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敬酒不吃【完结】>第86章 要是喜欢,当然得疼

  谢寻年和祝宗宁这俩不禁冻的是真冻透了,回了家,先一人一杯热水“咕咚咕咚”干了,然后哆哆嗦嗦钻上火炕,裹着被子捂了十分钟,才总算是回过劲来。

  姥姥怕俩年轻人冻感冒,在中屋忙活着给他们煮姜汤,屋里就剩下谢寻年和祝宗宁两个人。

  半天之前祝宗宁还把人家当情敌,这会儿忽然之间单独相处,刚刚冻得哆哆嗦嗦还没意识到,现在暖和过来,屋子里就蔓延出来了一种极致的尴尬。

  ——当然,这只是对祝宗宁来说。

  谢寻年并没有感觉到,而且他比祝宗宁更怕冷,还没有完全缓过来,注意力都没放在祝宗宁的身上。

  可祝宗宁在这种令人难安的氛围中更像说点什么打破尴尬,左思右想,还是问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诶,你刚刚……为什么那么说啊?”

  然而他那些小心思在谢寻年面前哪够看,谢寻年几乎一眼就看穿了他在想些什么。

  其实在没有见到祝宗宁之前,谢寻年对他的印象并不好。

  谢寻年自己是个极其重视感情的人,当初即使在爱上邓延的时候就有心理准备,但邓延的去世还是给他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所以他不喜欢把感情当儿戏、滥情不专一的人。

  之前在贺兰牧的描述中,他觉得祝宗宁就是这种人。

  那个时候贺兰牧对祝宗宁的评价是“被宠坏了的小孩”,他还持有保留意见。

  但后来看到祝宗宁本人,才发现祝宗宁确实是有讨喜的地方,并不全是贺兰牧“恋爱脑”光环给他的滤镜加持。

  所以他知道祝宗宁在问的是“你家小朋友”这个称呼,却没回答,告诉祝宗宁:“当我还你的吧。”

  他抱着大玻璃杯喝了口白开水,脸色总算回过血色来,冲祝宗宁笑了下:“之前抱着玫瑰花去找牧哥,让你误会了吧?”

  祝宗宁没想到对方这么直白,“啊”了声,但没承认自己吃过醋,用上午经过贺兰牧提醒才意识到的事实说话:“没有的,我在家等牧哥,他没抱着花回来,我就知道那不是你送他的了。”

  听起来不像是祝宗宁能想明白的,但谢寻年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多纠缠,换了个话题:“给你讲个故事吧?”

  祝宗宁完全跟不上谢寻年的节奏:“啊?”

  “小祝总有没有听过一种职业,叫临终关怀师?”谢寻年又裹了裹自己身上的被子,没给祝宗宁回答的机会,就继续说,“这个职业很少被大众关注到,但其实在一些高级私立医院,是会有这样一帮人,专门跟命不久矣的人打交道的。”

  “然后有一个刚刚来实习的心理学博士,其实他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求了导师帮忙才有机会进到那么高档的医院实习的。”

  “这个博士生的服务对象大多是高龄老人,直到半年以后,实习期快结束的时候,他接待了一位年轻的高管。”

  “他才不到三十岁,却已经病得很重了。一般得了那么严重的绝症,病人的心态多少都会有波动,情绪反常、态度消极是很常见的情况,医院里经常能够听到病人情绪崩溃的哭声,或者是极度压抑时的暴怒声,但他不一样,他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对人总是带着笑,似乎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面对死亡,根本不需要这个临终关怀师再做什么。”

  “但很快,这个年轻的博士生发现自己可以再为他做点什么了。”

  “他们相爱了。”

  “但距离医生给那个高管下的死亡通知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几乎很少能下床了,所以他们度过了在病床前的,三十三天的恋爱。”

  “故事讲完了。”谢寻年抬手摸了一下挂在胸口的戒指,才又对祝宗宁说:“那束玫瑰花有三十三朵,那天是他的忌日,是我送给他的。”

  祝宗宁听呆了,他只听贺兰牧说了谢寻年的爱人不在了,可事实要比他以为的悲伤太Hela多,祝宗宁想要安慰谢寻年,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发出一个音节:“你……”

  可谢寻年眼神平静,表情也没什么太大的波动,问他:“牧哥告诉你了吧?”

  “他说花不是给他的。”祝宗宁不擅长安慰人,谢寻年表现得那么镇定自若,他就更不知道这种时候该说些什么了,垂着眼睛看着自己的手指,小声说,“我不知道是这样。”

  谢寻年很淡地弯了一下嘴角,问祝宗宁:“他都没告诉你花送给谁了,你就信不是送他的啊?”

  祝宗宁想了想,对谢寻年说:“信的,牧哥不骗我,他也不屑撒谎。”

  这倒是很贺兰牧的风格,谢寻年就又笑了一下,将挂着戒指的链子妥帖地贴身放好,才又转头看向祝宗宁,问他:“那牧哥有没有说过他还喜欢你?”

  祝宗宁说:“说过。”

  “那他这句也没骗你。” 谢寻年就告诉他,“花不是给他的,牧哥也没对别人动过心思,小祝总,他其实不需要你愧疚,他需要你爱他。”

  谢寻年彻底暖和过来了,下炕去帮姥姥准备晚饭。

  这回就剩下祝宗宁一个人在屋里发愣,消化谢寻年刚刚跟他将的那句话,弄得一脸的专注凝重,仿佛谢寻年说了什么机锋,而他此时是在参悟什么佛理。

  十几分钟后,祝宗宁顿悟了。

  他跳下炕,从放在柜子上的羽绒服里掏出自己手机,而后又钻回炕上,手指在屏幕上划拉几下,低着脑袋开始认真研究起来。

  研究得太过认真,连屋外嘈杂声音都没听见。

  村子里与城市中大不相同的一件事,就是邻里之间无比熟稔,左邻右舍三不五时相互串门,年节当下更是走动更频繁。

  邓延舅舅和贺兰牧去给人家帮忙送鱼,结果捎回来了好大一包腊肠,路上还遇上前庄的人来送信,家里老人过八十大寿,请大家过去吃席。

  村子里宴请的时候,送信并不讲究,更没个请柬一类,就是家中小辈串门似的去各家坐坐,顺便把吃席的时间告诉对方,就算给到信了。

  邓家人缘好,村里大事小情都会来给他们送个信。

  做寿的那家来送信的是家里最小的孙女,还不到二十,正在读大学,这会儿放了寒假还没开学,蹦蹦跳跳地钻到屋子里来:“范婆婆,我奶奶要做寿啦,让我来给送个信,明天中午去吃饭啊。”

  邓延舅舅跟在后面,笑着问:“要不要帮厨啊?我和你大娘都有空。”

  “不用啦。”这姑娘搓着冻得红红的脸,很开朗大方,“我大伯、二伯和小叔都在家,我大哥和大嫂昨儿也回来了,家里还花钱请了帮手,你们就去吃饭就行!”

  “行,跟你奶奶说,我们一定去。”

  “哦对了,我爸说你们家里有客人,也一块邀请他们去我家吃饭。”

  贺兰牧站在最跟前,眼神征询了一下邓延家人的意思,看见站在姥姥跟前的谢寻年也在冲他微微点头,意识到村子里面应该就是这种热情好客的民风,拒绝反而不礼貌,于是就作为三个“客人”的代表,入乡随俗地答应说:“好啊,谢谢。”

  祝宗宁就是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听见中屋的动静,才踩上鞋子下了炕,撩开门帘一看,贺兰牧回来了,家里还多了个他不认识的生面孔。

  他已经在炕上彻底捂暖和了,连脸都透着一层粉,走到中屋就自觉地挪到贺兰牧跟前。因为人多,没敢去碰贺兰牧的手,只小声跟贺兰牧咬耳朵:“什么好啊?冷不冷,一会儿回屋子里,我给你暖一暖手。”

  “人家请我们去吃寿宴。”贺兰牧给他解释一句,抄在口袋里的一双手明明是温热的,却说,“行,一会儿你给我暖暖。”

  祝宗宁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他都不认识人家,对方为什么会邀请他,又比如贺兰牧也不认识人家,为什么要答应,但都没问得出口。

  想到能跟贺兰牧牵手了,祝宗宁心跳就噗通噗通快得不正常,想不起其他事情了。

  可事实上,祝宗宁并没有得到可以给贺兰牧暖手的机会。

  他们钓完鱼时间就已经不算早,又在帮忙的路上耽搁一阵,这会儿天色已经蒙蒙擦黑,是该晚饭的点了。

  村子里房子的结构一般就是中屋有个大灶,烧了火里屋的炕就跟着暖和了,另一边则会装上煤气罐和小灶,做饭就在中屋。

  这会儿菜都备好了,冬季里农村存储量最大的就是大白菜,衍生出无数做法,炖煮、醋溜、凉拌、酿白菜,不一而全。

  再加上下午钓上来的两条鱼,一条红烧,一条煮鱼汤。煮鱼汤的时候在大灶沿上贴上一圈饼子,考虑到贺兰牧他们是南方人,可能吃不惯面食,还拿电饭煲蒸了一锅米饭,晚饭可谓相当丰盛。

  除了鱼汤和面饼子是舅舅守着火灶做的,剩下的饭菜都是贺兰牧一个人料理下来。

  村里铁铸的大炒锅到了贺兰牧手里跟没分量似的,轻而易举就能颠勺翻炒,各种调味品三两下丢进去,菜香一下就迸发了出来。

  老人家喜欢能干的年轻人,邓延姥姥坐在小马扎上看着贺兰牧做饭,笑得眼角皱纹都拧在一起,感叹道:“小贺真能干,以后谁嫁给他就有福咯。”

  贺兰牧端着炒锅的手稳稳当当,眼神往坐在旁边剥蒜的祝宗宁身上瞟了一眼。

  心有灵犀的,祝宗宁也恰好抬起头来看他。

  目光相交一瞬,祝宗宁又飞快低下头去,剥着蒜假装若无其事,红着脸说:“当然了,牧哥可会疼人了。”

  ——可就怕遇上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压根不识好歹。

  祝宗宁在心里接话,也以为贺兰牧会这么内涵他,然而贺兰牧只是一边将炒熟的醋溜白菜盛盘端到餐桌上,一边用很若无其事的语气说:“要是喜欢,当然得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