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曾经写下一首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大的口气。”无数人嘶了一声,看看诗中引用的都是何等人物,可秦皇汉武文采还要输他一等,唐宗宋祖的功劳比之他也要差一筹,那成吉思汗更不过是个只会弯弓射箭的莽夫罢了,数遍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

  “何等豪迈磅礴的诗词。”李白摸着小心脏,碰碰直跳个不停。

  他向来觉得论气魄,少有人比得上他,可是这首诗却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示自己的气魄,就一个字,绝!

  “好气魄。”秦始皇不怒反笑,“不知后世又出现何等绝色人物,才能令天幕以伟人称呼,才能写下这样的诗句。

  汉武帝则表示:“朕文采很好的好吧!”

  刘猪猪:居然说他文采不行,

  唐太宗摸了摸下巴,“所以天幕总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是出自这里吗?”一首诗奠定古往今来帝皇的地位,好大的影响力。

  李一显然不知道自己念个诗引起多大轰动,毕竟这几位的名气可不要太大,哪一个不是粉丝无数,而其他没有出现在诗里的皇帝们就更加不服气了。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很厉害,可是她们就不厉害吗?

  刘邦实名表示自己不服气,谁还不是开国皇帝啊!

  【“我可太爱这首诗了,新时代新气象,人民当家做主,建设新社会就要靠我辈中人。”李一摇晃着手指,笑吟吟道:“全靠这首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列齐名,为世人所公认的四大皇帝。”

  “当然,哪怕如此,大家还是觉得宋太祖是蹭上去,毕竟宋朝在古代史还是很重要的,作为宋朝的开创者宋太祖自然也就地位非凡。”

  “尽管其他三位其实压根不是开国皇帝来着,政哥和二凤了不起算半个。”】

  赵匡胤一会脸色发红,毕竟能和唐太宗齐名,还要怎么自行车,一会又脸色发青,毕竟蹭什么的,说得未免难听。

  总之,两种心情轮流出现,所以他的脸色也就不时变化,要是有人看见,指不定以为他在表演变脸呢。

  赵匡胤最后缓缓吐了口气,爱咋说咋说,毕竟那些瞎说的还能比天幕口中的伟人更权威不成?

  一想通,他就美滋滋的,特别高兴。

  别人想要还没有人!做人想开点,啥事都没有。

  【“但宋太祖真的那么不堪吗?当然不是,谁敢说一个开国皇帝不行啊?真以为自己是伟人啊。”】

  赵匡胤不禁好奇,伟人,谁啊?

  【“赵匡胤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哪怕不当皇帝,他也还是一个足以称为名将的武将。

  他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这一决定改变他的人生。 !  事实证明他没有选择错,后周时期,他跟随世宗柴荣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

  如果不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和柴荣未必不能一世君臣相得。

  可遗憾的是,柴荣早早没了。

  一个还没有统一的国家,一个年幼的君王,还有柔弱没有什么政治水平的太后。

  大抵每一个功业未成的皇帝其命运都是相似的,当他们死亡的那一刻,他们一手打下的江山也就注定随之覆灭。

  而柴荣比其他命运相似的皇帝又有一丝不同的是赵匡胤还要脸,也许对他还是有几分旧情的,于是柴家的命运也就好多了。“】

  柴荣早就知道这个命运,心情复杂,但生活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他比谁都知道弱肉强食的道理。

  他接受这个结局,但是,偏偏香孩儿的宋朝又不能让他满意。

  【“很多人在道德上谴责赵匡胤,但如果大宋足够繁荣强大,那么这点缺点其实也不算什么,可偏偏大宋比大家预期的还烂,也就放大赵匡胤这个黑点。”

  李一不推赵匡胤,说起话来也就更随意一点,但是比起其他大宋皇帝,赵匡胤又好太多了,所以还是为他说两句,“可若是赵匡胤不篡位,又能如何呢?天下能等一个几岁的孩子多少年,后周才成立多久,人心都还没有稳定。

  何况,这还并不是一个安稳的时代。

  赵匡胤能轻而易举的篡位成功,不就是因为人心浮动,而年幼的君王不足以给大家信心和安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