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玄幻奇幻>魔王今天也在为异世界和平而工作>第134章 自我否定

面对留级小子露骨的不满,教授没有表露出其他情绪:“看来没有其他想法了。那么,这位学生,你回答我几个问题吧。”

被教授点名的是校花,被突然cue到显然也出乎她的意料,但她迅速调整了状态,不卑不亢地颔首:“您请说。”

“首先,作为献礼的巴布林塔所出现的倾斜,你认为是偶发还是必然?”

意思是说这个巴布林塔是跟比萨斜塔差不多的建筑吗,难道也是地基出了问题?

“我想,应该是偶发吧。”校花犹豫了一下后才作了回答,“毕竟用于敬献王族,不应该出现质量问题。”

“看来你没有了解过巴布林塔倾斜的真实原因。我可以告诉你,你口中的‘不应该’确实发生了。”教授道,“在此基础上,你是否更改你的回答?”

“我……不更改,我依然认为是偶发。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建成这种等级的建筑已是不易,出现纰漏在所难免。”

“——所以,我才更强调‘否定’的重要性。”教授话锋一转,“你并非是根据我所提出的信息分析出的结论,而是确定了结论后选择了部分材料作为佐证。”

校花被如此直白地指出问题,轻咬嘴唇低垂下眼眸。这一幕看得几个男生气血翻涌,当即就有一人站了起来:“奥森教授,您未免太独断了吧,您的观点也只是您自己的猜想罢了,有的是可以推翻的证据!”

“是吗,那么,请你来驳倒我。”教授一点都不慌乱。

“就、就算是辩论也需要时间收集素材,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您这是强人所难!”

“可以。”教授弯曲手肘动了动手指,助教立刻会意地拿来一本皮质封面的笔记,“……本周四下午三点,你有将近七十八个小时准备你需要的资料,届时我会为你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辩论’。”

这家伙应该只是脑子一热的口嗨,没想到教授会如此煞有介事地对待,张着嘴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留级小子却突然带着笑意介入,好像完全不计前嫌了似的:

“奥森教授,他大概只是玩笑,请您不要太当真。您是学院公认的博学之辈,我们自然还是想以学习为先,这场‘辩论’留在毕业之前也不迟。”

那冲动的学生知道留级小子在替他解围,感激地看了留级小子一眼,立刻就坐回座位不再吭声。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我不会拒绝你们提出的任何探讨形式。”教授倒也没有揪着不放,一句话带过后又回到了比萨斜……巴布林塔:

“有人还要站在‘偶发’的结论上回答我的问题吗,我可以先告诉你们,我的下一个问题是:如果沙奇里家族没有预料到巴布林塔的意外,如何能在巴布林塔出现倾斜时彻底销声匿迹?”

“也许只是他们逃得快呢?”一个学生提出假想。

“如果你有了解过自己的家族,就会知道举族迁徙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授一针见血地打击着这些不经大脑的问题。

见没有人再出声,教授说:“刚刚有同学提到过的、认为沙奇里家族蓄意谋害的传闻,也是基于这一问题展开的假设。但从动机上来看,沙奇里家族没有如此做的理由——花大价钱建一座危楼无法给任何人造成严重的损失,除了他们自己。”

“如果他们就是不计代价地想这么恶心别人一下呢?”已经有人开始胡言乱语了。

教授倒是没有立即否认:“也许存在这样的心理,但如果沙奇里家族拥有如此执念,他完全可以在骗取新王信任后再对更重要的建筑动手脚,比如战后重建的王宫。”

“他……他们可能没想到,或者不想拖太久……”杠精虽然底气不足,但依旧不肯服输。

教授也终于是终止了这个没有营养的争辩:“在沙奇里家族做出逃逸的决定时,就可以看出他们强烈的存续愿望。另外,你已经提出了两个没有事实基础的假设,只有假设基于实际,结论才不会悬浮。”

等那人讪讪地闭嘴,双马尾突然怯生生地开口:“沙奇里家族……会不会考虑到自己曾是支持前王的一派,早就有了隐居的想法,巴布林塔只是为他们争取逃跑时间的障眼法呢?”

教授刚把视线转过去,双马尾立刻害羞地躲闪着目光。但教授也不是要跟她对视,似乎只是在确定是谁发的言:“如你所说,障眼法又何必是巴布林塔?”

双马尾答不上来,深埋脑袋不敢再抬头。

教授把视线转了一圈,突然就盯上了我:“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想法?”

好嘛,这教授确实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测试。这么一通下来,我这边的一桌上就我没说过话了。

我故作思考地沉吟片刻:“……我认同教授您的观点。”

“是吗,那就回答我一个问题吧。”教授没有对我的回答感到意外,不如说在场所有人的回答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如果不是偶发情况,沙奇里家族为何要建造一座必然会倾倒的建筑?”

“嗯……我想,不是为了倒塌而建造,而是建造之后做了什么,从而导致建筑发生了倾斜吧?”我用非常不确定地语气说道。

闻言,教室内几个学生也好像反应过来一样,顺着我的思路开始思考起来。我表面上装的茫然,心里却觉得这种东西应该谁都想得到才对,只是这帮孩子被教授的问题引导着被迫去钻了牛角尖。

教授依旧只是轻轻点了一下头:“不错的思路,你是会‘自我否定’的。”

……这话听着怎么好像在埋汰我似的。

后来教授没有再揪着我,因为我提出的猜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回应教授问题的人开始变多,根本轮不上我。

我听了一半就已经是左耳进右耳出的状态,只是在当晚回到寝室后,耳边依旧隐约回荡着“沙奇里”“巴布林塔”这堆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