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儿,你不要难过了,你皇阿玛是真的敬重你皇额娘的,这次真的是灾情过于严重,他身为皇帝有很多的无奈啊~~”皇太后看着这个从小倔强的孙女说道。

  “皇玛嬷!我知道!皇阿玛首先是皇上,才是阿玛。就像敬儿首先是臣子,才是女儿一样。只是今天看到额娘祭礼竟如此凄凉,不免有些心酸。大姐姐、永琏哥哥还有小七都不在了,我心里难过。”和敬靠在太后怀里,呜呜的哭起来。

  “傻孩子!你现在怀着身子呢!不能伤心难过,要好好照顾好自己,做母亲的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孩子啊!不哭了,皇玛嬷陪你!”太后安慰着和敬。

  “皇玛嬷!敬儿知道您和皇阿玛都是真心关心着敬儿,皇阿玛命额附常住京中;还给敬儿调养身子;甚至为了敬儿,用和婉出头的法子,改了祖制。敬儿真的很感激皇阿玛。”

  抹抹眼泪,和敬继续说:“只是今天有些为了额娘难过,只有今天而已,为什么皇额娘生了四个孩子,哥哥姐姐弟弟他们身体都不错,怎么就那么突然没了?连现在皇后娘娘的十三弟弟也没了,十二弟弟也是身体一直不太好,我们爱新觉罗皇家真的不能有嫡子么?”

  太后听了和敬的话惊住了,以前没有在意,为什么嫡子嫡女身体好的都没了?以前没有在意,先皇后的三个孩子,现在那拉皇后的一儿一女都是好好的没了这绝对不寻常。

  作者有话要说:我把时间稍稍推迟了二个月,灾情和战争都被我改到三月了!!因为写着写着给写过了!历史上回疆之乱也是这一年,不过含香早来了,就提前了。再次强调各位:不要相信小说里的时间,会被误导的。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十一日,以免江苏、安徽、浙江累年积欠钱粮,赈江苏清河等十九州县水灾,乾隆帝奉皇太后启銮出京师,开始第二次南巡。免经过直隶、山东地方本年额赋十分之三,被灾地方十分之一。二月,免经过江南、浙江地方本年钱粮十分之三,受灾地方十分之五。初五日,奉皇太后渡河,至天妃闸,阅木龙。免江南乾隆十年以前漕项积欠,免两淮灶户乾隆十七年至十九年未完折价银两。十三日,渡江,诣范仲庵高义园。二十二日,至苏州府,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阅兵于嘉兴府后教场及石门镇。二十七日,奉皇太后至杭州府,因接驾绿营兵丁吹奏箫管细乐,传谕吹竹弹丝,技近优伶,嗣后营伍中但许用钲鼓铜角,其箫管细乐概行禁止。三月十八日,奉皇太后至江宁府,免江宁、苏州、杭州三府附郭诸县本年额赋。亲祭明太祖陵。二十三日,以史贻直接驾沂州,命仍入阁办事。二十八日,渡河。四月初四日,至徐州阅视河工,见所过桃源、宿迁、邳州、睢宁等处,百姓鹑衣鹄面,相望于道,降旨赈期展至五月,截留漕粮,以备平粜,又将积欠籽种、口粮全行免去。亲阅高堰、清口、徐州等处工程,并与司河务诸臣详加筹酌,将所有应疏应筑各项,以工代赈,同时并举,分任大臣,以专其事。以黄河至徐州渐窄,北岸苏家山一带,双复迫束大溜,近城石堤,最为重要,应培旧筑新,加强其防护能力,命尚书刘统勋等善为经理,加紧督催,务于伏汛前竣工。六塘以下,为沂沭诸水下游,积水无由宣泄,洼地多成巨浸。或建滚坝,或筑涵洞,或开沟渠,著侍郎梦麟确勘办理。下河高宝诸河,入江入海各有分途,小港支渠,或浅或淤,以致水无所归,不特兴、盐七邑被患,高宝首当其冲,城垣庐舍可虑,命副总河稽黄,于昭关设滚坝一座,其下复开支河,南关旧坝改筑滚水石坝。徐城南北各工,仍令张师载、高晋办理,务于四月完工。初五日,至孙家集阅视堤工,命将高堰、武家墩面北一带河堤改用砖砌。初六日,渡河,至荆山桥、韩庄闸巡视。初十日,至曲阜谒孔林。二十六日,还京师至圆明园。

  清军再定准噶尔  

  先是,定边右副将军兆惠闻厄鲁特诸部复叛后,以一千五百兵自济尔噶朗河转战而南,沿途杀敌数千,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至乌鲁木齐地区,因连日数百战,军中无坐骑,官兵皆步行雪淖中,所食惟瘦驼疲马,至特讷格(今阜康县),遂不能冲击,而敌众又会集,处境极为困难,乃结营自固。其时军食将尽,又值大风雪,恰巧侍郎图伦楚率巴里坤兵来迎,方才解围。兆惠得新兵,剿平巴雅尔部,回到巴里坤。乾隆帝知兆惠可当重任,又以绰罗斯、辉特二部叛乱,认为厄鲁特人不可以德招服,非灭其种族,边疆不得安宁,决定发兵大剿。三月,命右副将军兆惠出西路,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出北路,大举征讨。当时,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为其兄子噶尔布所杀,台吉尼玛复杀噶尔布,诸部皆内讧;且又痘疫流行,厄鲁特人患者皆死。兆惠等乘势进兵,累战皆捷,对参与叛乱的台吉、宰桑及其部属尽行杀戮,甚至对投降的首领及壮丁也不放过,诸叛酋先后败死,准部大致平安。阿睦尔撒纳闻知清军所向披靡,自博罗塔拉河向西逃窜。兆惠穷追,至哈萨克部。其汗阿布赍已与阿睦尔撒纳生衅,又惧怕清军,遂遣使清廷,誓擒阿酋以献。正好阿睦尔撒纳率二十人往投,阿布赍便派人收其马匹。阿睦尔撒纳惊逸,携八人徒步入俄罗斯境。清军在阿睦尔撒纳遗弃的车内,发现俄人勾引其“加入俄国籍”的四封信。理藩院行文俄国,索要阿睦尔撒纳,被拒绝。八月,阿睦尔撒纳患痘死。几经交涉,俄国于次年正月,将其尸体送至恰克图,清廷派人相验无误。至此,持续三年之久的平叛战争宣告结束,准噶尔部再次平定。

  彭家屏获罪  

  彭家屏,字乐君,河南夏邑人。康熙时进士,累官至江苏布政使,因病辞职。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乾隆帝二次南巡,彭家屏接驾。乾隆帝召见他时,询问地方情形,遂奏河南夏邑、永城等四县,上年遭水灾严重。乾隆帝询问巡抚图尔炳阿,却奏并不成灾。乾隆帝遂命图尔炳阿与彭家屏一同前往查勘,如受灾实重,即办赈济,不可回护。后来乾隆帝驾过徐州,见灾民困苦状,想到夏邑等地与徐州接壤,受灾村庄不知如何,便派步军统领衙门观音保微服前往,密行访查。观音保访得夏邑等四县,连岁未登,灾地未固,夏季未种,穷民景况不堪入目,还从那里收买童男二人,只用钱四五百文。乾隆帝回銮北还时,夏邑民人张钦拦道诉县吏讳灾,请易贤者为县令。乾隆帝以“玩视民罪”,将图尔炳阿革职,诸县吏均坐罪。至邹县,又有夏邑民刘元德控县吏施赈不实。乾隆帝怀疑有人主使,命侍卫成林将刘元德等押回河南究审,了解到彭家屏及诸生段昌绪唆使情况。成林到夏邑与知县召段昌绪不至,云其家捕捉,于卧室中抄出吴三桂叛乱时发布的反清檄文,上面还有段昌绪的“圈点”加批,赞赏称快。乾隆帝闻知大怒,令严加追查抄自何处;又以彭家屏至京师,诘问有无传抄吴三桂檄文其他禁书。彭家屏回答家中藏有《潞河纪闻》、《日本乞师记》、《豫变纪略》、《酌中志》、《南迁录》及明季野史数种,未曾检阅。乾隆帝责其设辞逃避,命夺职下刑部,使人至其家查验。彭家屏子传笏将书焚毁,乾隆帝命逮段昌绪、彭传笏入狱。后来,彭家屏以“狂悖无君”罪,命在狱中自尽。图尔炳阿以缉邪功大,讳灾罪小,仍留原任。

  又来一义女

  太后听完和敬的话开始深思,她叫来容嬷嬷和当时照顾七阿哥的唐嬷嬷,当时照顾皇长女和二阿哥的宫人们已经不在了,照顾五格格的李嬷嬷也暴毙了。太后仔细询问两位阿哥夭折之前有何异常,竟被她寻到了蛛丝马迹,二阿哥永琏身体一直很好,却突然偶染风寒而亡后,孝贤皇后对七阿哥的照顾与保护是非常严格的,当时宫中并未有人感染天花,七阿哥却突然染上天花,孝贤皇后曾经命人查过,却不了了之。唐嬷嬷自己也曾经询问过,但是孝贤皇后却不让她管,而那些奉命调查的人最后也都不见了。

  容嬷嬷也说起了,五格格当时身体也是非常好,活泼开朗虽然才不到两岁,却深得皇上喜爱,那拉皇后娘娘也对她宠爱万分,只是因为着凉了,太医们都说无大碍,可是五格格还是莫名的没了,五格格乾隆二十年突然去世,当时那拉皇后悲痛万分,导致十三阿哥早产,十三阿哥生下后,因为早产身体不太好,娘娘更是连宫务也推出去不管,只一心扑在十三阿哥身上,可是就是在十三阿哥身体刚有起色的时候,却也染上了天花,十三阿哥体弱没有扛过去,所以就……

  太后记得皇长女当时也是深受自己和先皇喜爱,先皇甚至打算亲自给她命名的,可是也是莫名的亡了。当时只当是孩子命太薄,所以伤心过后就放下了。

  五个孩子2个女孩子都是因为小病而亡,3个男孩子其中两个都是因为天花而亡,皇室就那么容易得天花吗?皇太后不信,两个皇后保护的那么严格,怎么可能会染上这个病,说是巧合,估计没有人会相信。皇太后命两位嬷嬷和和敬不许透露半句出去,让容嬷嬷好好照顾好皇后和她肚子里的孩子,留下和敬,让他们都退下了。

  “皇玛嬷?您是怀疑小七他们……”

  “敬儿!这些个事就交给哀家处理,你既然给哀家提了醒儿,哀家知道怎么做,你现在只要照顾好你自己就行了,其他事哀家会办理的!哀家还活着,就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皇太后凝重的嘱咐和敬。

  “孙女知道,可是这事关孙女最重要的四个人,孙女做不到置之度外!皇玛嬷,让孙女帮忙做些什么吧!”和敬乞求道,她以前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姐姐、哥哥和弟弟死的那么奇怪。

  “唉~敬儿!等你怀孕满三个月后,哀家会让你帮忙的,现在你要照顾好你的孩子!你是一个额娘,知道么?”太后看着满脸眼泪的孙女叹了一口气。

  和敬摸摸自己的肚子,点点头。

  和敬走后,皇太后身上似乎却多了一种魇气,眼睛也锐利了许多,连晴儿都不敢在她面前说笑,一时间慈宁宫人人自危。直到去念了一夜的经才平复过来。

  后宫里太后开始严查各皇子皇女夭折原因的时候,朝廷上传来阵阵阵阵喜讯,永瑢多隆等人的救灾进展顺利,并成功解决方式舟团伙,山东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仅方式舟家中就抄出白银百万两之多,永瑢接受乾隆的命令,将所抄之物直接张贴于城门口,告示百姓之情,并将所抄之物的用途告知。

  同时朝廷赈灾之钱粮也抵达山东,水灾过后,百姓充分感受到了朝廷对其爱护之心,乾隆有趁机在山东等地大肆开办学堂,孤儿、贫民子弟皆可入学,学堂有学文学武之分,山东所有参加科举且榜上有名,可来京参加考试者需义务教授一年,一时间乾隆在山东无人不称颂。

  与此同时,对缅甸之战也首战高捷,大清部队所向披靡,大大扬了大清国威,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永璧和皓祥联手竟然活捉了缅甸王的儿子猛白和女儿慕沙。缅甸王子跟公主都被捉了,还有打的必要么?乾隆可乐了!最近本来就愁钱的事,就有钱了。真是瞌睡了就有人给自己递枕头啊!缅甸那是啥地方?除了生产玉石、宝石外就是黄金了。缅甸未来的王跟公主都在自己手里了,收拾缅甸还不是小菜,想着猛白和慕沙就是两座移动的金山,乾隆赶紧让人把他们好好的带回京城来。

  乾隆让弘瞻进宫来,这孩子自从训练完以后自己就没有再给他安排什么大事,只让他管训练,现在可是憋屈着呢!乾隆一看见弘瞻,就问他愿不愿背负骂名,扬我大清国威。弘瞻一听连忙表示,为了大清就是遗臭万年也无妨。乾隆安慰他说功过自有后人评定,骂名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是人会理解赞同的。然后把自己关于战争割地赔款的事情跟弘瞻密谈了很久。弘瞻本来还以为是让自己做什么十恶不赦的恶事呢?原来是这样,给大清国库送钱,呵呵~~这事要是成了,还有谁敢随意欺负大清,挑起战争?赔不死他。虽然这次打仗是自己哥哥先挑起的,可是也是那缅甸国太目中无人,竟敢再大清土地上传播毒品,也怪不得哥哥生气了。自己可得好好准备准备,于是弘瞻拉着现在越来越腹黑的八阿哥永璇走了。

  解决了缅甸的事,皓祥又立了大功,跟兰馨的婚事也算有了着落,现在只等兰馨的公主府建成,自己就可以赐婚了。永璧晴儿也一并赐了吧!先赐婚,过两年孩子满18以后再成婚,早嫁不好。

  每个事情都顺利起来,乾隆的心情也刚刚好转的时候,刘墉又给他了一个打击。乾隆于是又跑来慈宁宫找娘了。

  “皇额娘,儿子想再认个民间格格。”乾隆一进慈宁宫,打发了伺候的宫人就说了。

  “皇上,又认?难道皇上还有沧海遗珠在民间?”皇后郁闷了,你到底还有几个孩子我不知道啊?

  连太后和敬等人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乾隆。

  乾隆老脸一红,有些恼怒的说:“朕是那么不着调的人么?这次真的只是一民间格格。那是朕前两年在山东认的干女儿,人家有父有母的,你们可不要乱想。”

  太后忙问怎么回事?

  乾隆喝了杯茶才说:“前两年朕与刘墉傅恒几人微服私访步行至江南,途中经过一个小村落,我们几人都很饿,然后一农夫招待了我们,当时朕看那一家人民风淳朴,父慈女孝,很是感动,那名女孩大概才十岁左右,可是不仅长得招人喜欢,而且天真善良,对其父母更是孝顺有加,朕一个羡慕,就给了她一块朕的手帕,就收了她当干女儿,后来回京后朝政繁忙,就给忘了。一年后,那个女孩家闹了旱灾,母亲也死了,生活不下去了,他父亲就带着她来投奔朕。结果到了京城才知道朕是皇上,想着自己是平民百姓,不敢盘皇亲。就又带着女儿去山东投亲。这次山东水灾又淹了他们在山东住的地方,两人辗转住进了难民营。刚好被前去视察民情的刘墉发现了。他把那名女子介绍给了永瑢,永瑢就他们父女二人和当地的孤寡老人和孤儿安排在一起方便照顾。可是这个女孩善良的很,经常帮助那些个难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照顾老人、小孩等。这回刘墉回京,永瑢就拜托他把他父女两带了回来。朕想着,既然是朕答应的,这个孩子也着实不错,就认了吧~!皇额娘,你看呢?”

  皇太后听了以后说:“看来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认了也就认了!可是怎么安排呢?人家父亲还在呢!”

  “皇上认了也行,刚好可以弥补小燕子在民间给皇室造成的污点。”皇后听着,新格格与皇上确实没有关系,也就放下了。

  “皇阿玛答应的事,不能改,认了吧!”和敬也没有反对。

  “我们可以帮皇阿玛照顾心妹妹,是妹妹吧?皇阿玛。”塔娜说。

  “是妹妹!朕打算赐给她父女二人一个宅子,让她先学会了宫中规矩,再进宫给大家行礼,听说她父亲病得很重呢?让她先照顾父亲好了,等她父亲痊愈了,在进宫也不迟。”

  “按皇上说的办吧!皇帝,你以后可不能这么随性了,你可是皇上,天下人都看着呢!”太后教育乾隆道。

  “知道了!谢皇额娘体谅!”看皇太后没怎么生气,乾隆把心放了下来。自己刚知道的时候也郁闷了老半天呢!这该不是正史上乾隆收的那个义女吧!

  作者有话要说:听说在历史上真的有一个民间女孩被乾隆收为义女,以下是传说故事: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刘墉奏本,参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坤一路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坤前去扣门,开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儿为三位客人准备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的还真香。   

  第二天,他们一出门,看见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就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女儿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急难,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墉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对!皇家大院。”   

  几年后,赶上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来找姑娘的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来到京城,找遍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就是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啥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处住。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老人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没办法。   

  这天清早,姑娘急的实在无奈,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便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连忙止住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人不就是随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吗?这可有救了。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噢,是皇上的干闺女!于是,他问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爷俩才知道,干老子原来就是乾隆皇上,接他们的先生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   

  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皇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褥节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待卫太监都是势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嘱咐女儿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   

  打这儿以后,就剩下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每日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咐,常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在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 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看不起她,时不时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整天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已经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乾隆说:“埋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