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威帝只是身为钟贵妃所生的三皇子,先帝赐名华霭天。由于这孩子从小热衷政事,通文善武,钟氏又知书达礼,教育得好,因此相比其他皇子,更得先皇喜爱。后来,钟氏被册封为皇后,立霭天为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即位之初,钟太后了解自己的儿子,以他的个性必将急于就成,想成就一番霸业。然而,钟太后也知皇儿登基年幼,根基尚浅,恐朝堂不服。况且先帝说过,让后辈务必以尊祖训为纲常,切莫枉造杀孽。钟太后便想到一举两得之计,利用和亲与旻国联姻,一来稳固皇儿基业,二来不违祖训,也可暂时压制皇儿膨胀的野心。因此,当年她便忍心将自己的女儿,也是威帝的亲姐姐——孝和公主嫁到了旻国。

  说起来,华、旻两国原是宗亲,数百年来又有祖训相系,所以关系并无交恶。人走动虽少,但华国却也时常得到旻国的雪莲和珍禽异兽贡品,以至于和亲提议也并没有被旻国拒绝,而且大婚之日旻轩王还亲自在国境上十里花海相迎。

  还记得大婚之日,孝和偷看夫婿那绯红的小脸,那时她便心知这是段良缘。旻轩王,那如仙般风华的轩昂男子,一定会善待她的孝和的。

  

  昨日,钟太后收到孝和公主贺信,就一直令她想着往事。转眼都十多年了,现在连孝和的儿子都已经十岁了。信上说,修然这孩子天资聪慧,乃胜其父风采,只可惜当年旻浩王立下规矩,王族后裔成年之前不得离开雪山王域,所以连他们母子之间都相聚甚少。

  此时,“祝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的群臣朝贺声响起,让她突然想起女儿信里的最后几句话:“有了今日思念孩儿的痛,孝和才体会到当日母亲的心,想到一别数载,母亲必定日日牵挂,霜染华发。孝和无以为报,只盼母亲福寿安康,女儿也就心满意足了。”

  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端庄仪态,母仪天下的钟太后,此时却有一颗思女的心。

  

  随着热闹的喜乐,寿筵渐入佳境。

  乐府为这场寿筵准备已久,此时众技师们正奏的是《寿比南山曲》,随后还有吉祥宫乐、欢庆调等。随着婉转喜庆,动听流畅的旋律,清云女乐的十二名舞姬,身着粉色轻纱飘摇,摇曳起婀娜多姿的腰肢,抬臂转身,兰花指遮脸颊,眼神多情顾盼,令在场的王公大臣无不看得如痴如醉,拍手称赞。

  乐师中藏着一个小小的蓝色身影,眨着一双大眼睛,新奇地看着这热闹的场面。

  她是华离没错,是偷跑出来的也没错。

  想自己被奶奶和爹逼着学了这么多年歌舞弹唱,却从没让她上过台面。想自己多少也可以说技不输人,难道就因为怕别人发现是女孩子,就得藏一辈子么?其实,想不被发现还不简单,就装得像个真正的男孩子不就行了?

  想想我认识的男孩子嘛……

  厨房李妈的小儿子,是男孩子,最爱偷吃肉;

  爹爹的新徒弟陈林,是男孩子,最爱哭鼻子;

  隔壁家的虎子哥,是男孩子,最爱上树掏鸟窝;

  上次来化缘的小和尚,是男孩子,最不爱说话;

  哦,还有瑶琴姐姐说的小乞丐,是男孩子,最不爱洗澡。

  ……

  

  “小人乐府赵萧南,献上新曲《百鸟朝凤》,恭祝太后千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萧南登台,乐师们跟着翘首以盼,希望能多学些名家风采。

  华离坐在人群角落,看着爹爹,不卑不亢,端坐琴台抚琴。这曲《百鸟朝凤》的小撮指法最为精要,前几日她偷听父亲弹奏的时候,就将曲子全记了下来。整曲一气呵成,爹爹果然厉害。

  满场在音消人起的时刻,爆发出阵阵喝彩,几名外国使臣也附和着。

  “华都千年文化名城,人杰地灵,乐府琴师技艺超群,一曲古琴奏得华而不俗,实显泱泱大国之风。”

  太后听了但笑不语,像侍从点头示意打赏萧南。

  威王的笑,就略显傲慢了。

  他此时不失王者风范地端起酒杯。

  “使臣过奖,贵国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听说冼国十分国富民强,家家户户连烛火都用夜明珠代替了?”

  这时,其中一位使臣便走向堂前,手托一盒,俯身而跪。

  他头虽然低着,却清晰地答道:

  “在下冼国使臣桑罕布,特献上南海千年明珠和福寿螺,谨代表我国悦王陛下,恭祝华国太后福寿延年,永葆安康,也恭祝皇帝陛下霸业无疆,千秋万代。”

  威帝放下酒杯。起身走下台阶,笑着来到使臣身旁,并没有理会使臣始终保持的跪姿,而是竟自观察起这两件宝贝。

  他拿起盒中一物,又看了看,问:

  “那千年明珠是很稀罕,但这福寿螺貌似平常,不知又有何妙处?”

  使臣回答,请皇上命人吹熄烛火,打开朝堂门窗,让空气流通,并保持室内安静,届时这两件宝贝的功效就自当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