟。

原本历史里二爷和张辽是在徐州那会儿才熟的,现在是根本都没碰过面。

张辽并吕大憨批这一伙儿并州人压根儿都没光顾过徐州。

顺便说一句,有传说关二爷本字长生,杀人潜逃之后沦为亡命,才改字云长的。

本以为应该是讹传,大抵本字长升,不然长生跟羽有什么鸡毛关系。

直到看到一词儿,羽化登仙!

所以羽跟长生是这么个关系啊。

不得不说,二爷虽然是个亡命徒,还是有那么点子浪漫思维的。

本字很修仙,改完之后的字也想象力满满。

什么备字玄德、操字孟德、飞字翼德、亮字孔明、瑜字公瑾、坚字文台、卓字二颖之类的表字。

跟他的表字比起来怎么看怎么粗暴直接缺乏想象力。

也就云姐那表字,能跟他这水准比一比。

可惜了那年代,不得不当了亡命徒。

以至于热衷板着冷脸装酷,伸出胳膊让人动刀子忍痛装不在乎,以及闲着没事儿玩胡子。

要扔在唐宋,少不得当个诗人词人,勾搭几个花魁,咏颂几句什么“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吕大憨批的并州系没参与,二爷还是坑了阿瞒。

不过这会儿的阿瞒也就没资格给他封侯了。

连带着中郎将都没法儿当,还是陶谦举荐的他大哥备崽儿空头豫州牧时,给了他和三爷俩都尉衔儿。

云姐表示别不平衡,我不一样也是都尉么?

咱凭实力说话。

实力也没多少,在徐州被打散的铁杆儿兄弟们也逐渐都聚集过来了,并没有多少人。

连带龚都的贼众加起来,总数也就几千人了。

知道自己实力不行,备崽儿也给绍宝玩儿阳奉阴违,就在汝南苟着保存实力。

这也得益于阿瞒在全力应对官渡,没空搭理他。

阿瞒亲自挥军攻徐州是在200年二月,官渡之战获胜是在十月,而二爷叛归备崽儿是在阿瞒官渡之胜之前。

所以满打满算,二爷在曹营待了不到半年。

戏词儿里头却唱的关云长被困土山,带着两家皇嫂在曹营一十二载。

这可真是化每月为两年了。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相传就是十二年后关公用计斩蔡阳的故地。

说是二爷来到古城,正好三爷在古城驻守。

二爷见到三弟心里十分高兴,却被三爷怀疑。

因为二爷过五关斩六将里头斩了个秦琪,是阿瞒大将蔡阳的外甥。

为给外甥报仇,蔡阳违背阿瞒的军令,私自带领15万人马追到了古城。

三爷说要二爷斩了曹将才相信他,二爷于是在古城下使诈斩了第六将蔡阳。

蔡阳的那匹马围着蔡阳的尸体悲鸣后,跑到大水塘边跳水自杀了。

二爷和三爷以及备崽儿,厚葬了蔡阳和他那匹白马。

现在古城北门三里外仍有一个大冢子,传说就是“蔡阳坟”。

一个小冢子群众叫“马坟”。

二爷与蔡阳争斗的地方,据说被叫“跑马坡”。

说的煞有其事,好像真的一样。

我们不排除有些口口相传的地名与地址中,潜藏着古代真实历史的痕迹,能够成为考古线索。

但这种一般当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地名儿。

如以上所列这种有完整故事线的,你基本都能发现,大多与戏曲野史与传说高度重合,却与真实历史八竿子打不着。

无非是某个穷酸学究听着戏灌了二两黄汤,哼着小曲回家的时候突然想到:

(河南口音)“噫,这戏文里唱的三爷张飞驻守的古城,该不就是俺们这个地方吧?”

“那辣个大土坡,怕不就是蔡阳坟?”

无须考证,信口胡说跟乡里乡亲一说。

听了戏文的乡亲们顿时就感觉对戏曲故事很有参与感,于是挺自豪的四里八乡去显摆。

这种显摆过程中,不停的就有新线索补充进来,譬如马坟跑马坡都被凭借想象力命名出来了。

你要真信,那城墙上的张飞怕不是得驾着望远镜看二爷和蔡阳比斗。

二爷肯定也灰常妒忌蔡阳和马的人马情深。

人坟和马坟的距离,都恨不能一个埋南极一个葬北极了。

且过五关斩六将这种故事模型,古代故事中但凡有千里走单骑的,差不多都被套了一个遍。

合着二爷是武成王黄飞虎转世投胎,把千年前的故事照着剧本再演一遍呗。

潮汕“营老爷”游神还水浒一百单八将呢。

你说潮汕先民又不是明朝才迁徙过来的,跟诞生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什么时候产生的联系?

你要说宋江起事确有其事。

但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

最早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但遗事说的是在太行山。

一直说的是三十六人,到元杂剧才有一百单八将的说法,故事地点才从太行山转移到了水泊梁山。

但你现在去山东,少不得人信誓旦旦的告诉你宋江等人聚义的水泊梁山在哪里哪里。

所以这类民间传说,从来不足采信。

但蔡阳这人吧,他还真有。

有没有如同传说中那样万夫不当之勇不知道,反正的确被嘎了。

《三国志武帝纪》作“蔡扬” ,《三国志先主传》作“蔡阳” ,《华阳国志》则作“蔡杨”。

这哥们儿没有出场在二爷回归,备崽儿跟刘辟图谋捅阿瞒菊花的时候。

而是出现在备崽儿他们被曹仁抽过一巴掌,跑去找了一趟绍宝又被赶回来汝南跟龚都一起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