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710章 开荒

  沈洲小家伙立即把泥块底部弄平整,取过雕刻小刀雕刻起来。

  小家伙脸色认真,动作细致,要是这样成长下去,日后肯定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刻师傅。

  江一宁拉开凳子,坐到旁边看小家伙雕刻,要是沈洲雕刻地好,那沈贡的技艺就不必说了。

  桌上的泥粒越来越多,逐渐铺了一层。

  沈贡看到孙子这样,非常满意。

  其实他有很多子孙,但没一个有上好的雕刻天赋,唯有身旁这个小孙孙,一拿雕刻刀就跟他颇为相似。

  纠结了一月,他终于下定决心把技艺交给小孙孙。

  虽然是个双儿,但没了这项技艺,他们家以后就艰难了,现在好歹有人传下去,以后再传回儿子就是。

  雕刻了一刻钟不到,小家伙就把江一宁的“宁”字雕刻好了。

  沈洲自信地把字给江一宁看,“大哥哥,你看。”

  江一宁把泥块拿到手里,蘸了蘸印泥,然后按到纸上。

  把泥块小心拿开,一个正楷“宁”字出现在了纸上,跟写的差不多的。

  江一宁大家赞赏,“厉害,这么小雕刻的字就这么好了。”

  沈洲被夸奖,心里美滋滋的,“大哥哥,你要是想雕刻的话,我也可以帮你。”

  江一宁用欣赏的眼光看沈洲,是个可造之材,“行,到时候算你一份工钱。”

  沈洲腼腆一笑,“谢谢大哥哥。”

  ……

  祝泽清拿着老花镜返回来,“老先生,你别动,我替你戴上试试。”

  沈贡稀奇地看着,“戴上这个,我的眼睛就能看到了吗?”

  “嗯。”祝泽清走到沈贡的后面,将眼镜戴到了沈贡的眼睛上,“老先生,刚戴上的时候可能会晕,需要一点儿时间适应,没关系的。”

  “我知道了。”沈贡很不习惯脸上多了东西,但一睁眼,世界变清晰的感觉让他忍不住喜欢。

  沈洲关心地问,“爷爷,看得见了吗?”

  沈贡忍不住激动,四处看着,这感觉太好了,“看得见了,太清晰了,爷爷都快忘记清晰的感觉了。”

  沈洲从凳子上跳下来,对祝泽清鞠躬,“谢谢大哥哥给我爷爷治眼睛。”

  祝泽清把小家伙扶起来,“没关系,到时候爷爷多帮帮忙就是了。”

  沈洲信心满满道,“我也会帮忙的。”

  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好奇地围过来,“沈老伯,你那眼睛都坏十来年了,戴上这个琉璃就能看见了?”

  “确实能看到了,你们要不信的话,我证明给你们看。”沈贡把空白印章和刻刀拿到手里,当即雕刻起来。

  那熟能生巧的雕刻刀工、行云流水的刀法,再没人怀疑什么了。

  “居然带透明琉璃能让眼睛看到,真是稀奇啊。”

  “这么纯净的琉璃不知道多贵,这沈老头下了血本了。”

  “哈哈,戴上琉璃,以后沈老头的生意怕是又会好起来了。”

  沈贡把雕刻好的印章给江一宁,“小兄弟,你看看。”

  江一宁起身把印章接到手里,一看,才知道童拯说的绝是什么意思。

  他蘸了一下印泥,将字印到纸上。

  这是一个比沈洲更好数倍的字,看着这个字,一点儿不显得呆板,像是写出来的,一点儿也不想刻的,真的很绝。

  祝泽清看着纸上的字,相当佩服,能把字雕刻成这样,可见手艺之高,“老先生,每个字你都会雕刻吗?”

  沈贡微微站直身体,特自信地开口,“那当然,我这辈子都在干这个,自然是每个字都精通。”

  江一宁接着就说道,“老先生,那你愿意帮我雕刻一下吗?”

  沈贡一脸喜色,他已经许久没有生意了,没想到一来就这么大一单,“当然愿意,雕刻的时候,可以我提供印章,也可以你拿印章来,你看如何安排?”

  江一宁道,“你跟我去作坊吧,到了作坊我们再细说。”

  沈贡笑着点点头,“那容我收拾一下小摊。”

  旁边有人道,“少爷,我们也会雕刻,虽然刻不到沈先生那么好,但也不差,你可以看看。”

  江一宁暗想,靠沈贡一个人,有些耽误工期了,多找两个人也有必要,“你们能雕刻什么字?有成品吗?给我看看。”

  周围刻印小摊儿的雕刻师傅一股脑把自己雕刻的印章拿过来,“少爷,你看,这是我们雕刻的。”

  江一宁后退了一步,“不用挤,一个一个看。”

  看了之后,江一宁挑了五个雕刻得比较好的,“一会儿你们五个跟我一起过去,我赶工期,需要你们尽快把字雕刻完。”

  “好。”雕刻师傅们很激动,最近生意不大好,难得有大生意。

  沈贡收拾好后,让小叔叔把东西拿回去,他向江一宁走来,“少爷,可以了。”

  “走吧。”江一宁带着一行人往作坊而去。

  作坊里,江一宁已经准备好了雕刻的胶泥,活字印刷的字需要印在胶泥上,这样方便后续印刷操作。

  胶泥江一宁已经准备好了,他把几个箱子打开,“这就是我提供的印章,你们把字刻在这上面就是。”

  他把胶泥拿到手里,指了指正方形的底部,说清楚,避免把字刻到侧面去。

  “你们懂我的意思了吗?”

  沈贡把一块胶泥拿到手里,材质没有木头的硬,雕刻起来会轻松许多,“少爷,我刚才听你说赶工期,不如我们现在就开始雕刻吧。”

  江一宁把一本书拿出来,“你们就照着这书上的字刻,把这书上的字全部刻完,雕刻的时候注意不要重复。”

  “对了,你们觉得你们能多久刻完?”

  沈贡把书拿过来翻了翻,又看了看他们六人,“十日应该可以了。”

  江一宁能接受这个时间,“工钱按照雕刻的印泥个数算,中途有不想雕刻的,可以找人结算工钱。”

  沈贡道,“我们一定会把少爷交代的任务完成再走。”

  “这样就最好了。”江一宁环顾一走,“时间比较紧,我就不打扰你们干活了,你们抓紧时间吧。”

  雕刻师傅们把随身带的吃饭的家伙放到桌上,然后把一些胶泥拿到桌上,开始了雕刻。

  为了避免重复,各自会做记号,不用担心重复。

  江一宁见大家忙碌起来就走了出去,把童拯叫过来,细细交代了事情,然后离开了造纸作坊。

  ……

  苑潇骑着马急匆匆来到县衙,“大人,有点儿麻烦事。”

  祝泽堂刚处理掉今天的公务,还没有休息,一听苑潇的话,心里就一闹,“什么麻烦事?”

  苑潇无奈了,“之前大人同意了一个百姓来干活儿,此事传扬了出去,现在许多百姓要来修路,已经超过需要了。”

  祝泽清扶额,失算了,“我去看看。”

  两人骑上马,来到官道上。

  官道位置聚集了大量的百姓,闹哄哄的,一看祝泽清过来,连忙调转方向围过来,“大人。”

  祝泽清下马,脸色有些严肃,开口问,“你们围在这里干什么?”

  “大人,我们也想来修路。”

  “大人,我们也是没办法了才想干这个活儿,但凡有其他法子,我们也不会如此。”

  “大人,你可怜可怜我们吧,真的饿得没办法了。”

  祝泽清看着不断祈求他的百姓,一阵心烦意乱,“大家先回去,我想想办法,这里不需要人了。”

  大家不愿意走,“大人……”

  祝泽清神色有严厉了些,“大家先回家,等我想到办法会通知大家,不要聚集在这里了。”

  百姓这才不情不愿地走了。

  祝泽清站在那里,脑袋晕晕的涨涨的,很不舒服。

  苑潇见祝泽清脸色有些不好,便上前道,“大人,不如安排他们铺设城内的道路吧?”

  祝泽清问,“有足够的砖吗?”

  苑潇道,“安排一些人去砖窑,把人分成三组,日夜一直不停烧,可以满足。”

  祝泽清不想把人搞得这么累,“我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要是想不到,就让他们铺县城里的路。”

  城外村民生活基本解决了,城内的百姓又没饭吃了,这个县令太难当了。

  祝泽清骑马回县城,一边走,一边想办法。

  ……

  江一宁叫住祝泽清,“泽清,你怎么垂头丧气的样子?”

  祝泽清看到江一宁,心里高兴起来,“一宁,有没有什么生意可以让很多人一起做?”

  “很多人一起做的生意……”江一宁沉默了半响,“西北都很穷,生意都不太好做。”

  “好像也是。”祝泽清想想,现在县城里各种商户已经足够多了,填补了各方面的空缺,但凡能想到的,都已经有人干了。

  祝泽清沉默地往县衙里走去,走到后院儿,他看到一块布盖住一株菜,他赶紧去把布捡了起来。

  这一捡,他想到了一件好事——种大棚蔬菜。

  西北的蔬菜卖得都特别贵,到了冬季,更是没什么菜吃,要是能把大棚蔬菜培育出来,在冬天的时候卖,肯定能赚钱。

  他看着手里的布笑了笑,“好东西。”

  大棚蔬菜唯一的技术难点是弄大棚,但这并不难搞,用帐篷布就可以代替薄膜,这样一想,就没什么难题了。

  今日天色不早了,祝泽清决定明日去城外挑选地方,尽快搞起来。

  现在十月初,把大棚蔬菜种起来,三个月长大,正好卖钱。

  翌日清晨,祝泽清骑上黑豆,一个人沉默着去了城外。

  黄土山丘沙坡绵延起伏,好在半月前的强降雨,让这苍茫的山上长出了些绿色。

  但也因为那次降雨,气温变低了很多,有了秋天的凉爽感。

  西北地广人稀,荒地多不胜数,找种大棚蔬菜的地儿不要太容易,唯一的缺点是荒地比较贫瘠,需要施大量的基肥。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空间商城解决,也可以通过牧场解决。

  牧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牲畜粪便,发酵一下会是最好的肥,用来做基肥,几次就可以把地养起来。

  寻找了一个时辰,祝泽清就找到了一块平原地区。

  之所以这么好的地没有人开荒,是因为距离水源太远了,但这对祝泽清来说都不是问题。

  这块平原有三十亩左右,用来试验做大棚蔬菜正好,祝泽清看了几眼就相中了。

  “就这里了。”

  祝泽清返回县衙,贴出告示:城外开荒种地需要大量人手,一天十文钱,包中午一顿饭,想干的立即前来报名。

  这告示一出,县衙差点儿没被踩踏了。

  除了贫困百姓,那些流浪汉、乞丐都来报名了,开荒种地不难,只需要勤快肯干就行,有钱拿,为什么不干呢?

  祝泽清来到大门口主持大局,“先登记报名,然后听候安排,大家这么急切,废话就不多说了,现在大家排队报名。”

  一下子,三条队伍排得整整齐齐的。

  祝泽清让礼房书吏去登记,登记好了来告诉他。

  ……

  来报名的有三百多人,登记好后,祝泽清带着他们来到荒地。

  先给他们分组,一组十个人,分了三十五个组,然后再把地分块,一组负责一块,并承诺谁干得好等开荒结束后就选谁当小管事。

  这个诱惑力还挺大的,毕竟小管事也代表有了权利。

  江一宁准备了锄头、箩筐、扁担、镰刀、镢头、铁锨等开荒工具,一人拿一些,中途不会有人去管他们干活儿如何,分了区域,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干完就可以了。

  江一宁道,“这里有三十亩地,若是三日内开完荒,每人奖励五文钱,若是四日内干完,每人奖励三文钱,五日内干完,每人奖励两文钱,六日内干完不奖励,七日内干完,每人扣一文钱,以此类推,请大家抓紧时间。”

  “赶紧干,拿奖励。”

  有人吆喝道,“大家一起加把劲儿,争取在三日内干完,拿五文钱的奖励。”

  “好。”大伙儿积极附和。

  接着一组一组的人聚集到一起,找到空位,分散在荒地上,开始了开荒。

  江一宁向祝泽清走去,他有些担心,“冬天真的能种出青菜吗?”

  祝泽清懂江一宁的担忧,用调侃的语气反问,“你不信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