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我是马文才?!>第87章 造船

  在马小良美滋滋的等着吃西瓜的日子里,桃源镇一片的祥和。

  除了马家人王家人忙的飞起,特别是马小良的舅舅们,已经开始商量搬家了。

  虽然跟同族的人住在一起相对安全,但他们更看好马小良的桃源镇。

  这里的日子,可比外面的要过的好多了。

  更何况搬家又不是脱离家族,最多就是偶尔回老家看看。

  跟妹妹住的近,还好照应。

  搬家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

  只是跟当年迁徙比起来,现在的东西要少的多。

  当年那是逃命,就跟丧家之犬一般。

  马小良给舅舅们安排的大房子,虽说王家并没有分家,但能不住在一起,还是不要住一起的好。

  对此,马小良的舅妈们很是满意。

  如今王家还剩下老太太一人,王老太爷在马小良还没出生前,就已经过世好几年了。

  老太太桓氏,出自龙亢桓氏,跟随夫家一起来到会稽郡。

  跟本家的人来往不多,最多也就是书信来往。

  这次倒是桓家来信,让他们家的孩子,上王家玩上一段时间。

  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家多少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王昌文跟马卓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马小良答应了。

  来的是小孩子,倒也好办。

  他就不信了,来这里的小孩能不玩疯?

  正好他外祖母要搬来桃源镇,就让桓家的孩子一起呗。

  桓氏就先搬了过来,最早送来的,就是属于老太太的东西了。

  随后跟来的人是马小良他大舅的媳妇,陈氏并非出自特别有名的大家族。

  事实上,配分支的王家也差不多,不算高攀,也不是低嫁。

  马小良见过陈氏,觉得陈氏人还不错。

  最起码他外祖母赞不绝口,对这个儿媳妇十分的满意。

  陈氏在见到给他们安排的住所,自然也是一百个满意的。

  像这样环境清幽,但离市区又不会太远的地方,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很喜欢的。

  加上空间不小,还很敞亮。

  比起他们家的环境,真的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呢。

  该有的一样不少,可以说是非常的贴心。

  “你可算是没有白疼这个外甥。”陈氏笑着说道。

  王昌文摸着胡子笑着说道,“自然是没有白疼的。”

  反倒是他那两个儿子,有地方住,打死也不肯跟他们一起住了。

  不孝子!

  对此,王昌武和王昌禹也是一样的想法,这几个小家伙是要翻天呢!

  王家的三个男人,恨不得统一战线,将这群小崽带回来家法伺候!

  可惜,他们全部都很忙,看在他们办的是正事的份上,王昌文才算是放过他们。

  王家人的到来,马小良怎么可能放过,赶紧的让人安排了工作。

  像舅舅们这样有经验的人,学校是不可或缺的。

  马小良让小舅舅去了出版社,他回头还想办报纸呢,所以先让舅舅适应一下。

  他连舅妈都没有放过,都是士族出身的女子,读书识字一样都不少。

  怕她们不习惯,就让玉玥表姐带着她们。

  王玉玥都没想到,有生之年,她居然还能领着她母亲和大伯母二伯母干活。

  简直狗胆包天有没有!

  别说是王玉玥了,就是王家的三位媳妇都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需要工作的。

  但还别说,干了几天以后,真让她们有了点兴趣。

  简单的来说,她们的工作就是工会妇联这样的活。

  她们要管的事多了去了,从工作到福利,妇联更是维护妇女的权益。

  当她们知道,这些都是幼崽想出来的以后。

  对马小良简直刮目相看,都是能管家的主母。

  无论是工会也好,妇联也好,这些工作到了她们的面前,基本上都不算什么。

  “啧啧,我就说,女子不能关在家里面吧。”马小良很得瑟跟阿焕说起。

  “确实。”阿焕也不好多评价马小良的舅母姐姐们,只能是点头附和。

  “要是早点搬来,早就可以干活啦。”马小良还有些可惜的说道。

  “没错没错。”阿焕认真的说道。

  跟着殿下伺候的侍者,这会耷拉下脑袋,这是他一个小小的侍者能听的吗?!

  谁能想到,两个孩子跟闹着玩似的,建起来的一座小镇,这会倒是成了不少难民的归宿。

  别处哪里有能力收留这么多的难民,也多亏了马小良当初设计桃源镇的时候,无论是占地也好,还是其他的。

  收留了五六千人,完全不痛不痒。

  也是他们桃源镇的口粮充足,不然早就要爆发矛盾了。

  毕竟新来的人,可是要挤压原本百姓的生存空间的。

  不过这话说回来,若是原本桃源小镇住满了人,说不定还真可能有矛盾。

  但问题来了,桃源镇光是之前的人凑到一起住,还有点十室九空的感觉。

  马小良也着急啊,这房子就是这样的,不住的话,用不了多久,新房子也是要坏掉的。

  就是需要有人住进去,有人气了,才能长长久久。

  这么一来,就给他送来了五六千的人,感恩的心~

  说实话,要是没那些细作,想要方便混进桃源镇,还真没办法招急这么多的人。

  这些人的心思绝对不会有多好,就等着混入桃源镇,探听桃源镇的秘密。

  实在不行,在门外挑点事出来,让难民冲击桃源镇也是好的。

  可惜,他们所想的,一件都没成。

  首先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小孩子建起的镇子,会有这么高的城墙。

  这是镇子该有的城墙吗?!

  京都的高墙也不过如此好吗!

  冲击是不可能冲击的,那些难民一把骨头的,就算红了眼,拿什么冲击?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路边种吃的,是哪个正常人能想的出来的?

  马小良表示,就是他这个天才的脑洞,不浪费一点地方。

  这叫什么,这叫防范于未然!

  要不是他机智,哪里能顺利收下这么些人。

  就是孩子少了点,想也知道,老人孩子妇女,在逃难的路上,都是最艰难的。

  也就是有身强力壮的家人,才可能顺利的活着走到这里。

  马小良倒是觉得,当初建的育幼院,好像不大够了。

  划出了一块地出来,让人建造新的育幼院。

  只是之前的育幼院并没有被放弃,而是增加了一个名字。

  叫阳光育幼院,希望每一个在这里的孩子,都充满了阳光。

  一样的流程,新到的孩子们,也都被丢进了学校,读书才是这些孩子最重要的事。

  只是因为孩子变多了以后,马小良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给职业培训的学校,是不是最好还是分开来?

  不过目前来说,还是够用的,就不去折腾了。

  先解决民生问题比较重要,今天能有五六千人逃难过来,谁说得准下去会不会来一万人呢?

  他这小镇是能吃的下,但那么多的人口,消耗的粮食,也是很惊人的。

  似乎得开垦更多的荒地,正好赶紧把第二批的育种给种下去,不然年底可就要青黄不接了。

  对于开垦土地,难民们还是很激动的,哪怕这些开垦出来的土地不属于他们。

  最起码,能种上地,代表了他们有粮食吃,不用担心饿死。

  马小良也给他们承诺,只要是参与开垦荒地的,等他们在桃源镇站稳脚跟,可以申请购买良田。

  他并不打算,将所有的土地都占为己有。

  如果百姓一点土地都没有,这样的世界是不对的。

  全部都被士族掌握,就像晋朝一般,很快就会崩塌。

  瞧瞧现在的东晋,连年打仗,惨的还是老百姓们。

  马小良是可以直接分给他们土地,但斗米恩担米仇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白给的他们并不会珍惜,为什么士族能轻易的获得老百姓的土地。

  当然主要原因是百姓未开化不识字等等因素在,这也是为什么,马小良要让孩子们先读书识字。

  读小学的学费是全免的,等再大一些,读到中学,就会相应的收取一部分的费用。

  而像职业的学校,那就是要自己出学费的。

  学校教给你安身立命的本事,难道出一些学费,是什么困难的事吗?

  基本上拿不出钱来的,就以后给工厂打工。

  扣除基本的花销,多出来的银子就还给学校。

  十分的公平合理合法,最起码是符合桃源镇上的法。

  到是目前进入学校,学习职业培训的,都是不要钱的。

  当然不是说,学校不收钱,而是他们都是工厂选拔出来的人才。

  是由工厂出银子送他们来上学,跟自己主动要提升还是不一样的。

  每次马小良看到这样的汇报情况就美滋滋,这说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目前桃源镇光是学习木匠手艺的,差不多就有几百人。

  这都是未来建造大海船的希望,马小良只等他们手艺练到出师了以后。

  就给他们安排航海船的模型,看看他们能不能给他复刻出来。

  那样的话,他就可以让人建造起,先进目前好几百年,甚至是上前面的造船技术了。

  至于他模型哪来的,自然是他看造物的书上学的,画不了大船,还画不了模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