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更惨的呢。”李一眼里闪过一丝戏谑之色,“都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可谁知道他还背了七世之黑锅。毕竟,众所周知历史上只有一个秦王,不管是哪个秦王做的坏事,反正都是秦始皇做的。”

  李一哈哈笑道:“是不是很惨?”】

  嬴政陛下也难得茫然了一瞬,啊?七世黑锅???

  【“什么完璧归赵啊刁难人家的大反派就是他干的。”】

  吃瓜的昭襄王眨眨眼,诶诶,完璧归赵那不是......

  蔺相如懂了,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背锅。

  嬴政无语了一瞬间。

  【李一兴致勃勃道:“举鼎嘎了是他,抓了孟姜女老公的是他,哦对了,还有咱们秦王李世民的锅也是扣他头上的。”】

  嬴政额头青筋跳了跳,秦国历代先王就算了,为祖宗背锅就背了,这李世民跟他隔了都几百上千年了,怎么还有他?

  李世民噗呲笑了,“因为都是秦王是吧哈哈哈。”他是秒懂的。

  【“毕竟都是秦王……”李一眼神漂移,“大家一听见秦王,可不就是第一反应是秦始皇陛下嘛。”

  “嗨,没事没事,反正都锅,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由此可见李一是真爱粉,毕竟粉到深处自然黑嘛嘿嘿。】

  嬴政面无表情:多一个事大着呢。

  【“好了好了,不瞎扯了。”李一轻咳一声,“说多了怕始皇帝陛下恼羞成怒,杀人灭口。”】

  嬴政慢条斯理的放下笔,杀人灭口还不至于,最多多褥点羊毛。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成就大秦帝国,可是在这之下的却是暗涌潮流。

  打天下和治理天下从来是两回事。

  秦始皇自然也知道要如何治理天下,在这片分裂几百年的土地上,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各方面的统一。

  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等等。

  几百年的分裂,使得七国都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连沟通都不能,别说发自肺腑的认可彼此,把彼此当做同胞,把自己当做秦人。”

  李一皱眉,“在今天看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等,都是再伟大不过的政策,可是在当时呢?

  让他们亡了国的敌人还要摧毁他们的语言文字,还要让他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消失,去适应全新的语言好、全新的环境。”

  李一缓缓吐了口气,“人是由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所组成的,而现在大秦要毁了他们的过往。”

  “这个在后人看来理所当然的决定,在当时不知道又给秦始皇招来多少痛恨。”

  “可是,这又是必须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所以秦始皇始终以强硬的,坚定的态度,落实这一切。”】

  对于这一点,很多执政者都不由点头,不说皇帝们,就是那些当官的,从一个地方被派到另一个地方,首要面对的就是当地的方言。

  不是谁都会说官话,很多当地百姓一辈子可能就只会说自己本地的方言,而去当地做官,连方言都不懂,那太容易出问题了。

  可想而知,秦始皇统一方方面面的问题又多难。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总是灭而复立,所以哪怕秦朝统一天下,可是六国余孽还是有很多人心存故国,想要复国。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哪怕我们都知道他们是在逆历史潮流。”

  李一摊手,“就说谋圣张良,他可谓千古第一聪明人,难道他不知道天下统一是好的,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在做无用功吗?”

  “可他是人,人总是有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的,如果正确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那么也就不会总是有人飞蛾扑火,有人明知前路是死路依然死不悔改。”】

  张良敛眉,是,就算历史已经证明秦朝一统才是最好的,可是回到二十年前,他也不会改变复国的主意。

  刘邦咂了咂嘴巴,果然还是要感谢秦始皇啊。

  他十分欠揍的想。

  【“新的大秦帝国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很多,百姓的质疑与仇恨,六国余孽的蠢蠢欲动,伺机而后,六国知识分子的反感和不认可……

  我们都知道,很多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可是要落实到地方却非常难,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变法会失败。因为阻力是方方面面的,而地方没办法真正落实,甚至故意错落扭曲的执行使得百姓仇恨变法,仇恨朝廷更是不少见。”

  “而大秦……”李一摇头苦笑,“大秦的统一是迅猛的,这是他强大的体现,可是在这时候又造成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秦的官员根本不够用。”

  “纳入的地盘太多,而官员需求大于供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皇帝是不得不启用六国知识分子的。”

  李一凝声道:“这也是为什么大秦的基层管理那么拉胯。。

  因为这个庞然大物走得实在太快了,人才培养根本跟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朝不得不继续启用六国的知识分子管理地方。

  而六国知识分子对秦朝的态度是可以想象的,从秦始皇出行被刺杀,却找不到杀手就可以想象。

  为什么呢?因为地方官员包庇,甚至就是一伙的。

  这样的官员,指望他们对于来自中央的指令能有什么执行力度呢?不公然唱反调那就是对自己小命的尊重了。“】

  嬴政皱眉,这个问题他自然知道,哪怕是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前面我们提到科举制,这个嘛,其实秦朝也是可以举办的。

  诚然现在的秦朝就算开始培养读书人也至少要十年后才能看见成果,甚至现在科举考出来的也只会是六国的知识分子,可是昔年秦国能广纳六国人才为己用,为什么现在不能真正用他们呢?”

  “秦国广纳四方有志之士,才有秦扫六合,统一天下,那么今日一统天下的秦朝为什么就接纳不了六国的人才

  真的是六国知识分子各个都头铁,不识抬举吗?

  还是因为,昔年六国知识分子进入秦国可以一展所长,而今时却不能呢?“】

  嬴政下意识皱眉,他现在也有用啊,不然各地方官员……想到这里,他自己却陷入沉思,不得不说,他确实在防备他们。

  用,却不大用;哪怕用着,也是防备的。

  【李一意味深长道:“历数秦国多少名臣名将,有几个最开始是秦人?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始皇帝陛下,李斯的《谏逐客书》从前应该看,如今更应该看。”

  “为了防备六国复辟就弃六国人才而无用,那不就是因噎废食了吗?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怀念故国,无非是怀念曾经在故国的身份地位罢了。

  假使秦朝能给他们更大的平台,他们就会是秦朝最忠实的拥护者。”

  “今日的李斯何曾因为是楚国出身就对楚国手下留情呢?蒙家是大秦最出名的将门世家,蒙恬蒙毅更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可是谁还记得当年的蒙骜是齐国人?

  往前数商鞅是卫国人,张仪是魏国人,范雎同样出身魏国,可他们都是秦国的重臣,都是大秦帝国的基石。

  假使秦国的君王因为他们的出身而弃之不用,也就没有今天的大秦帝国。“】

  李斯:这怪不好意思的,一篇《谏逐客书》天幕能反复拿出来说,看起来这还是能吃千百年红利名作。()

  秦始皇让人拿来当初李斯上奏的这篇奏章,一字一句的看着……

  【“网罗天下人才为己用,才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事情,打压他们,弃之不用,那何等可惜。”

  “争霸时期需要人才,统一后更需要人才。

  招贤令,科举制,这些都是如今的大秦所需要的,他们会如同军功制一样,会成为大秦的利器,带领大秦走向更好的未来。”

  李一握拳,“陛下啊陛下,不是谁都和张良一样执着死脑筋那么多年后才愿意转弯的!”】

  汉

  张良眉心一跳,一定要拿他出来刷存在感嘛。

  他苦笑,但明白,天幕是在点秦朝时期的另一个他。

  但张良最明白自己,想要他臣服大秦,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一:我始皇帝陛下都要修仙了,还有什么不可能!不缺你张良这点想通的时间好嘛!

  嬴政缓缓吐了口气,他承认自己的错误。

  可是,他很快又肯定道:“今天下为大秦之天下,百姓是大秦之百姓,贤才是大秦之贤才,何人不可用?何人不能用?无也。”

  “来人,拟诏。”嬴政思绪清晰道:“朕欲于咸阳举行科考,不论出身,均可报名。”

  他当然不指望一次考试能有多大的成果,他只是接着天幕这番话对天下人才表明态度,大秦依然是那个渴求四方贤才的大秦。

  无论出身,如今天下人才都是秦人,都是他的子民,他能用,也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