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第187章 随意定计谋匈奴

这是庚哥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他心说窝草那还不好么?

这不正方便同化他们啊,同化了不就没有异族老在北边儿骚扰咱们了么?

但怕犯什么忌讳,先没说话,准备听这俩老头儿怎么吵。

可是他们吵来吵去也就是前面的论调反复说,没啥新鲜的。

朱儁说本来就是咱们华夏苗裔,如何便不能赐习华夏之礼仪?

卢喷喷冷笑说人家是夏朝正朔圣人之后,未必稀罕咱们的好东西。

让他们随意买书怕是反而糟践了。

庚哥看出来了,这尼玛纯抬杠,是严不严惩皇甫坚寿之争的后续呢。

谁说大儒重臣之间不会有意气之争?

国与国之间经常还如同小孩儿打架一般呢。

庚哥终于没忍住说既然都是华夏苗裔,可先分亲疏,同而化之,岂不美哉?

朱儁一怔,他只是刚被夸兴奋了,习惯性维护一下庚哥的意见报答知遇之恩。

根本没想这么多。

卢植一听也有点惊着了,心说咱们这位陛下可真敢想啊。

但这是好事儿,百姓就是生产力,也是赋税的来源,更是兵源。

人口当然是越多越好。

他低头斟酌了一下,还是觉得不靠谱。

以继续反对说汉胡不同俗,怕不能易。

庚哥随意的挥了挥手,说先同其心,再易其俗,不在朝夕,可百年计。

卢喷喷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

人家跟咱们分道扬镳上千年了,朝夕之间移风易俗让人变成汉民的确有点操之过急。

用同一个祖宗的事实做根据,让自愿接受行汉俗习汉礼的匈奴人入籍编户,也能持续不断的导致匈奴人口减少,从而削弱他们。

总比划分严格的界限拒之于外更合适。

那周庙和开书禁可就是洗脑同其心工作的一部分了,他不再反对。

但还是防着胡人用这个名义入汉地而夺正朔,说要不先从南匈奴开始尝试?

庚哥点点头说分亲疏逐步为之,朕意恰如此。

他说的亲疏可不是血脉远近的亲疏,而是态度的亲疏,是亲近汉廷还是对汉廷充满敌意。

南匈奴呼厨泉政权无疑是非常亲近汉廷的。

原本历史上阿瞒强行搞编户入籍甚至贩卖匈奴奴隶他都没反对。

事儿又落到荀彧身上了,没办法,谁叫满朝老头就他一个年轻点。

荀彧面色发苦,心说不提拔几个助手不行了。

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

好在这些年科试里头出来的士子堪用的也都冒出尖儿了,他真要提拔也不是选不出人来。

于是呼厨泉的赏赐就变成了赐周庙之礼,准以王爵位份祭拜天地,赐书赐礼器与生活瓷器。

赐栾提氏永镇北疆之义,作为对他的奖赏还开南匈奴入籍之例。

从上到下的玩儿,入籍先只接受匈奴贵族入汉籍,视作士绅一类,准举士参与科试。

考不考得上就不管了。

有个科试正好诱拐南匈奴年轻一代多读书接受汉化。

慢慢等他们以入汉籍为荣了,再开放平民乃至奴隶阶级的入籍。

那时候就要防着贵族们不乐意了,毕竟会使他们损失人口。

慢慢来不着急。

被开拓了思路的老阴比们能想出来的骚操作可比庚哥多。

从根儿上开始挖南匈奴的墙角,作为对呼厨泉的报答。

但这么一来,倒显得定善城平叛首功像是呼厨泉这个仆从军的,而不是张辽徐荣的。

庚哥说那不正好么,之前不是说张辽徐荣皇甫坚寿虽功亦不可赏。

这会儿厚赏呼厨泉,搞到像大肆屠杀降卒平叛出主力的是呼厨泉。

张辽徐荣偷偷得实惠便宜就得了,豪右怨恨皆归呼厨泉,这还不好么?

于是议论已定。

皇甫嵩又借机提出他身体不行了,想把北军彻底交给徐晃。

朱儁也跟着提出东安军给高顺个名义的事儿。

正常交接班,这俩也是久经考验的。

不过暂时没什么太大的功劳,所以暂时让他们做代元帅。

等立下功勋再转正。

一切商议已定,小朝会就散会了,庚哥继续回去咸鱼。

出殿的时候朱儁腿脚慢落在了最后,结果张让赶紧招呼小内侍过来扶人镜公。

他一口一个人镜公,朱儁虽然觉得得意,也渐渐感觉到了有异。

不由就看向了张让。

张让生于135年,到这个时候也六十五岁了,身型早已佝偻。

朱儁其实倒能比他年轻那么几岁。

只是不如他壮健,因此显得更为老态龙钟一些。

张让微微一笑,由小内侍扶着靠近了朱儁几步,小声朝朱儁说道:

“陛下既赐公伟公人镜之名,还望公伟公以一贯之,休污此名。”

朱儁老脸一红,顿时想到自己在得名之后,对庚哥近乎阿臾的维护。

张让是在提醒他,阿臾陛下这种事,我们宦者做得,您身为大臣的还是少做的好。

朱儁心下顿时肃然,对张让长揖为礼,谢曰:

“今始信宦者中亦有贤人也。”

这话说得的,贯彻了他一贯的作风。

虽然夸了张让,却不免将其余宦者全部得罪了个干净。

其实他担不担得起人镜的称呼,张让管他去死。

只是张让自己心里头清楚得跟镜子一样。

有了这一桩美谈,朱儁固然以誉敢谏之直,可传千古。

庚哥何尝不会因纳谏之容,成青史圣名?

一体两面而已,但这事儿吧得朱儁能全名声。

以他得了名声就感恩涕零以至一反常态的唱赞歌的脾性,张让还真怕他之后败了自己的名声。

倒会连累到他的小孙孙也成笑柄,因此才多事提醒一句。

不想却得了朱儁的感激。

朱儁得此提醒,又恢复了他讨人厌的反对派本色,甚至比以前更刻意些。

想着司隶校尉部及各州刺史得有个部门统一管理。

原本这套体系归御史台御史中丞,属三公之中的司空所负责。

但东廷的职位,当然不可能让西廷的人来管。

外加这套体系里头还多了个通闻院。

卢植那边干脆在东尚书台又成立了个新部门,为镜事司,扔给朱儁去管,让他专心去挑刺儿。

也算一来替朱儁扬名,二来给被监管的官员们看看。

尼玛陛下都觉得自己需要人镜,你们何德何能对被监管敢有意见?

其实也不用朱儁管太多实事,具体事务各有职司。

皇甫坚寿调任并州刺史之后,司隶校尉的职位提拔了附属文官系统的一个名为贾宜贾仲可的家伙担任。

其人为河东寒族出身,是第一批参加科试的士子。

这些年也是司隶校尉部附属文官系统的头儿了。

当然没给他兵权。

司隶校尉部的武装部队这一块儿还是从南军抽调了时任苍龙司马的王彘王伯愚去统领。

贾仲可就担了个司隶校尉的名儿,要动兵马还得跟名义上是他部属的王伯愚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