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第255章 水能覆舟(下)

案牍后的天帝朱由检默不作声,微微眯起眼睛,修长的手指毫无规律地叩击着眼前的案桌,仿佛正在沉思。如果他对于历史的记忆没错的话,那个最终导致大明仙庭崩塌的“草莽妖军”,曾在多次被明廷击败之后,又屡次卷土重来……

无论是“烈火真人”李自成,还是“北极尊者”张献忠,都曾对明庭表示归顺,却又各自揭竿而起。其深层原因,实则在于大明黎民百姓生活困苦,饱受地方豪强、修炼世家以及朝廷官员的欺压,他们只有投身匪寇一途,才得以求得一线生机,那些野心勃勃之人因此轻易汲取到了修行者的“灵源”,进而迅速壮大自身修为。

而穿越而来的朱由检更加明白,陕西境内爆发的大规模修士起义,除了当地土地争夺愈演愈烈之外,更与那诡异多变的天地灵气波动密切相关。大约自神宗晚年开始,大明境内的气候变化日益显着,尤其是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尤为突出。

那一场发生在明末的“寒冰纪元”,前后历经十数载,让原本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陷入更为严峻的困境。雪灾、旱灾、虫灾、瘟疫、地动,各种天灾接踵而至,在这已然水深火热的流离失所的百姓身上肆虐不止。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既要尽快平息陕西境内的修士冲突,又要趁着“寒冰纪元”的威势尚未全面爆发,尽力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至少要让他们看见生存下去的希望。

“徐卿家,你所倡导种植的番薯、土豆等异界作物,是否适合在陕西之地栽种呢?”

过了许久,乾清宫暖阁内再次打破宁静,案牍后的帝皇露出深切期盼的目光,紧紧盯着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礼部侍郎,语气中满溢着激动和期待。

“启禀陛下,”被唤名的礼部侍郎先是微微一惊,随即从容起身,脸上并未显现出过多的慌乱,他心中细细思量一番措辞后,躬身答道:“若朝廷全力配合,不过数载光阴,必能使无数生灵得以延续。”

徐光启深知此刻皇帝提及自己名字的意图,遂坦然直言,毫不犹豫。

“能让无数生灵得以延续?”听着徐光启的话,包括内阁首辅李国普在内的朝臣们都从心底升起一丝荒谬之感,这位新任礼部侍郎竟有如此雄心壮志。

自古以来,粮食供给问题就如同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华夏大地之上,从未得到有效根治。即便是在史册上浓墨重彩记载的“盛世”,普通百姓也只是勉强填饱肚子而已,更多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甚至渴望能吃得上一顿饱饭都是奢望。

然而,若粮食供给问题能够妥善解决,哪怕不能确保万世江山,至少能使大明王朝续存五百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立即从六部之中挑选贤能干练之士,携带着番薯、土豆等异界作物前往陕西,全力以赴地在当地推广种植...”

欣喜若狂的朱由检毫无犹豫,当下便着手选拔能臣干吏奔赴陕西,全面负责在那里推动种植此类作物的工作。

在他尚未将言语完全倾吐之际,他已察觉到面前朝臣脸上那抹微妙而又复杂的情绪变化,洞悉了其中潜藏的隐秘之意。

乾坤鞭策令!

自张真人登临权柄,推行乾坤鞭策令以来,天下各州县的田租、徭役以及诸般杂税皆归为一脉,统一以灵银计收。

此举虽使得各地官员难以从中作奸舞弊,确乎充实了朝廷的灵石储备,然而对于修炼农田之道而言,则无疑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修行阻碍。

相较于传统灵植,番薯与土豆固然亩产惊人,可在口感与灵蕴上却稍显不足,故其市价极为低廉。

每逢丰年岁月,黎民百姓自然乐意栽种此种丰收之物,可如今陕西之地遭遇灵谷歉收,加之百姓还需向官府缴纳灵税,自然无一人愿耕种这类低价作物。

\"请命仙枢司与神吏司分别派遣仙吏,联同监察仙境的巡察仙使共同巡视各地。”

\"如若发现生灵涂炭,允诺减免陕西三成田赋灵石。”

积累了诸多修炼界的治理智慧,朱由检并未轻率地颁布全免陕西境内所有田赋灵石的命令。他深知,此举非但无法为陕西境内的修士带来生机,反而可能将他们推向更为严峻的生存困境。

所谓上有所施,下必甚焉。

即便是最为良善的修炼法则,亦需遭遇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变数。

如今的陕西各层仙府已经腐朽至骨髓,朱由检早已对他们失去了所有的期待。

\"吾皇英明!\"

不久后,户部尚书毕自严及礼部侍郎徐光启二人由衷地在修炼殿内赞颂,他们的面色皆显得复杂深沉,眼神深处更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敬畏之情。

天子之智,越发老练成熟。

\"传我谕令给西安秦王府、平凉韩王府,无论他们采取何种手段,各须承领五千亩灵土,用于种植土豆与番薯。”

未在意那些心腹朝臣的恭维之声,朱由检目光转向一侧的司礼监执笔者,语气冷冽地叮咛一句。

作为自开国以来便流传至今的古老仙王府邸,西安秦王府和平凉韩王府必定掌控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海量灵土资源。凡夫俗子受限于乾坤鞭策令,无法随心所欲地种植这类高产作物,然而身为享有免税特权的宗族仙裔,自然无需受此限制。

若非深知陕西之地生存环境艰难,连同分封在此的庆王府与肃王府的地位尚不及北直隶寻常郡王府,朱由检恐怕早就要让他们一同投身耕种之事了。

\"微臣领旨。”

见朱由检不再有何吩咐,仍心存余悸的司礼监执笔者重重地点点头,回应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

尽管天子的要求显得颇为“苛刻”,但作为天子忠实的羽翼,他自然应当主动替天子排忧解难。

思及此处,向来温和有礼的司礼监执笔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寒意,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那位曾经权倾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的形象……

在天衍帝国的历史中,由于朱元璋从未涉足那勾心斗角的“天命争夺”,因而自幼伴其左右的王通玄亦显得过于慈悲宽厚,远远不及往昔那些深谙权谋的司礼监掌印仙使,更不用提曾主宰乾坤的那位“万古巨头”。

然而,陕西境内突如其来的修真动乱,却如当头棒喝般让王通玄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

身为“天尊之翼”却不能替天尊排忧解难,那自身存在的意义便会大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