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北京的事情是在朱棣手里完成的,但是其实朱元璋在时就已经有这个考量了,朱标更是在去视察关中和洛阳后生病去世了,因此洪武一朝迁都的事情就搁置,直到朱棣称帝后才重新进行。

  在选址上,朱棣最后选择北京,也就是当时的北平。

  这既是因为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也是因为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

  将国都定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是以永乐四年,明成祖开始营建北京。

  永乐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

  永乐十三年,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大运河重新畅通。

  永乐十四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

  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整整十四年,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陆续征调了二三十万农民和部分卫军做壮丁,大兴土木,终于让这座历史上赫赫有名,传承至后世的北京城诞生在永乐盛世里,其中经过两年工期才铸造成的紫禁城更是成为这座城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迁都北京,是永乐一朝非常有标志性的事情,正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一句话贯穿明朝的一生,朱棣将国都放在最危险的地方,以天子之身守门户,而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更是践行了君王死社稷这五个字,也算得上前后呼应了。”李一感叹道。】

  天幕之下,无数人为这句话而心折。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李世民动容,“好大的气魄。”

  【“至于五征漠北,三犁虏庭更是为青史所称赞,是咱们朱棣陛下的武勋,是”北清沙漠,南定交结,其威德所加,不远过汉高哉。“】

  汉高祖表示抗议,请不要拉踩,谢谢。

  【“五征漠北沉重打击了蒙古贵族的割据势力,在朱元璋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遗憾的是第五次北上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果朱棣就病逝了,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一次次的震慑草原上的势力,使草原势力几十年不能发展起来。”

  “说起来五征漠北,每次都带着几十万士兵,朝廷还同时进行营建北京城的事情,这些按说应该很很损耗民生民力,会增加人民的负担,不得把国家搞得一团乱。

  但是,在进行这些事情的同时,朱棣偏偏还能创造永乐盛世,要知道连汉武帝都因此留下穷兵黩武的名声,因此历代被士人所抨击呢。

  那么为什么大动作不断朱棣偏偏例外呢?

  也许是因为他让郑和出海,带回来了大量白银的缘故吧。“】

  汉武帝眼睛蹭蹭亮了,对朱棣的弄钱方法非常感兴趣。

  始皇帝默默加一。

  【“说到郑和下西洋,这更是世界航海史的盛事。

  不过这不是重点,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郑和下西洋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这个问题可是让无数人争吵不断。

  几乎所有明朝文臣都一致地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个赔本的买卖,对于明朝是有害无利的,所以要坚决禁止官方进行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他们认为,下西洋活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回来的都是些奇技淫巧之物,实在不是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情。

  其中刘大夏曾经说过:“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回来又有什么用?”

  由于文官们的激烈反对,朱棣之后就很少有再次下西洋,至明宪宗时期,文官们在舆论上占了上风。

  更为甚者,刘大夏打着为天下人出头的名义,把郑和下西洋的各种档案全部“藏”了起来。

  至于究竟是藏了起来,还是拿给他自己或者朋友的私人船队去用,又或者是烧毁了,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一耸肩,“反正一个臣子,还挺会给皇帝做主的。”】

  刘大夏脸色涨红,气的!

  他怒斥道:“胡言乱语,妖言惑众!”

  【“那么郑和下西洋是个赔本买卖,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历史上的说法是众说纷纭,即便同样是明朝事情的人,有的人说是亏本,也有的人说是赚钱的,总而言之就是自相矛盾。

  比如,虽然刘大夏等人坚持郑和下西洋这个事情铁定是亏本的,但是明朝后来的学者严从简却认为郑和下西洋活动:“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室,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矣裕。”

  我们不看时人说了什么,而要看朱棣一朝发生了什么。

  明成祖时期,明朝天天打仗,朱棣五征漠北,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有多大完全可以想象的,然后他还要同时修建北京城,修编《永乐大典》等,就问钱哪里来,收刮百姓吗?

  可是那还是那句话,朱棣缔造永乐盛世,这代表永乐一朝百姓过得应该还可以,否则怎么敢称盛世。

  那么这就只能说明朱棣有另外的来钱渠道,否则只靠税收根本不够,合理猜测是郑和下西洋带来巨大的财富。

  而朱瞻基在位时,依然进行了下西洋活动,也没有缺钱,要的真的赔本,明朝在朱棣那些年就应该受不了吧。

  可是反观后来没有下西洋之后,皇帝的生活越过越简朴,皇帝也不修建宫室了,也不敢轻易打仗了,但是国库却空荡荡的,这样的结果,能说明下西洋活动是一个赔本买卖吗?

  而且,至今博物馆当中还有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