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锦衣夜带刀>第53章

  卫若风一行人白日骑马,晚间在驿站换乘马车,一边睡一边赶路,如此不眠不休之下,他们终于在三天后赶到了钱塘城外。此时城门刚开,李观镜在半睡半醒间听见外面的动静,忍着全身酸痛爬起身来,披好毛皮斗篷后,打开车门,问道:“到了?”

  车夫回道:“是,今日出城人多,我们须得等上片刻。”

  李观镜看过去,果然见陆续有车马从城中出来,他奇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多人出城?”

  车夫是附近住户,解释道:“今日授衣节,他们这是去郊外祭祖。”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姚歌行来到马车边,笑眯眯地向李观镜道,“李员外,今日十月初一,我们比计划还早到了两日,现下城门拥堵,还请员外郎弃车从马,我们先行进城歇息。”

  李观镜看这架势也知马车是很难进去了,便听从了姚歌行的建议,从马车上解下一匹马后,跟随着众人骑马进城。到了客栈后,李观镜连饭也没精力吃,只托人去郡王府报信,尔后便一头扑倒在被窝里。

  再次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李观镜腹中空空,起身准备觅食。许是听见屋内的动静,门外等候许久的人问道:“公子醒了么?”

  李观镜听出来人是谁,起身去开门,笑道:“快进来!”

  陈珂来的这一路总是悬着心,此时见李观镜平安到达钱塘,自是欣喜无比,他进屋点好灯,细细看了李观镜一圈,嘀咕道:“公子瘦了。”

  “没瘦,是结实了。”李观镜摸着肚子道,“不过我如果再不去吃点,或许真的会瘦。”

  陈珂龇牙一笑,道:“饭菜一直热着,公子下楼就能吃,其他几位官人下午在城里逛了逛,现在都吃过回房去了。”

  卫若风一行人虽也带着仆从,但到底不是自己的人,在大多数时候,李观镜都是能自己动手便自己动手,如今熨帖的陈珂过来了,他登时觉得无比幸福,两人一前一后往外走,李观镜顺便问道:“客房准备好了么?”

  “准备好了,也与卫郎中说过了,他们说等与县令见过面后,再去我们府上借住。”

  李观镜点了点头,想起一事,脚步一顿,道:“方笙……”

  “刚到就去过,不过听那边的药童说,方神医有事出去了,没个十天半个月恐怕回不来。”

  “消息送过去了便好,她知道了会来找我的。”李观镜说罢,欣慰地拍拍陈珂,道,“回头给你涨月钱!”

  陈珂笑道:“公子平日里赏我的够多了,我只要永远跟着公子就成!”

  李观镜笑了笑,也未将陈珂的口头禅放在心上,自去楼下吃饭。

  晚餐过后,李观镜与卫若风约好明日见面的时间,便带着陈珂回郡王府。诸位家丁都在堂下等着,李观镜见天色已晚,不愿多耽误功夫,便单独留下了管事,将其余人都遣散了。

  李观镜还在长安的时候,就已经看过钱塘府邸的家奴名录,此时先问道:“你是陈淳?”

  管事恭声道:“回世子,陈管事早些年便因年迈返乡去了,奴是高杰。”

  “嗯?换人了?你的位置也不低,怎么没报去长安?”

  “去过信的,许是驿站信多,遗失也未可知。先前有太妃在此,因而未等长安来信,奴便上任了。”高杰抬头看了李观镜一眼,又道,“不过此事确实有先斩后奏之嫌,奴现在既知长安并未得信,不敢再擅居此位,待安顿好世子之后,即刻便辞去职务。”

  李观镜心道这位高杰还真会以退为进,如先前李照影所说,钱塘这座郡王府里勾心斗角甚是严重,他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人来替换高杰,而且即便他找到人来接手府里诸事,太妃知晓后,少不得又要借题发挥。思及至此,李观镜温声道:“高管事既是太妃钦点,必有过人之处,我是放心的。”

  高杰行了一礼,道:“多谢世子体谅。”

  李观镜不欲与他打太极,便道:“过两日要安排几位天使住进来,有高管事在此,我自可高枕无忧了。”

  高杰抬起头看向李观镜,动了动嘴唇,正要将此事推给陈珂,不料李观镜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再联想到方才的几句对话,高杰顿时吃瘪,只得打下包票:“世子放心,奴定会安排妥当,让几位天使宾至如归。”

  李观镜笑道:“如此甚好,等回到长安,我自会去在阿耶面前为你美言。”

  “奴先谢过世子。”

  “好了,今日天色也晚了,你若无事,我就先回房了。”

  “世子留步,奴还有一事。”高杰忙道,“世子也知今日是授衣节,按理说应当在今日出城祭祖,但世子今日不得空闲,不知余下两日是否能够匀出时候出城?”

  李观镜挑了挑眉,看向陈珂。

  陈珂道:“高管事,李家祖上不是在太原,就是在长安,不知这次出城是祭拜哪位?”

  高杰道:“遥祭先祖,路祭游神野鬼。”

  李观镜问道:“那为何要出城?”

  高杰解释道:“世子有所不知,我们府上在郊外建了一块无字碑,专供祭祀所用,先前太妃在时,都是出城去祭祀的。”

  李观镜心中一动,暗自猜测这块碑或许与隐太子有关,便不再拒绝,而是说道:“好,明日等我去问过长官后,再给你准确答复,你先将祭祀的物品准备好。”

  高杰喜道:“是,奴这就去安排!”

  “那我?”李观镜指了指后院。

  “世子快去歇息。”高杰说罢,叫来几位后院侍女,让她们领着李观镜回房。

  钱塘这座郡王府比起长安来说要小上许多,不过胜在布局精致,深谙江南园林移步异景之道,即便是深秋时节,园中依旧绿荫如盖,朔月的光芒本就不够,如此便被树叶给遮了个全,在灯笼的微光之外,所见是一片黢黑。李观镜看着自己的身影被身后侍女手中的灯笼拉得老长,一时觉得身处的环境有种诡谲怪诞之感,好不容易来到一个院前,领路的侍女停下来,躬身道:“世子,我们到了。”

  李观镜暗自松了口气,表面淡定地点了点头,道:“进去罢。”

  “是。”侍女推开门。

  李观镜见里间屋子都点了灯,感觉稍稍好些,待被引进卧房后,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侍女答道:“世子唤奴青青便好。”

  “好,青青。”李观镜嗅了嗅屋内浓郁的花香,看向窗台边摆的十余盆花,问道,“这是什么花?”

  “是夜来香。”

  “听着不像是这个时节会开的花。”

  青青柔声道:“确实不是,这是刚从暖房里搬来的。”

  “谁吩咐的?”

  青青一愣,抬头看向李观镜,见后者面上并无不悦,便道:“是高管事嘱咐的,说此花香气可安神助眠。表姑娘身子弱,以前在府中的时候,太妃也嘱咐在她屋内放上夜来香。”

  “是么?”李观镜想了想,谢韫书到长安之后,倒是从未提起过这种花,便问道,“表妹用了多久?失眠之症有改善么?”

  青青摇了摇头,道:“郎君不喜夜来香,只摆了两三日,便让我们撤了。”

  李观镜挑了挑眉,道:“我知道了,劳你去前院将陈珂叫来。”

  “这……”青青有些迟疑,“世子,内院按理不该让男仆进来。”

  “如今这里又没有女眷,而且我只让他来我院里而已。”

  青青忙道:“奴为世子守夜罢。”

  李观镜看了青青一眼,坐到桌边,不再多言。

  青青见李观镜神色冷淡,只得道:“奴这就去叫陈郎。”

  “嗯,去罢。”

  一刻钟后,陈珂急奔而入,问道:“公子叫我?”

  李观镜撑着额头坐在桌边,道:“把花都搬出去。”

  “这花还挺香的,我看几位小娘子忙了一下午……”

  李观镜抬起头,皱眉道:“你在说什么?”

  陈珂醒神,忙道:“我这就搬!”

  李观镜沉默地看着陈珂忙碌,想了想,还是起身去将窗户推开。

  陈珂正在院中摆放花盆,透过窗户见到李观镜,忙道:“晚上冷,公子小心着凉。”

  “我透透气。”李观镜淡淡道。

  陈珂领会到李观镜对夜来香的不喜,便弯下腰,将花盆搬到了院子外去。

  次日清晨,李观镜正在穿衣,忽然听见外间一声惊呼,陈珂打开门出去,见青青匆忙进了院子,问道:“陈郎,花都被霜打死了!”

  陈珂“哦”了一声,道:“花死了再种,大惊小怪地做什么?”

  青青连忙放轻声音,道:“陈郎有所不知,这夜来香是南国来的珍奇品种,府上只有这些,若是太妃知晓,恐怕要怪罪我等。”

  “无妨。”李观镜打开门,淡淡道,“有人问起,你只管说是听了我的吩咐便是,总之怪不到你头上。”

  青青怔怔地看着李观镜,一时失语。

  李观镜走到她身边,想起一事,又道:“对了,我一向不爱花花草草,下回别在房中摆这些了,记住了么?”

  青青呆了呆,忙点头应是。

  经过这些,李观镜也不想再在郡王府用饭,洗漱之后,便带着陈珂在薄薄的晨雾中出了门。这会儿离约定的时候还早,李观镜让马慢慢行走,他也得空去看街边的店铺,待见到一家馄饨摊冒出的热气时,肚中馋虫登时被勾出,他便跳下马去,道:“去吃那个。”

  陈珂一边将马栓到旁边柱子上,一边向馄饨摊掌勺的人道:“博士,来两碗馄饨!”

  “好哦——”

  路上行人来往,带着雾气飘过,偶尔见到一位衙差模样的人走过,陈珂忍不住感叹道:“天都亮了,他们上值倒不急。”

  李观镜道:“这里又不用上朝,晚些上值也没什么。”

  “这么说的话,做个地方官倒也不错。”

  “你现在觉得不错,是因为江南富庶,若是去了偏僻穷苦的地方,做长官还不如去长安当个小卒呢。”

  陈珂了然点头,道:“那种地方就是被贬官的人去的。”

  李观镜见馄饨好了,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便道:“少废话,先吃罢。”

  陈珂抿着嘴,眼睛却滴溜溜直转,显然还有话讲。

  李观镜等馄饨摊主人离开了,才道:“趁着烫,再给你几句话的功夫。”

  陈珂便快速问道:“公子是觉得夜来香有问题么?”

  “我也不清楚,不过在这么重的香味里睡一夜,很可能会头昏脑涨。”李观镜抬起手,止住陈珂,继续道,“此事先不必追究,等方笙来后,让她帮忙看看。”

  陈珂愁眉苦脸地垂下头,叹道:“我还当他们都是好人。”

  李观镜失笑道:“此事又无定论,你别急着难过。”

  “但是公子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这几天当真是被他们的迷魂汤灌昏了头,昨晚竟然还劝公子留下花。”

  “这也没什么。”李观镜搅了搅汤碗,温声道,“等我到了客栈后,你再去看看方笙回来没有。”

  --------------------

  作者有话要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