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635章 殿试2

  奉天殿在民间又称为金銮殿,是皇宫正殿,但奉天殿在弘治朝并非皇帝上朝会见朝臣的地方,只是作为皇宫中举行各种典礼之所。

  正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三层汉白玉台阶,下面是宽阔石砖院落,从南至北放眼望去隐约可见金銮殿的宏伟。

  祝泽清走在最前方,刚抬头向左右看了一眼,旁边的传礼官便低声提醒,“进到皇宫之内,当趋步低头而行。”

  在这个时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乃是一种极高的荣耀,除了少数公卿外,就算是六部尚书进宫也要低着头小快步而行,因为不能让皇帝等你。

  除了祝泽清,其他众贡士都是第一次进宫,但对于基本的礼法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若耽搁了时辰,可能就不是被训斥一番那么简单,连杀头都有可能,遂忍不住紧张。

  到了奉天殿外,空旷的广场两侧各摆三列案桌。

  案桌之后均设有一方裹着布的蒲团,一会儿殿试作答,需要考生跪坐在蒲团上进行答题,而这一答就是一整天。

  案桌上摆着笔墨纸砚,纸上是草稿纸,用镇纸押着,同时有盛着水的笔洗,水则是用来研墨所用,考生考试中途若要如厕,必须有侍卫亲自陪同。

  长达一天的殿试,并不会提供膳食,早晨起来吃过后,中午即便饿了也得忍着,直到下午考试结束之后才能离开皇宫。

  众贡士站定,耐心等候,稍后十四名殿试阅卷官会出来面见考生,紧接着皇帝也会露面。

  接下来开始走流程。

  先是点名,所有贡士根据礼部会试的考试成绩,从前到后,依次点上一遍,同时会以礼部所记录考生之籍贯及体貌特征对考生进行二次检验,防止有替考情况发生。

  随后是发考试作答成题的卷子,即答题纸,谓之“散卷”。

  所有答题纸都是有固定格式,考生作答必须要按照行列,不能超出边框,否则成绩将被取消,同时会露出空白作为煳名所用。

  考生需要自行将姓名、籍贯及三代履历写于答题纸上,也是为防止考试官提前在答题纸上作出记号。

  散卷结束,考生都要站在自己的案桌旁,等候十四名阅卷官的到来。

  到了辰时,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十四名殿试阅卷官在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刘健的率领下出来,分别列于正殿两旁。

  随后,太监将盖着黄色绸缎的龙椅搬了出来,放在中央的位置,那是待会儿皇帝出来后的落座之所。

  皇帝虽然是殿试的出题人和监考人,但他只是在考试最初的时候出现,并不会留在这边等候一整日,就连十四名阅卷官也要各司其职,回去办公,而不会在奉天殿外逗留太久。

  真正监考者还是礼部官员,不过在皇宫殿试这种地方,就算考生想作弊也没那胆子,而且也没必要。

  既然你要到作弊的地步了,那肯定是中不了一甲前三的,既然如此,不过是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的区别,你作弊被抓,那就直接剥夺功名、发配充军,甚至要被杀头。

  而不作弊,就算你文章胡编乱造,最后也是个进士。

  殿试基本是最不用担心作弊的一场考试,每个考生都小心谨慎,生怕哪里做得不对,这种情况下务求发挥正常即可,至于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连想都不敢想。

  一众贡士先参拜众殿试阅卷官,辰时一刻,皇帝在千唿万唤中走了出来,所有人均跪拜于地。

  虽然都知道头顶上便是当今天子,每个人都想瞻仰龙颜,但却无一人敢于把头抬起来,因为跟皇帝对视,那也是天大的罪过,若真要追究,杀头都有可能。

  祝泽清位于人前,距离皇帝很近,但他早就见过皇帝的真容,一点儿也不好奇,其他考生自然是好奇的,但是却是不敢,不过也不用着急,只要考取一甲前三进入翰林院,以后有的是机会看到。

  宣读圣旨的是少傅兼内阁首辅大臣,皇帝都要尊称一声先生,由他代替天子传话最为合适。

  殿试不考四书五经,仅仅是一道策问题,题目可长可短,看皇帝的意思,其中有小问题若干,要依次来进行作答。

  “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策问题一道,其中小题共有两道,简单明了,不用大家去找,直接就看出来了。

  场地太大,又没有扩音器,大臣年老体迈喊出来的话,最多前面的人能听见,至于题目到底如何,在制诰宣读完之后,会发下来,让考生自己研究。

  殿试与乡试、会试在号舍内考试不同,这是在皇宫奉天殿外举行的露天考试,天气晴朗还好,若是遇到阴天下雨,考试便会相应延期。

  考试的日子都是由钦天监算出来的,但即便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也无法精确判断一天内是否刮风下雨,更别说让钦天监的人提前好些日子去算,这本身就有点儿撞大运的意思。

  好在老天爷给面子,今日风和日丽,在这样的环境下考试,算是一种享受。

  皇帝高高在上,身边分列十四位殿试阅卷官,而在他们面前的露天广场上,坐着本届殿试应试的三百名贡士。

  随着制诰宣读完毕,以制诰为主体的考题也下发到每一个考生手中,考生可以将制诰详细阅览,开始思考作答了。

  祝泽清拿到考题后,陷入了思考。

  殿试考的已经不完全是士子的知识面,以及写议论文的能力,而是要考士子的思想。

  ??所谓思想,意思就是要在儒家思想下,分清天地君亲师的主次关系,知道帝王御民和愚民的手段,帮皇帝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至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尚在其次,重点是让百姓认清楚皇帝治国那是“天赋皇权”,不能撼动帝王的统治。

  ??历朝历代的帝王,追求的皆不过如此,儒家学说之所以得到推崇,正是因为儒家学说很好地契合了帝王治国的宗旨,让皇帝觉得,只要读书人把儒家学说学好,同时能奉为经典,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统治。

  儒家学说基本跟封建王朝的“思想政治课”差不多。

  ??考生要有学问,首先要有思想觉悟,不能跟皇帝唱反调,甚至造反,否则当帝王的怎会让你学习,甚至列为科举应试科目?

  当皇帝的,谁不想在宫闱里,天下臣服,四海升平?

  回到策问的问题上,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祝泽清已明白自己所要论的方向。

  沈溪奋笔疾书时,别的考生也在完成自己的文章。

  ??到下午申酉之交,太阳西斜,考生的笔基本都停了下来。

  ??规矩是一样的,写完就要合卷,因为卷子是不能改的。

  殿试从清晨辰时开始,黄昏时分结束。

  皇帝只监考了一个多时辰,很多考生也是在殿试正式进行后许久,想趁着人们不注意,偷偷看一眼帝王,才知道皇帝已经离开。

  ??交了卷子,祝泽清与众多考生一起,在侍卫护送之下出了皇宫。

  ??众贡士进皇宫时不敢喧哗,但等出了紫禁城门口,已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待走远之后,众贡士逐渐喧闹起来。

  得慕天子颜,算是学子的最高荣耀了。

  今日的殿试尚且只是个开始,三天之后殿试发榜才是正戏,到时候皇帝和文武百官都会出席,学子寒窗苦读十几载到几十载,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离开皇宫不一会儿,前面的大街上马车和轿子排成了长熘熘一排,许多贡士上前找到自家的车轿,乘坐离开。

  就算没有车轿可乘之人,也有家仆前来迎接。

  ??中进士的考生,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寒门士子”,就算家境落魄,中举之后也会得到乡社同族之人的馈赠,又有士绅刻意巴结逢迎,送上钱粮田地,更有朝廷下发的俸禄。

  中了贡士后,就算手头稍微拮据也都不会吝啬,毕竟殿试后,朝廷还会有赏赐,到时候可以兑换银钱。

  祝泽清随着人群走出皇宫不远,凌封锦、秦玉堂三人便走了过来。

  他们自然也是有人来接的,马车仆人都有,若要讲派头,没人能超过他们去。

  江一宁快步走过来,“不问你们考试如何了,我准备了饭菜,先去吃饭吧?”

  祝泽清点点头,“走吧。”

  秦玉堂揉了揉有些疼的肚子,“一日没吃了,早知道应该多吃一点儿。”

  旁边简君杰拍拍秦玉堂的肩膀,“为了能参加这一日的殿试,就算是饿两天,也值得。”

  陶子衡笑着附和,“此话有理。”

  一行人往食堂而去。

  江一宁和江子星亲手下厨,为大家做了一顿大餐,“给你们介绍一下今天的菜,第一个独占鳌头(五柳菊花鱼),第二个一鸣惊人(红葱头蒸鸡),第三个旗开得胜(胜瓜炒肉片),第四个生机勃勃(菜心)……”

  总共十个菜,全是寓意极好的菜,一般考上状元才吃。

  江一宁是打算提前给祝泽清庆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