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214章 挣扎在贫困边缘

  祝泽清道,“习惯之后,四四它会自己去转,你要是带它频繁一点儿,它也会去得频繁一点儿。”

  江一宁打了一个响指,“我明白了。”

  祝泽清好笑道,“你可以在瓜地旁边给四四搭个狗窝,让它住在那里,不就可以时刻看着了。”

  江一宁敲了敲脑袋,“你说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祝泽清道,“缺乏经验。”

  江一宁割完了草,鸭子也吃得差不多了,一行人,一群鸭,一条狗,一起回家了。

  回家后,黑豆自己把马厩的门打开,向祝泽清跑来。

  自从认主后,黑豆对祝泽清就有种对别人不曾有的热情,在别人面前是高冷的大少爷,在祝泽清面前立马就变成了喜欢玩闹的小少年,跟精分了似的。

  知道黑豆是怎么认主的吗?

  那天,祝泽清像往常一样去给黑豆喂食,其中有一碗黑豆,黑豆混着几颗黄豆,祝泽清见黑豆不吃黄豆,就把黄豆挑了出来,从那以后,黑豆就对祝泽清的态度变了。

  在祝泽清离开的时候,黑豆自己把马厩的门打开,跟上了祝泽清的步伐,就这样把黑豆带回了家。

  ——是个很在意细节的马!

  祝泽清摸了摸黑豆的脑袋,“回马厩去,我给你拿吃的。”

  黑豆走回马厩,安静等待着。

  祝泽清给黑豆拿了一大碗麦子一大碗黑豆几大把嫩草,家里没种麦子和黑豆,冬天的时候把麦子种上。

  江一宁给骡子喂食,然后又喂兔子,兔子吃苜蓿草,这是它的最爱,然后每天还会吃一小把骨粉。

  那几个兔子现在已经长成半大兔子了,被江一宁喂得肥肥的,成了耳朵短,身体圆滚滚的兔球。

  给它们喂食的时候,江一宁把今天老太太的事告诉了祝泽清。

  “外婆辛苦了。”祝泽清回头给张秀容挥手,“娘,你明天把糯米烧麦给外婆他们送一些去吧。”

  张秀容正说拿点儿什么感谢娘,听言便道,“行,我明天去。”

  祝泽清又道,“大伯母,二伯母也让她们送一些。”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最容易闹矛盾的地方。

  张秀容点头表示同意,“一会儿你大伯母和二伯母回来,我跟她们说。”

  ……

  月朗星稀。

  祝泽清坐在椅子上,已经看了一个半时辰的书了,“果然如老师所言,书本的难度比初学阶段难了十倍不止。”

  他虽然记性好,领悟力强,但依然看得比较慢,可能是生疏的缘故,毕竟第一次接触。

  祝泽清看的是一本叫《四家词联》的书。

  他在前不久才知道,除了要会写策论外,无论考秀才举人还是进士,都要考帖诗,而且非常严格,讲究典故的运用,还要追求意境。

  帖诗也叫试帖诗,科举考试里的文体之一,也被叫赋得体,由于诗要和题意扣紧,与贴经类似,所以叫试帖诗。

  这种诗大部分都是六韵,八韵,但是只限韵脚,还有五言和七言,格式的限制有些严格,内容也很直接。

  在试卷中抄写一段经文,再用别的纸放在上面,中间开一行,把字句露出来,考试的人便根据这句把上下文补上。

  ——这是最简单的考法,相当于默写。

  也有给题目,让自己作帖诗的,这就很考功底了,也是拉分项,做得好的,评卷大人一高兴,就可能给你评高一点。

  《四家词联》就是基础的教人作诗的书籍。

  但祝泽清实在不擅长作诗,看得头疼,“不行,得想想办法,不能让诗句阻碍了前程。”

  想着,他进入了空间商城,准备买一本《诗词集合》,倒不是想抄袭什么的,是想把所有诗词都背诵到脑子里,然后量变产生质变,自己再学习做诗。

  他现在账户上有五十两银子,卖活字印刷赚了些,帮夫子们配眼镜赚了些,三篇文章,两篇上表书买了些钱。

  只是他现在没有进项,把这些钱花了,就没钱了。

  他暗暗想,不知道十张试卷老师会不会还给他,要是还给他的话,还可以放这上面卖。

  对了,那一箱文章-一百二十张文章,怎么不利用起来?

  不如搞一台复印机,把那些文章每份打印个十份放到这上面卖!

  祝泽清搜索复印机,最便宜的复印机三十两银子,“可以搞一台。”

  不过在买之前,他得先把《诗词合集》买下来。

  直接搜索《诗词集合》,最便宜的一本五两银子,祝泽清爽快地买下,等他背诵之后,这书还可以再转卖。

  《诗词合集》用的封面是古代的蓝色封面,不用担心露馅儿。

  祝泽清把复印机买下来,附带赠送白纸和油墨,又花三两银子买了一个二手静音发电机,复印机插上电,齐活了。

  他把文章拿进来,先取十张,每张复印十份,试卖一下,要是好卖,他再上新。

  一张文章他就不卖一两了,他卖九钱,没办法,他缺钱。

  就在他把十篇文章上新之后,他的店铺对话框弹了出来,“兄弟,你能不能遵守规则?”

  祝泽清,“什么规则?”

  对方,“大家都卖一两银子,你却卖九钱,那不是逼着大家把单价降下来吗?你这样做可是会扰乱整个空间的,懂不?”

  祝泽清,“不懂。”

  对方,“……”

  对方,“赶紧把价格改回来。”

  祝泽清,“不改。”

  对方,“……”

  又有个人加入进来,“兄弟,你这样是不道德的,懂不?”

  祝泽清,“不懂。”饱汉不知饿汉饥,他要是不缺钱,也想卖一两。

  对方二,“你多大了?”

  祝泽清,“三岁。”

  对方一,“……”

  对方二,“……”

  又来了一个,“哎哟,原来是个小可爱啊,大家不要对小孩儿那么凶啦,他卖九钱就九钱吧。”

  对方一,“这样吧,我们把他店铺里的文章买下来,一人消化一部分,到时候放到自己店铺里卖,卖一两的话,大家也还能赚一钱银子。”

  对方二,“买吧。”说着就下单了三十张。

  对方三,“买吧。”下单了三十张。

  对方一,“行吧。”下单了四十张。

  祝泽清看着自己店铺刷刷刷就空了,于是忍不住问,“你们现在资产多少了?”

  对方一,“十多万两。”现代就是一千多万。

  对方二,“八万多两。”八百多万。

  对方三,“你们加起来那么多。”一千八百多万。

  祝泽清承认,他嫉妒了,“你们怎么赚的钱,这也太有钱了吧?”

  对方一,“小屁孩,你这种刚断奶的,就不要打听那么多了,拥有空间商城,富起来是迟早的事,慢慢长大吧,哈。”

  祝泽清相信这句话是真理,“你们是做什么产业的,能说说吗?我学习一下?”

  对方一,“我一开始是开书局的,后面有钱之后,倒卖古董,就有钱了。”

  祝泽清,玩儿得太高大上了。

  对方二,“我一开始也是开书局的,后面倒卖古画,就有钱了。”

  祝泽清,也是挺高大上。

  对方三,“我一开始是写文章卖的,后面碰巧看到珠宝,小赚了一笔,逐渐的摸到了门路,钱就越赚越多了。”

  祝泽清,“……”

  想着自己还苦苦挣扎在贫困边缘,他就觉得好心酸。

  祝泽清默默地拿起一沓试卷复印,然后放到店铺里,把价格改成了一两,不过店铺里他加了一句,如果买的多,价格可以商议。

  三人,“……”

  祝泽清不想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拿着《诗词合集》离开了空间商城。

  回到房间,他一口气背了二十首诗,然后再看《四家词联》,这下子就有点儿感觉了。

  祝泽清内心有些欣喜,一口气背到五十首才停下,这些诗句都是上学的时候背过的,不用去理解意思,所以背得快。

  越到后面,诗词难度越大,他慢慢就慢下来了。

  学习到十一点半,祝泽清关掉灯,洗澡睡觉。

  ——真真的熬夜苦读。

  ……

  翰辰书院。

  晌午,大地万物都跟烫了金似的,在原来各种颜色的表层,浓浓地染上了一抹橙黄。

  祝泽清来到夫舍,“老师。”

  凌老指了指凳子,“坐。”

  祝泽清听话地坐到凳子上。

  凌老把祝泽清做的试卷拿了出来,就之前他写好的十张,“这些我都看过了,每一篇试卷上的问题我也都标注出来了,你先看看,一会儿我一一给你讲解。”

  祝泽清把试卷接到手里,一一看起来,只看用朱砂标注的地方,看了一刻钟的时间,他看完了,“老师,我看完了。”

  凌老把第一张试卷拿过来,指了指错处,“知道这里为什么错了吗?”

  祝泽清老老实实摇头,“我不知道。”

  他的试卷其实每一张都能评个甲上,但是措辞太大胆直白了,可能会给他带来麻烦,凌老甚为担忧,“我接下来跟你说的话,你都要牢记在心里。”

  祝泽清郑重地回答,“是,老师。”

  凌老给祝泽清讲的是评卷官员的阅卷标准,什么会影响评卷,什么是不能出现在试卷上的,答题的偏好是什么……

  每句话都是跟考试息息相关。

  作者闲话:

  ps: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