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风花血域>第19章

  浦承山惊讶地走过去,确认是那两个字后便皱起了眉。

  “是邪教的圣兽?少逸,你怎么看地上留下的东西?”

  “我想问的是,当年韶尊帝到底给了梅总督夫妇的什么圣物?”少逸猜测着种种可能,尽量使那宝贝在骆闻人府上的可能性达到最大。

  “我看过,是一颗很大的珍珠,看不出有什么实质的作用。”梁丘染答道。

  “那就不能出现在缺少手指的地方了?”

  “我走时义父的手指是完整的。”一阵幽长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三人皆回头,看见了步步走进的骆墨羽。

  “义父平时都会很仔细地把断指掩盖好,家里人对断指的事并不了解。”少逸立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似乎听得见这位少庄主从容不迫的呼吸声,仿佛他想以此掩饰心里的悲痛。

  “少庄主,过来一下,你曾经是否见过这样的图案?”浦承山请墨羽到尸体旁。

  “图案?义父还留下了线索!?是凶手的名字么?”墨羽混沌的眼睛陡然亮了起来。

  “你来看一下。”

  墨羽吃力地蹲下去,尽量不去看义父的惨状。

  “没有。”他淡淡地说,“从没见过。”

  “那么,江南霹雳堂的人是否跟家父经常有密切来往?”浦承山拧着头,分明是在质问。

  “赫连堂主经常来这里,但是,义父却从不欢迎。”

  “他们有过什么过结吗?”

  “这不太清楚。”

  “好了,”浦承山点点头,“霹雳子乃江南霹雳堂独家暗器,只有高术者身上才可见到,普通家兵都没有资格佩带。霹雳子穿透性强,脱离出手者之后再次触物便会产生威力巨大的爆炸。骆庄主常年练功练就了一身金筋铁骨,所以从我们看来伤害并不深,但是爆炸后的细屑再浸入深处的组织,还能引起更大范围的伤害,使内部腐烂……”

  此时的少逸却感觉天旋地转,几天的睡眠不足、大量的饮酒,还有马背上长时间的恐慌早已使他筋疲力尽,现在又动思想作了这么半天的察看……他发觉面前的一切就象是在幻境中的虚影,耳边的声音渐渐远去,他仿佛就那么直立着身子睡去了……

  “最后……”浦承山总结性的语言把少逸从睡梦中惊醒,而每次这样唐突且带有恐慌性的惊醒都会使的他大脑异常清晰,“少逸,你决定一下,我们下步该怎么办?”

  “这个……”少逸怕自己刚刚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用这句话作为自己没有认真听话的盾牌。

  “骆庄主尸体前留下了线索,就是‘拜日教’的标志。这可能表明‘拜日教’的人曾出现过,或者说凶手就是拜日的人,如果我是死者,死前努力留下的重要信息,必然是凶手的信息。也或者是有人冒充‘拜日教’的人,特意在庄主脑子里留下了这样的概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图案是凶手留下的,为了蛊惑人心,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后两种可能都可以将罪名推倒‘拜日教’身上,我们可以推测是‘拜日教’的人亲自动手,还有人相信这是那种邪恶的诅咒,因为二十年前夔朔的四大家族中,已经有三个莫名出事了,梅家、梁丘两家死于不白大火,现在的骆庄主死前更是留下了明显的标记。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二十年前的那场事后,拜日教再没有过明显的重出,现在突然冒出来残害一个武学宗师,这未免有些说不过理。但有一点肯定的是,霹雳子杀死了庄主,这种凶器,如刚才义父所言,只有霹雳堂的上层才真正拥有,别人无法得到,所以外人也决不会冒充霹雳堂杀人。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把目光转移到霹雳堂,先把凶器的事弄明白再说。”

  “很好!”浦承山赞许地看着少逸,“我们就这么办,马上下天山去江南!”

  少逸失望地差点坐在地上,“义父!我很久没睡了,现在夜里雪山上方向也很难掌握,不如明天一早……”

  “好,现在休息,明早启程。”

  少逸长吐了一口气,心中赞不绝口地佩服自己。

  “还有,请在场的所有人都记住,骆庄主写在地上的东西,不要外传!”浦承山谨慎地说,“这件事在没弄明真相之前,不准向外提半个字!”

  “大人,还有……”墨羽断断续续说道,“师姐和孔管家现在还没有找到。”

  墨羽愣愣地呆坐在自己房间里,没有烛光,没有声音,偶尔吹来的北风呼啸着冲打着窗布,像鬼魅般长吟。

  师傅一夜之间遇害,师姐至今下落不明,那是两个他从小就开始唯一相依的人,怎么会这样?两天的长眠并未使他此时清醒多少,他觉得自己象是落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四周一片漆黑。寒冷、恐惧包围着他,而此时,体内那股难以忍受的邪力再一次向他袭来。

  他微皱着眉,轻轻闭上眼睛,想努力让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以此减轻自己的痛苦。

  熟悉的声音终于响起,门闩“吧哒”一声被挑开了。

  “不准备和他们下山吗?”黑暗中的人影渐渐走近,雌雄同体的嗓音令他难以忍受。

  “怎么又是你,草摩为什么不来?”墨羽盯着那条人影,厌恶地说道。

  “我告诉过你,草摩不会再来了。”

  “……”

  “你放心,我不会把她怎么样。现在我想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

  “义父……被杀了。”

  “你只想跟我说这么一点?”

  “其他的我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