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仙侠武侠>二十诸天【完结】>第154章

  却说他刚出精舍,又累又气,生把那壶酒当凉水喝,到了悬壶房外,整一壶酒给他喝光,结果弄得酩酊大醉,正赶上南宫纯前来探看封子綦,那郑慧娘吓得顿时酒醒了一半,仰面跌个四脚朝天,急切之间,竟不能立即爬起,看得众弟子无不大笑,南宫纯一气之下,命人将他按照逸剑宗的门规当众拉开裤子重打三十棍,架到了思过崖面壁思过一百天不得下山。

  郑慧娘这回算是倒了大霉了,没想到自己易容之术如此高明,却被弄成如此悲惨的结局,被这群混蛋倒钩藤子揍娃娃——连拖带打,弄得他半死不活的,结果他一面暗暗骂那南宫纯砒霜拌大葱——又毒又辣,一面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当年他还在寺中当和尚时,有一天一个光头的小孩子掏了大雀的鸟窝,抢走了鸟蛋。谁知当他从那棵树下过时,那老雀可能忖他也是个光头,错认成了那个光头的小孩,结果一阵猛啄,弄得他一头的疙瘩。自此之后,他的运气就每况愈下,近日这件事让他突然害怕起来。当下他费尽了力气匆匆逃出了鸣月山,再不敢到山上来。

  两天后,逸剑宗的弟子发现了十五师弟陆大实,把他救上来的时候,他嘴里含个树藤死活不肯放嘴,直到赵文若一下拔下,那陆大实大惊失色,还以为自己翘定了,结果吓了个半死。后来见自己没事,立刻明白了八九分,心中顿时气得乱冒烟,一口气将所有的事一一说了,众人为他除去化装,才认出他果然是陆大实无疑。这下可气坏了南宫纯,忙命人上了思过崖去寻找,结果弟子回来,只说崖上的两个弟子被打晕了,郑慧娘不知所踪,只在壁上用草色写了一句话。

  南宫纯大怒之余,连问那壁上写些什么,但几个弟子支支吾吾就是不肯说,这位宗主顿时一怒,再次追问,赵文若方道:“那上面写着‘祝南宫老贼武功早日登峰造极,身登嵊顶’……”一言及此,再不敢说下去。

  南宫纯顿时拍案大怒,目光森冷夺人。这也难怪,身登嵊顶在佛家乃是圆寂之意,这话分明是在祝自己早死,换了谁也会暴跳如雷的……

  ※※※

  却说慕容焉的身体日渐好转,比受伤那会强了许多。这几日他去拜访了公孙无期老先生,这是一个沧桑的来人,身材干瘦,双眼无神,比自己更痛苦,毕竟他已经年纪不小了,加上他不会武功,有时跟本不能说话。慕容焉有空就来陪他说会儿话,但多数时候是他自己说,给这个和蔼善良的老人讲些故事,来分散他的痛苦,有时赵馥雪也与慕容焉同来,公孙老人见了,心中暗暗感激。

  却说忽一日,慕容焉的小病已好,大病未除,但已能完全跑跳,这时,赵馥雪突然从外面走来,头挽缓鬓倾髻,身穿着件漂亮的杂裾垂髾碧服,妙体玲珑,清丽绝俗,不染一尘。数日来她与慕容焉经常不久,但却很信任这个少年,在鸣也山两宗之中,她到了哪里都会引起所有男子那种目光,但慕容焉却没有,这是因为他的心里有另外一个女子的身影更深刻——她就是薛涵烟。但也因为他形貌不俊,所以赵馥雪简直拿他当知己来看。这也难怪,慕容焉本来就是个令人如沐春风的人,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他都有这种气质。

  赵馥雪一来屋中,顿时春色昂然,嫣然一笑,道:“太师叔,过几天可有好玩的呢,我们一起下山吧!”

  慕容焉对她重重“太师叔”的称呼仍有些不太习惯,但如今却比刚开始强多了,如今她是带着逗他的心情这样叫得。

  慕容焉顿时被这个纯美的天使感染了,莫名地提起了兴致,有些戏谑地问道:“太师侄,不知有什么事要你这么高兴,你倒说来给我老人家听听。”

  这种口气顿时惹得赵馥雪先是一愕,继而莞尔,美眸一转,皱起鼻子道:“好啊太师叔。明天可是我们两宗的‘铁板大会’呢,每年清明节左右,这里都会很热闹,方圆数十里的百姓们也会赶来观看。我们两宗的弟子就有打球,秋千,施钩之戏,到时还有投壶、樗蒲、弄珠、握槊、跑旱船,舞羯鼓,霸王鞭等杂戏,可热闹了!”

  慕容焉自幼住于深川,哪里见过她说的这些,顿时兴致大增,忙问那铁板又是什么。

  赵馥雪得意地粲齿一笑,道:“这些都是当年我们的两宗的开山祖师定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杂戏虽然不少,但最重要的还是秋千呢!”

  “秋千?”慕容焉闻言大是纳闷。

  赵馥雪见他不懂,显出一副纯美已极的自负,竟然是超越俗世的美,看得少年一呆,听她讲道:“是啊。这秋千可都是铁的,所以才叫‘铁板大会’。秋千有两种,一种是关中的‘龙门秋’,另一种叫‘轮秋’,形状很象跷跷板,两头坐人,中间有轴可以转动。每年的同一天早上,宗里放过鞭炮。吃了‘定气汤’,‘醒剑酒’,两宗便集合到凌碧峰和醍心谷中间的空地,来抢秋千,附近的部人与两宗的老辈小辈一旁观看助威,女的是龙门秋,男是轮秋,两宗弟子都憋劲把轮秋扒转,象陀螺一样飞旋,秋千上的人也跟着旋转,头晕、腿软,双手抓轮可不能放,否则准被甩出去,轮秋停后,玩者哇哇大吐,常人玩的是‘吐在轮秋下,比谁富贵家’,但我们为的比内力,吐得不但难看,要丢人的!”说着纤纤玉指作势在她那美绝人寰的娇靥上划了一下,优美已极,不啻初妍芙蓉,鲜嫣可爱。

  慕容焉顿时被美少女的话吸引住了,他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这么好玩的事呢。

  赵馥雪看他听得入迷,星眸一转,美极地扬声问道:“怎么,太师叔您老人家不是历经沧桑么,什么没见过,怎么听得好象很入神呢。”

  慕容焉脸上大窘,正不知如何回答。正在这时,封子綦突然从东面的丹房风风火火地走来,哈哈大笑,手里拿着一个小锦盒。两人见了,分别见过了礼,那封子綦急忙摆手,伏在慕容焉耳边低低地道:“师弟,你可是人家的太师叔呢,你们差了两辈呢!”

  慕容焉顿时被他的话弄得脸上一热,封子綦却不待他发难,急忙拉赵馥雪一起坐下,将那个锦盒放下,得意洋洋地捋着胡子道:“我就说我能炼得成九华丹,小子你打开看看,这就是你的药了。”

  慕容焉闻言一凛,心里怦怦直跳,急忙打开一看,但见那盒中果然放着一枚晶莹的元丹,色如桔红,淡淡流光溢晶,涣然如冰之将融,令人一见心生爱惜。

  封子綦见两人看傻了眼,心中得意已极,将锦盒放在桌上就溜了出去,待慕容焉追出房门,却已不见了踪迹,只听到他的声音道:“记好了师弟,你要午时吃了才好……”

  慕容焉与赵馥雪二人相顾茫然,不知这位师兄又到哪里去玩……

  却说赵馥雪走后,慕容焉望着那颗九华丹怔了片晌,看看天色将午,急忙拿起它到了隔壁房间,见公孙无期正躺着假瞑,这时听到声音,睁眼一看却是慕容焉,要撑着起身。数日来慕容焉就象照顾亲人一样,推衣解食地照顾他,这几日老人心中正有件事放心不下,不料这时少年就过来了。

  慕容焉急忙扶住了老人,为其在背后垫了软垫,将那枚九华丹取出来,道:“公孙伯伯,这是我师兄为我们炼的九华丹,我吃了觉得有效,所以才拿来一颗给你,你也吃了吧!”

  公孙无期闻言猛然一愕,瞠目结舌讶异半晌,忽复一喜,仰天叹了口气,道:“天意,真是天意啊……”

  慕容焉自是听不懂他话中意思,不觉一怔。

  公孙无期慈祥地看了年轻人一眼,就象看自己的子侄一般,和蔼无似地道:“孩子,你果真吃过了么?”

  慕容焉见他怀疑,不禁原地跳了两下,道:“公孙伯伯,你自己看么,我如今这么健壮,要是没有灵丹能成么?您就放心吃下好了。”

  公孙无期眼力何等厉害,哪里会不知道他在说谎。但老人却点了点头,再不发一言,接过九华丹一口吞了下去。慕容焉在旁边等着看他好转。那公孙无期九华丹入口,立刻滚入于喉中,化为精液而下,少刻腹内倾江倒峡的响动起来。又稍时,浑身经脉充涨,真气乱窜,开经辟脉,不消片晌,公孙无期突然动也不动地躺下,象是睡着了一般,那干枯的脸上挂着舒适的笑容,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轻松过。疾病,就象蔓草一样缠了他十余年,只有在今日,他才能在梦中完全不必担心身上的病罹。

  他睡得好静,少年轻轻一探他的鼻息,似有似无,将断未断,微不可言,令人大感讶异。这种接近于胎息的呼吸乃是真息,是最上一乘先天真气出现时才能做到,一个人若非有经年苦心孤诣的炼心,又能完全归于大定真境,是绝难造此的。这是件好事,但如今公孙无期急须要人照顾,慕容焉不能离开稍瞬,自己身上的病痛却在深深地咬噬着他的心,但年轻人的心却很快乐,做了自己最高兴的事,那就是救了公孙伯伯。

  公孙无期一直似醒非醒,如醉非醉地睡了三天,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也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的到。后来赵馥雪来了,慕容焉实在累得厉害,就回去休息。直到第四天,那公孙无期悠悠转醒,精神大佳,赵馥雪为他诊脉,骇然发现他身上的病罹竟然去了大半,顿时明白了八、九分,不由得芳心莫名一热,一面嘱咐公孙无期休息,转身出去去看慕容焉了。

  赵馥雪进来看他疲惫不堪地睡着,芳心不由得暗暗怜惜。当下也不惊动他,自去为他煮些清淡的“北鹿汤”给他喝,当她转回时,慕容焉已然起身,见到她温柔地端了杯汤过来,笑道:“我今天又不该吃药,你又拿了什么来?”

  赵馥雪踏着莲步姗姗移近,玉脸上若镀了一层浅晕,娴美至极,目蕴忧虑地注目凝视着他。这刻见他已无大碍,玉面一喜,急道:“你醒了!快把这些汤喝了,你就好得更快了。”

  慕容焉一时被她的美态所触,闻言恍然转目,道:“这是什么汤,能如此厉害,那我可要多吃几碗了。”当下果然接过那汤,有滋有味地品了起来,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赵馥雪看他吃的如此津津有味,芳心暗喜,道:“太师叔,你是不是把九华丹给了公孙伯伯?”

  慕容焉闻言一怔,道:“怎么,你都知道了?”

  赵馥雪抿嘴浅笑,婉约的接道:“啊,你承认了。但万一要是封太师叔问起来,不知……”

  慕容焉闻言,连忙恳求地道:“这件事还须要你替我隐瞒隐瞒,要不然我师兄怕是会从公孙伯伯肚子里再拿出来。”

  赵馥雪皱了皱眉头,抿着嘴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她一面为年轻人的伤担心,一面有些不知所措,慕容焉的病越来越厉害了,怕是时日不多了。

  翌日,乃是逸剑宗与崧剑门两宗‘铁板大会’的开始。这天一大早,慕容焉正要去看公孙无期,门外突然走来一人,却正是公孙无期。慕容焉不禁一愣,急忙请他进屋落坐,一面为他斟了杯茶,问他身体如何。

  公孙无期看了他一眼,一副长者模样,和蔼地道:“孩子,你且不要替我担心,我今日来是向你辞行的。”

  “怎么,公孙伯伯你要走了么?”慕容焉讶异地道,脸上现出依依不舍之容。

  公孙无期点了点头,淡淡地道:“早走是走,晚走也是走,但终归都是要走的。纵位至王公将相,富贵百年,也不过是展眼间事,世间之事皆如电光泡影,匆匆百载如白驹过隙,你我今日能与红尘相遇,也是缘分所至啊!”

  慕容焉闻言不觉惨然,问道:“不知伯伯你日后有何打算?”

  公孙无期言下一叹,道:“我祖上无有余荫,想我穷其一生也难偿还我祖上的罪孽,如今我既完成了我父亲当年的宿愿,心下再无牵挂,只愿自此削发披缁,拜证空王,晨钟暮鼓,礼拜如来。居尘出尘,不落于万缘之化,鄙怀足矣。只望来生有缘遇到真师,渡我归真。”

  慕容焉心中黯然,深为公孙无期的求真之心所感,无言深施一礼。

  公孙无期笑了笑,这时自怀中取出一卷破书,那黄褪水浸的形迹很是彰目,不知是什么东西。

  公孙无期道:“今日你我之缘乃是早定,这卷书乃是我身游潼关时一位姓顾的先生所赠,说将来有个赠给我灵药的人,就让我将其交给那人。近些天小哥对老朽照顾备至,我正犹豫要不要将此书赠给你,但想到那位顾先生所托,不好失信于人。谁知你真的赠了我一颗九华丹,所以我就毫不迟疑地吃了,而这卷书也终于有主了。”

  慕容焉忍不住心中讶异,想不到天下竟有这等事,不禁诧声奇道:“公孙伯伯,我无功不受禄,况且……况且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那位顾前辈如何知道我们今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