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之后讲一下最后这一小节的标题为什么叫“因果不空”。

  1.

  天龙八部原著,慕容博出家的时候说“复国是空不复国也是空”。他在少林寺潜伏多年,应该听过“万法皆空”的下一句,那就是“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它的核心概念是“缘起性空”。这是佛教的一个基本概念,意思是世间一切客观事物的变化皆由“因缘和合”而产生,所谓的“有(存在)”是一种“假有(暂时的存在)”,所以,存在不是恒常的,虚空才是恒常的。就好比一朵花从种子变成花,是一种因为被栽培而种下的“因缘”,看似是有,但等它凋残之后又变成无,这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从缘起性空这个概念去理解,就很好理解了。

  但是,不能因为万法皆空,就否认因果的存在,虽然万事万物都终将化为虚无,但是在它们存在的时候会和其他的客观事物发生“因缘”,产生影响其他事物运行规律的事件,这就是因果不空。如果说只有“万法皆空”,那么积德行善还是必要的吗?修行和努力还是必要的吗?最后不都是“万法皆空”吗?佛教给出的答案是,有必要,虽然到最后一切归于虚无,但是在存在的时候,我们的努力仍然能产生结果,这就是“因果不空”。

  但是,因果是个中性的概念,恶因结恶果。回归天龙八部来说,慕容博嘴里说着“复国是空不复国也是空”,看似是他“万法皆空”,实际上却是把“因果不空”的因果,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慕容复最后发疯,就是慕容博“万法皆空”之后的“因果不空”。

  2.

  在这篇同人里,如果慕容博没有入狱,慕容复会有怎样的人生?在这篇同人里的慕容复自己也曾千百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逐渐开始明白,答案就是那他也不会幸福。

  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在我的人生当中见过无数个“平安长大未遭变故的慕容复”,他们是我从小听到的“别家的孩子”,被一路鸡着长大,上了名校,成为父母的骄傲,旁人艳羡的对象——然后骤然崩溃。

  没有崩溃的那些,成了更加恶劣的存在。

  这样的人是空心的,空洞的部分本应该是爱与安全感。他们为了虚无的目标而努力,得到以后却没有任何满足感。有人干脆放弃了人生,有人用一些很坏的东西填补进去。

  慕容复反复做一个一脚踏入黑暗然后无尽下坠的梦,正是他已经见识过“从有到无”的巨大“性空”,这个噩梦是他潜意识里对这场变故的反思。过去的一切被骤然抹掉,在度过了艰难求生的头几年之后,他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最初,他是没有得到任何答案的,然而到了会宁以后,他开始逐渐有所领悟。

  从这个角度而言,能够在青少年时代跌落谷底,反而要比原著二十八九岁的崩溃要幸运一些,因为他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思索这件事。

  3.

  如果读者仔细想想他留在会宁的这个决定,就会发现有没有萧峰,其实都一样。苏星河给他留的位置被顶,不是他能预防的。博士毕业急着找工作,会宁方面抛出了橄榄枝,他还是会接受的。

  有没有慕容复,萧峰的人生轨迹也一样,他一样会经营农场。萧峰和慕容复的人生轨迹与未来方向,都是各自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伴侣方面提供的任何助力。那么这个故事里的相遇,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

  有一桩禅宗公案,行者问禅师:“您得道前做什么?”禅师回答:“挑水砍柴。”行者又问:“您得道之后又做什么呢?”禅师回答:“挑水砍柴。”

  得道之前与得道之后,作为出家人,禅师的生活轨迹没有任何变化,变的是心境,可以用一种全新的心境来面对生活当中的大小事情。这篇文里是一样的,他们大致的人生轨迹不会因对方而改变,但今后的日子里的一切,都能带着爱来面对。

  慕容复最后的选择,就是对他长期反思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他的父母葬送在对虚名的追逐当中,而完全忽视了人对于情感的需求。所以他最终选择的,是能为他内心带来宁静的东西,而非虚名。

  这其实是很了不起、很勇敢的选择。

  4.

  在篇尾,可以说所有人的结局都是某种“因果”。

  就像《万里何愁》里一样,所有人都有所经历、有所成长、有所获得,这就是“因果不空”。

  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这篇同人里获得一些力量。

  PS.,最后补充一点不知道是冷是热的知识。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很多人都知道,因为近代史有个五卅惨案。四十是卌(音“席”),五十是圩(音“虚”)。说真的我开坑时万万没有想到能写到圩字头。

  正式完结,目前只有一个很短的番外计划要写,如果没有意外,除了这个番外就没别的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