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很多国家在国都失守一次之后,便走向了灭亡。

  而唐朝却能做到国都六陷依然还没有完蛋,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奇特的本事。

  而这种神奇的本事呢,就是从唐玄宗开始的,当然,国都六陷天子九迁不是他一个人锅,但是他肯定是罪魁祸首没跑。

  说起来,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赵跑跑完颜构,不得不说,论起对危险的预知,跑路的能力,他绝对是一流的,现在想想,可能也是前辈们做了示范吧。

  一出事就跑,呵呵,他完颜构也算不上第一人。“李一感叹道。】

  李隆基脸都绿了,那完颜,呸那赵构先前都被骂成那样,皇帝之位都指定没有保住,和他相提并论……

  李隆基顿时觉得心态崩了。

  那就是一个偏居一隅,不敢打仗的怂包,他怎么可能和他一样啊!!!

  【“当然,拿完颜构和李隆基相提并论是有点不太合适,毕竟也不知道谁羞辱了谁是吧。”李一呵呵笑道:“完颜构是怂,是渣渣,是对不起岳飞,是阻止收复国土……他各种烂,但是确实也是他在父兄都成为俘虏后建立南宋,并且让南宋保持二十年的和平和繁荣。

  这么一看,李隆基大差不差也是二十年,诶,他们俩是有点莫名的缘分的嘛。”

  “总之,完颜构再垃圾,也没有让局势更糟糕。

  而李隆基嘛,先盛后衰,导致大唐从此衰落。

  论能力,巅峰时期的李隆基是完颜构拍马不及的,但是后期的李隆基烂的也是一批。

  这很难评啊。”

  李一倒也不是想羞辱李隆基,就,李隆基前后水平差太大,确实割裂得非常厉害,也无怪有人猜测是不是后期被穿了,离谱但有道理。

  “要不然问一下宋太祖更想好哪个好了?”李一交出决定权。】

  赵匡胤抽了抽嘴角,缔造盛世又差点亡国的唐玄宗和建立南宋,但是又怂又自私的赵构……emmm他谁都不想要。

  “就不能来个秦皇汉武唐宗之类的三选一嘛摔。”赵匡胤愤愤不平,是他大宋不配嘛!

  秦始皇抬眸,汉武帝呵呵,唐太宗侧目:谁给你的自信觉得配的?

  赵匡胤:

  【“先前我们一直说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依然要从李隆基讲起,毕竟他开的“好头”嘛。

  公元756年,灵宝之战中唐军惨败,招致全军覆没,此时潼关失守,安史叛军长驱直入,长安告急。

  而唐玄宗呢,打着御驾亲征的旗号,西逃成都,开启了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潘多拉魔盒。

  公元763年,唐军主力在河北围歼了安史叛军首脑史朝义的叛军,此时吐蕃趁虚入寇,宦官程元振压下塘报,导致朝廷做出判断失误,处置失当,使得吐蕃军队轻而易举的进逼长安。

  唐代宗见长安兵力空虚,只得一边逃到陕州,一边下诏命平叛大军回师关中,驱逐吐蕃,此为长安的“第二陷”、天子的“第二迁”。

  公元783年,因削藩诱发的河北三镇、两淮藩镇叛乱愈演愈烈,唐德宗不得不抽调镇守西陲的泾原军东出潼关平叛。

  然而泾原军在途径长安之时,因阴雨连绵,长途跋涉,导致身心俱疲,再加上唐德宗吝啬财物,地方官员以残羹冷炙慢待这群为国征战的将士们,导致泾原军将士对朝廷心灰意冷。

  而后泾原军干脆在长安城下起兵反叛,迫使唐德宗出逃奉天,不久后又出逃梁州,此为长安的“第三陷”、天子的“第三迁”。

  公元880年,黄巢叛军松攻克潼关,攻入关中,唐僖宗放弃长安,仓皇逃往成都,此为长安的“第四陷”、天子的“第四迁”。

  公元885年,朱玫战败,田令孜麾下的神策军损失惨重,王重荣与李克用率军进逼长安。

  此时刚回到长安的唐僖宗又被田令孜挟持出逃凤翔,此为长安的“第五陷”、天子的“第五迁”。

  公元886年,因关中战事糜烂,田令孜的盟友朱玫也想要控制唐僖宗,遂发兵进攻凤翔。

  此时,田令孜得到密报,带着唐僖宗又逃到了兴元,此为天子的“第六迁”。

  公元895年,在平叛战争之中立下大功的李茂贞骄横跋扈,几乎不将唐昭宗放在眼中。

  唐昭宗在宰相崔绍纬等人的帮助下,密谋准备除掉李茂贞,却因消息走漏,李茂贞先下手为强,“移镇”长安。

  唐昭宗仓皇出逃,却在华州被华州刺史韩建扣留,此为天子的“第七迁”。

  公元900年,因唐昭宗强硬的削弱宦官政策,引起了宦官们的不满,在刘季述等人的主导下,唐廷爆发了一场“禅让”的闹剧,唐昭宗被尊为太上皇,囚禁于少阳院之中。

  不久,在朱温的干预之下,这场闹剧被终结。

  而宦官韩全诲挟持唐昭宗逃亡凤翔,此为天子的“第八迁”。

  公元904年,朱温攻克长安,控制住了唐昭宗,随后胁迫唐昭宗东迁洛阳,此为长安的“第六陷”、天子的“第九迁”。

  “也就是说,在李隆基之后,唐朝不但由盛转衰,之后的皇帝,除了个别虽然还算靠谱,但也无力回天的,其他的不是早死,就是跟李隆基一样一出事就跑跑跑。

  此后的一百二三十年间,唐朝出了十四位皇帝,帝位更迭之快,平均一个不到十年。

  由此可见,唐玄宗之后的局势有多糜烂。”

  “可以说,唐朝的命运,自安史之乱后,就已经注定倾颓,再无力回天了。”】

  指甲掐出掌间,鲜血一滴滴的留下,在周围人尖叫捧起他的手时,李世民才回过神来,然后面无表情的盯着半空。

  那悬而未发的怒火,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届时也许会让整个大唐都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