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周安父子就在侯府住了下来。

  *

  这天,武国公府正在院子里散步,孙子赵源急匆匆跑了进来。

  “祖父,祖父。”

  “慌慌张张的,像什么话!”武国公皱皱眉,轻声喝道。赵源是武国公嫡长子,也就是武国公世子的嫡次子,平时看着还算稳重,今天这是怎么了?

  受到祖父喝斥,赵源不以为意,跑到武国公面前,“祖父,孙儿今天在外面,遇到一个人。”

  武国公不由问道:“什么人?”

  赵源摇了摇头,“不知道,他找了店里的小二,把这封信递给我的。”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武国公。

  武国公接过信一看,上面大概意思是,把随信附赠的话本一定要好好看看,关系到武国公一族的生死存亡。

  武国公眉头一紧,“话本呢?”

  赵源又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双手递了过去。“就是他了。”

  “书给别人看过吗?”武国公接过话本,边翻边问道。

  “不曾。看到信后,孙儿就赶紧回家了。”赵源虽然有些文不成武不就,但也知道轻重,一看这信的内容就知道,要第一时间回家找大人商量的。

  武国公点点头,还行,总算知道分寸。“行了,你下去吧,对了,老陆,上月我新得的那台端砚,让人送到三少爷那儿。”武源在家里行三。

  不管这话本是故弄玄虚还是真有什么说道,孩子的处理方法他还是很满意的,既然满意,他总要表示表示的。

  赵源一听,高兴坏了,眉眼弯弯,“谢谢祖父。”

  “去吧。”武国公笑着挥了挥手。

  武国公拿着书本去了书房,花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仔细看完了。

  话本里说的是江南有一个姓李的少年和姓汪的姑娘,两人青梅竹马,两家都是商户,家里也算富庶,男方家里条件要更好一些。两家的父母包括街坊邻居都以为两人长大了会成亲呢,没想到,宫里选宫女,汪姑娘突然报了名,进宫去了。李家少年伤心不已,一直不肯娶亲。直到三年后,传来汪家姑娘已经承宠并且育下皇子的消息。李家少年自此离家出走,据说是投军去了,一直没有音讯。

  看到这里,武国公突然想到了宫里的王嫔娘娘,好像这位王嫔娘娘娘家就是江南的。而且是以宫女的身份进宫的。

  只是,不知道和他们武国公府有什么联系。

  再往下看,写李家少年征战多年,十年后,已经是一名将军。在一次进京面圣时,在长公主府上对吴国公府的长孙女一见钟情,找媒人求娶。

  看到这里,武国公了然,这吴国公府,多半就是隐喻他们武国公府了。于是,赶紧接着看下去。

  因为不太了解这位新晋的李将军,吴国公府就没同意。没想到,李将军有办法,人家直接找了汪嫔娘娘吹枕边风,说一个是京城贵女,一个是国之将才,两人绝对是天作之合,最终,吹得圣上赐婚。

  既然是圣上赐婚,吴国公府乐意不乐意的,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老吴国公是朝中重臣,吴国公府又是开国公府,几代下来,姻亲故旧都不少。婚后,这位李将军很是得了岳家不少人脉关系。在朝堂站稳了脚跟后,这位李将军更是直接发动政变,扶汪嫔所出的皇子为帝。

  这位新帝上位后,汪嫔为了洗掉用美色拉拢老情人的黑历史,让儿子找个借口治了这个李将军一个谋反之罪。当然,新帝也觉得这段历史很屈辱就是了,本就有这打算,亲妈一开口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于是,李氏一族因谋反罪被族诛。吴国公府一族也顺带脚地被族诛。

  看完话本了,武国公明白了,这是有人通过这话本告诉他,有位将军,是七皇子的生母王嫔娘娘的青梅,还是差点就成亲的青梅。这位青梅想借他武国公府的势,帮七皇子夺嫡。

  有事,有可能是有人预知了危险,好意进行提醒。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位将军有意和他们国公府联姻,想破坏这桩婚事。

  如果是好意提醒,那么,“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老话总不会差的。其实对他们国公府来说,光凭这位将军和王嫔不清白,就不是理想的联姻对象。毕竟,他身后不是一家人,而是他们一族人。他不能拿着一族人的性命冒险。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多的是,这位将军又不是金子做的,他们国公府没有必要吊死在这棵歪脖树上。

  即使是恶意恐吓,虽则他们武国公府也不是软柿子,但,两家结亲,向来是结秦晋之好。他家孙女又不是嫁不出去了,凭他们国公府的门第,不说京城的男人随便挑吧,最起码选择的余地还是挺大的,干吗非要嫁到这位不知根不知底的人家去?

  武国公打定主意,他们武国公府一族离这位传说中的将军远点就是了。

  不过,对这位传说中和王嫔青梅竹马的将军,武国公还是有了一些不喜。难道,这人真的盯上了他家的人脉?还是有人故意编造谎言就为了让他们武国公府和这位将军起嫌隙?可是他们武国公府和这位将军素未谋面,就算这位将军将来留在京城任职,也未必会有多少来往。那这个写话本子的唱的是哪一出呢?

  武国公府决定暗暗打听一下,旁的姻亲们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话本子。

  另外,派心腹去江南打听一下,这位王嫔娘娘是不是有位青梅竹马,和话本子里的情况能不能对得上。

  *

  大皇子这边,也喜提了自己二舅家的表弟的到来。

  “什么?你说有人偷偷递了封信给你?”

  “是啊。说让我交给大表哥你。”大皇子的表弟叫郑素,今年只有十二岁,是大皇子二舅郑通的老来子。只见郑素紧皱着眉头,“给我信的人只说这封信对表哥你很重要,我也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

  他都要愁死了。为什么送信的人要选中他?

  如果信里是给大表哥提供了重要的情报还好,他也算有点小小的功劳。就怕里面内容是威胁大表哥的,到时候他难免会被迁怒啊。

  可是,他也不敢把信昧起来,不然,真误了表哥的大事,他也担待不起。不仅如此,还得在收到信后第一时间把信送来。

  当然,他也明白,就算被迁怒,大表哥顶多也就骂他一顿,以后有好事不想着他,他毕竟姓郑嘛,等表哥过阵气消了,他和表哥照样是血脉相连的表兄弟。

  不过,搁谁遇到上这种事,心情都不会太好就是了。

  *

  看到信后,大皇子和表弟郑素的心情差不多,多云转阴。

  这封信让他想起来,他的七弟也长大了啊,一晃,都十一岁了。

  还有就是,在心里有点埋怨这个送信的,为什么要送信给他,给他出难题!

  他只是皇长子,但并不是七皇子唯一的哥哥,从序齿上就能看出来,七皇子前面可是有好几个呐。送信的人就没有提前了解一下做做功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