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麟台风波录>第552章

  “没人了,他老婆孩子,还有一个老娘,都饿死了。”

  “你知道?”

  “嗯。”陆观没有多说。这几日都没同循州守军正面对上,每天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在各营巡查,士兵们喜欢同他说话,陆观也知道,他们这一支八千人的军队,要对上季宏的两万人,这些人心里难免都有一些害怕,军中三成是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四十岁以上的老兵不足百人。陆观的样子寻常过日子让人觉得难以接近,在军队里却需要他这样威严的面相,让人心里定得住。

  “那还好,这下子,他也不会孤孤单单留在世上了。这会不知道走到哪里,许是已经跟家人团聚了。”

  陆观闭着眼,扯过薄被搭在胸膛上,半晌,他低沉的嗓音在帐篷里响起来:“要想个办法,破除季宏的人海战术,军队本为保家卫国,护佑平民,他却逼迫手无寸铁那些人挡在他的前面。”

  “这才是他的凶残之处,我们跟他不一样,豁不出去,狠不下心。对着老弱妇孺下手,我们没办法做。”许瑞云无奈道,“真正动弹不得了。”

  “探子汇报过,我们劫狱之后,季宏杀了一名手下,叫苏老四的,明天一早叫李峰来问问他们循州来的,有没有人知道这个苏老四的情况。”

  “行。”许瑞云奇怪道,“不过你在盘算什么?”

  陆观不说话了。

  许瑞云正要再问,却听见轻微的鼾声,只得先吞下狐疑,刚定了定神,也睡了过去,鼾声如雷。

  ·

  天快亮时,万家跟司马家的方才离开行宫,左正英在椅子里坐了好一会,抚着胸口起身,抖着手从衣内襟里摸出保心丸来服下一颗。

  已经过去一天一夜,派去追龙金山的人还没回来,所有人就都明白了,龙金山恐怕是将在外,不听命了。

  而消息还不能走漏,否则让南州大族知道,又要闹一场,只是瞒迟早会瞒不住,得拿个主意一旦戳穿,六部要如何应对。

  照着大部分北边下来的文官所想,只要端出真命天子的龙威来,自然就能压服众人。

  一干被叫来行宫议事的官员吵吵嚷嚷接近半个时辰,吵不出个结果。

  还是皇帝发话,让他们各自回去,留下太傅和兵部尚书秦禹宁再议。

  文官吵架时,左正英一直没有说话,现在只剩下秦禹宁在跟前,左正英开口:“不能压,压则易生乱,至少忍到龙金山带兵回来。”提起龙金山,左正英脸色顿时不好看了,发起火来,“等他回来,收回镇北军帅印,另选一名大将军。龙金山这个人,不听管束,怎么能让他坐到这么重要的位子上。”

  “当日苻明懋逼到承元殿上,龙金山带兵冲进宫平叛,有大功劳。安定侯离京前,举荐他掌管镇北军,他效力于白古游麾下时,也曾深得白大将军信任,是个可靠之人。”

  “那让他做先锋,整个大楚最强劲的军队,让一个山贼握着,我大楚真的是无人可用了吗?!”左正英连连拍桌,显是气得狠了。

  秦禹宁忙劝他息怒。

  左正英不发一言地坐了一会,厅上一阵静默,李宣向来话少,何况龙金山跟宋虔之交情不浅,这时候要跟左正英分辩,必得扯上宋虔之,左正英坐正太傅之位后,对推李宣上位的众人皆有不满,私下里不止一次告诫李宣,恩情是恩情,国事是国事。

  宋虔之承袭安定侯的爵位,但不孝其父,又是周氏子孙,如今权势滔天,不出五年,必成第二个李相。只是宋虔之与陆观显然绑在了一条船上,周家也只剩下这一根独苗,即便周太傅的门生在朝为官的仍不少,总算周家人丁单薄,如今也还用得上他,暂且不用管,但也要让人看紧他的一举一动。

  至于陆观,早年是苻明韶的谋士,背弃旧主,也不堪用。

  原本六部下来的这些官员,也只能凑合着先用。

  左正英主张在朝廷安稳之后,尽快开恩科,大选人才,组建起一班新的朝臣,真正以李宣为圣明君主的臣子。

  然而李宣屡屡听不进去,几次敷衍得左正英气苦难当,只想挂冠而去,又不能甘心晚年才出山,却不做出点成绩,就要归隐山林。左正英家中已经无人,深爱的妻子也已去世,一条老命是铁了心要丢在朝堂上。

  如今的局面,由不得左正英不急,天子为人温和,外患深重,若是能天降一个荣宗那样的奇才,便不是苻家子孙左正英也暗暗觉得对大楚是好事。

  偏偏荣宗的儿子没一个争气。

  有时候午夜梦回,左正英对月兴叹,也不禁问自己,是否这大楚的气数是已经尽了。他若是再年轻个三四十岁,天下格局,恐怕也要择良木。可他已经年迈,仕途绝无新的可能,唯有做一个诤臣,或许还能在史家笔下留下一点声名。

  可左正英也常感到茫然,这点声名拿来做什么呢?

  他是三朝老臣,人到晚年,却觉得自己不但没有越来越清醒,反而越来越糊涂。唯有一点他清楚,在龙金山回来之前,李宣的皇位都可能会坐不稳。

  而一旦天子不能正其位,大楚就完了,大楚没有完在周家、李家手上,怎么能在他左正英的手上完?

  秦禹宁打破沉默:“等龙金山回来,功过再抵,镇北军交不交给他,到时候再议。太傅,您年事已高,必得保重身体,陛下还需要您。”

  左正英冷笑:“陛下心中,自有丘壑。”

  “太傅。”李宣连忙唤道。

  “老臣活到现在,家里钱财没有几个,妻儿也已相继离世,膝下只两个孙子一个孙女,都才几岁,用不着老臣为他们过早打算。我左家先人三百年前便立下祖训,位极人臣者危,为官至二品可休。老臣已是不遵家训的人,这把老骨头天生就硬。眼前这个难关,老臣帮着陛下渡过去,可陛下将来的难关,还是只有靠自己。”说完这一番话,左正英不管李宣的脸色便辞出,叫人备车马去万家。

  坐在龙椅上的李宣低下头,一只手捂住脸。

  半晌,秦禹宁的声音朝他说:“陛下不可太操劳了。”

  “一切都有太傅,朕没什么操劳的。”李宣抬起头,他脸色煞白,轻轻抿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