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前世的死对头情人失忆后(娱乐圈)>第47章 、这是我的家学

  曹瑞在弹的曲子, 赵舒权听出来了,是古琴名曲《广陵散》。

  但又与现今流传版本的《广陵散》不同,是真正卫朝时期的版本, 指法和旋律都不一样。指法更难,演奏时长更长,琴曲听起来也更丰富更立体。

  因而在现场观众如痴如醉眼睛放光时,台上录节目的嘉宾们则迷茫而困惑。

  赵舒权心中暗暗感到自豪。

  他没想到即便失忆,曹瑞的古琴技艺也丝毫没有丢失。他看不懂现在的琴谱, 却用自己的方式将记忆中的曲目记录下来,做成一本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真正的“古代”琴谱。

  按照赵舒权的建议, 琴谱和这床自己花了两千万买下的宋代古琴,曹瑞今天都带到了现场。剧本也反复讨论过, 节目效果拉满。接下来就看李盛导演的把控了。

  总导演李盛站在工作区,一脸淡定地等待台上演奏完毕。

  曲子终了, 现场观众掌声雷动。曹瑞如同书店里路演那次一样,用了一个极为优雅的手势作为结束, 长身玉立,对观众拱手作揖,当场便有不少女性观众尖叫了起来。

  赵舒权看到李盛导演的眉头松开,微微笑了笑。等曹瑞回到座位上,不出意外,有嘉宾开始质疑曹瑞弹奏的《广陵散》是不是弹错了谱子。

  作为曹瑞经纪公司的老板, 赵舒权当然看过今晚的嘉宾名单, 音乐学院的民乐教授、洛城大学的史学教授、古琴流派的传承人、青年民乐演奏家、演出公司制作人、还有前几期的固定嘉宾宁冠臣。

  最先提出质疑的正是流派传承人。曹瑞回答说自己弹奏的就是《广陵散》, 传承人便当场弹奏了一遍现代版本的《广陵散》, 旋律与曹瑞弹奏的有明显不同。

  不得不说流派传承人的水准确实很高,一曲千古绝响被演绎得情感充沛、直击灵魂。即便是现场不懂古琴的观众们, 兴趣也被吊了起来,迫不及待想看看两人的分歧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舒权听到靠近自己这边的观众席有人小声说:“这是要开撕了么?”

  另一个人回答:“都有剧本,不是真的撕。”

  “我觉得两首曲子都很好听,两位老师的演奏水准也是超一流的。”演出公司制作人说,“如果由我来制作一场演奏会,我会将这两首曲子排在一首一尾,相互呼应。但我需要一个故事,也就是一个解释。我要知道这两首曲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制作人也是拿了剧本的,主要任务是平衡气氛、引出话题。

  “但我确实没听过曹老师这个版本的……呃、姑且叫做《广陵散》。”没拿剧本的青年演奏家帮腔自己的同行前辈。

  传承人带着点脾气:“曲子听起来确实有那么点《广陵散》的味道,但差别太大了。如果这是你原创的曲子,我只能说你这么年轻,是有点天分在身上的。”

  曹瑞不紧不慢地拿出自己誊写的琴谱:“这首琴曲的谱子在第一页。并非是我自行编写,而是我记得,《广陵散》这首曲子,本该如此。”

  传承人皱眉接过去,打开一看顿时生气了:“这是什么东西?琴谱?你管这叫琴谱?”

  坐在他旁边的洛城大学顾教授开口了:“可以给我看一看么?刚才小曹老师弹奏的曲子,我听着很有意境,也想知道是从何而来。”

  顾教授是国内研究汉卫时期人文历史的泰斗级人物,并且是头一次上综艺,节目组这段时间一直用他来做宣传噱头。

  老教授把琴谱翻了一遍,微微一笑,问传承人:“你知道在目前普遍使用的减字琴谱之外,还有其它几种记谱方式吧?”

  传承人没好气地回答:“当然知道。但即便是几乎已经无人使用的工尺谱,也不是这么写的。”

  顾教授笑着说:“没错,工尺谱不是这么写的。而工尺谱源于唐朝,减字谱出现于唐末,俗字谱是宋朝的叫法。唐以前的记谱方式,实际上已经失传了。而我看这份谱子更接近于古籍中零星出现的卫朝时期的一种记谱方式。”

  传承人大吃一惊:“卫朝时期的记谱方式,那也太古老了吧?怎么从来没听说还有唐代之前的琴谱流传?”

  “所以说,只是古籍中零星有收录一鳞半爪,并没有完整的曲子保留下来……”

  两人有来有回,其他嘉宾也被带动起来,为观众们科普了古琴的琴谱传承、曲目典故等知识。总导演连连点头,提示台上:“专家们可以回到刚才琴曲和琴谱的问题了。”

  民乐教授和颜悦色问曹瑞:“所以这首曲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曹瑞淡淡一笑:“本来我并不想在节目上说这样的事。不过,我在几个月前头部曾经受伤,失去了一些记忆。除了名字之外,我几乎完全想不起自己从前的事。”

  现场观众发出一片惊讶声,难以置信地议论纷纷。

  工作人员举着“请安静”的牌子将秩序稳定下来后,曹瑞接着说:“可是这些曲子和琴谱,却像是存储在我的记忆中,不仅没有丢失,反而更清晰地日夜流动,让我不得不提笔将它们写下来。”

  观众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发出“哇哦”的称赞声。演出制片人接话:“所以说,小曹老师能够用我们没见过的记谱方式写出我们从未见过版本的《广陵散》,很可能是家传渊源?只是曹老师自己想不起来了?”

  曹瑞不说话,观众们也默认了这种说法。大部分人其实听不太懂也不关心什么减字谱还是工尺谱,更不在意一个会读写失传已久的古老乐谱的年轻人会给古琴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只get到两点信息:

  1.曹瑞失忆了

  2.曹瑞有牛逼的古琴家传绝学

  这就足够了。赵舒权想着,目光与坐在台上的曹瑞不经意对视,曹瑞微微挑眉,似乎是在询问他怎么亲自来了录制现场。

  今晚的剧本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只是赵舒权并没有确认自己一定会到场。

  但他怎么可能不来?这么重要、这么难以掌控的场面,他怎么舍得让曹瑞独自面对?

  作为一档国风综艺栏目的总导演,李盛对古琴曲当然也很熟悉。事先听过曹瑞今晚要弹奏的曲子,看过他自己写下的琴谱,他同样惊讶并困惑这些奇怪的曲子和琴谱的来源。

  赵舒权把曹瑞失忆的事告知李导演,告知琴谱是曹瑞凭借记忆写出来的,其中或许隐藏着他的过去。

  李导当即拍案叫绝,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并据此为基础完成了今天节目的剧本。

  为了给曹瑞保驾护航,赵舒权还央求和自己交情匪浅的洛大历史系顾教授,说服老学者首次出现在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

  顾教授出面的内情曹瑞并不清楚,但对于赵舒权提出的“愿不愿意在节目上公开失忆的事”,少年并未表现出反感和抵触,痛快地答应了。

  台上有一个人忽然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宁冠臣用非常大的音量对着话筒说:“这也太扯了吧?失忆后突然解锁独门技能,这个梗网络小说都用烂了吧?你这不就是卖惨吗?”

  赵舒权忍不住皱眉看向宁冠臣,脑中迅速把这个不知好歹的年轻艺人的资料过了一遍。

  贺珣的同门师弟,跟贺珣同属一个经纪人,演过几部古偶剧、仙侠剧,咖位在三线和二线之间。——综上所述,赵舒权不知道他有什么资本当面这样拆台。

  而宁冠臣显然没看到他,也对总导演的皱眉视而不见,给了曹瑞一个巨大的白眼:“卫朝到现在多少年了?要是真有本事让失传那么久的记谱方式复活,你还真是牛大发了!”

  观众席上的议论声又大了。曹瑞看着宁冠臣,淡淡问:“你不信?”

  不等对方回答,他继续说:“如果有人这样对我说,可能我也不会信。但事实如此,你信不信,我无法强行逼迫。我倒是真的希望有人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会弹奏与别人不同的《广陵散》,又为什么会写出我从未学过的琴谱。”

  说着他从台上的座位起身,重新走到古琴前坐下,双手将琴拿起来放在自己的腿上。

  “其实我习惯的演奏方式也是像这样,并非导演组的指导,让我将琴放在桌上。我总觉得这样的方式更习惯、更舒服。”他垂首淡淡说,轻轻抚琴,“倘若诸位不介意,曹瑞愿意为各位再弹奏一首——《离骚》。琴谱从第九页开始。”

  一曲《离骚》,全场皆醉。

  传承人在看到曹瑞将琴抱在腿上时已是瞳孔收缩,惊讶地看着流畅音符从曹瑞指尖流出。

  青年演奏家低声向演出制片人解释为什么这种演奏方式与众不同,难度又在哪里。

  民乐教授和顾教授沉浸在举止完美的人带来的完美演奏中,忍不住说了一句:“这才是真正的雅士之风。”

  曲终,全场寂静片刻后,爆发出更甚之前的掌声和欢呼。

  曹瑞依旧神色淡淡,对宁冠臣说:“你信与不信,这就是我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堪称家学。我何须要你一人信我?”

  赵舒权嘴角上扬,跟着观众的掌声,轻轻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