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麟台风波录>第387章

  个个捂着一身湿衣服,万余人的军中,竟有数千人是病歪歪的一脸青白。

  宋程阳倒是没受病,兵部给他派他做监军的副手,当的是文差,部队行进得比他年节下去庄子收租骑马的速度还慢。

  这一日夜里,全军扎营休整,宋程阳到了中军帐门口,想叫门外的小兵去通报,恰巧陆观从里头出来,莫名其妙地扫了他一眼,目光飞快滑走,没把宋程阳往眼里心里过,正要走,被宋程阳一声“弟妇”叫住了。

  陆观:“……”

  宋程阳觉着甚尴尬,也觉不该这么叫,有失体统,遂改了口:“将军,下官有事想跟将军商量,能不能?”他眼角余光直往帐门留下的那一线光缝里瞥。

  陆观会意,示意宋程阳跟着去。

  宋程阳松了口气,站在歪头,把半新不旧的暗绿色官服扯直一些,好使自己看上去体面一点,抬头挺胸地跟了进去。

  “你是宋虔之的表兄,他托秦大人给你在兵部找了个差做,我想起来了,是有这回事。”

  宋程阳赔笑道:“多亏表弟帮衬,年岁不好,原本家中小有一些铺面,现如今南北商路割断,要想做点买卖,却是难了。”

  “方才你叫我什么?”陆观眯起眼睛问。

  宋程阳愣了一愣,忙道:“这几日精神不济,是下官叫错了,将军。”

  陆观舒开眉,他长相本就带着几分刚硬,不笑时令人觉得有些凶,便是像现在神色和煦,也只让人觉得他在打什么主意。

  宋程阳脑门出了一层汗。

  陆观一条腿屈在榻上,铁甲生寒,眼尾闪动着狡黠。

  “一字之差,表哥下回不要再叫错了,我比逐星痴长几岁,自然是兄为弟夫。丈母娘也托我好好照顾逐星,我也发过愿,待他如待我妻,无人处表哥可以称我一声弟夫。”

  宋程阳张了张嘴,好半晌说不出话,终于憋出一句:“是,弟夫。”这都什么事啊,他是听了不少风言风语,知道宋虔之与陆观过到了一处,但从安定侯府家破人亡,宋虔之逃出京,陆观成了皇帝跟前最得脸的红人。宋程阳方才脑子一轴,叫完人已觉十分不妥,更想不到陆观会这么在意一个称谓。

  “你说有事要商量,说吧。”陆观也没因宋程阳是宋虔之的表兄予他特殊的照顾。

  “我昨日收到一封家书,父亲说宫里来人,宣旨复了弟弟的侯位,但给弟弟改了姓,不再姓宋。”宋程阳小声说,从陆观的脸上他看不出什么,只得硬着头皮说下去,“弟夫,您看,有没有可能,这不是皇上的旨意?您离宫的时候,皇上身体是否康健?京中传闻甚嚣尘上,说是皇上染了恶疾,本是应当御驾亲征的,却派太监出来主事,闻所未闻,怕是要起宫变。”

  “太监怎么了?”帐外响起孙秀的声音。

  宋程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连忙用手抓着凳子一条腿,心惊肉跳地爬起身,回头看见脱了太监服,一身铠甲的孙秀。

  孙秀皮笑肉不笑地问:“怎么监军有事差你来跟将军商量吗?”

  “无事、无事,二位大人有要事,小的先告退。”宋程阳屁滚尿流地跑了。

  孙秀啐了一口,坐下找水喝。

  陆观道:“没水,我正要出去看看病员。”

  “别看了,都一个样,哭爹喊娘的,还没上前线,就寻思着怎么逃回去。”

  “今日有多少逃兵?”

  “百来号人吧。”

  “吃不饱的士兵,白送上去的人头,换我也跑。”

  孙秀不以为意地斜乜陆观一眼,从袖中摸出一封信来,轻轻按在桌上,朝陆观的方向缓缓推过去。

  “看了这个,我怕你是跑不动了。”

  信封右上角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圆点,陆观看了一眼,没有起身去拿,而是问孙秀这是哪儿来的。

  孙秀说是蒋梦让人送过来的,没过旁人的手。

  “至于是谁给你写的,不是咱家说话难听,陆大人的脾气比石头还硬,除了那位太后护着的小公子,这时候,都是自个儿顾自个儿,再没人顾得上您。”

  陆观耳朵里嗡了一下,表情与姿态却看不出任何不同,他心中腾起惊涛巨浪,这信来得太快了,他离京那天,才有麒麟卫的人送过一封信给他,那人自称是周先的兄弟,送来的信,字字诛心,宋虔之在信中责备他隐瞒周婉心的计划,说他已得知母亲葬身火海,句句痛悔信任陆观,想不到他是皇帝手下的走狗,处处设局,与他欢好不过都是利用他作回京任职的踏板,探听周氏三代隐瞒的皇族秘辛。

  陆观早就想过,等到宋虔之得知他母亲的死讯,必然会有一场狂风骤雨,他并不觉得怎样难过,反而因为离开皇宫有了新的希望,这样他可以尽快找到宋虔之,当面和他解释。

  然而眼前这封信……

  孙秀把东西送到,就识趣地退了出去。

  良久,陆观起身,走到桌前,粗糙的指腹触及信封,他的指头抚过那个圆点,深吸一口气,拿起信封小心翼翼地剥开火漆,信纸抽出,陆观轻轻吁出一口长气,他坐回榻边,展开信纸。

  “兄,见字如面,南部军情险急,弟已顺利劝服姨母及管事,大事将定。

  自京中一别,终日浑噩,许等人为使弟顺利离京,凡事报喜不报忧,弟甚忧心兄之旧伤,才去数月,不知是否安好。如今通信不便,前次书信托人送入京城,必动用旧时渠道,为防万一,信中所言,皆非实情,为求取权者信任而已。若使兄伤情分毫,虽万里,跪而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