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倒也是这个理,可你看看你那一句话下去的后果是什么?简直就是故意让她出丑!如懿深吸一口气:

  如懿(皇贵妃):" “知道你性子刚直不阿,当初在宫道上能为姐妹们谋不平而愿意出身与赵公公对峙,本宫也是欣赏你的这一点才会把你安排过来。但你要知道,翊坤宫不比其他地方,请安更是大事,许多事本宫没有做声,那是有本宫的考虑,在本宫没有给你眼色之前,你不要擅作主张,可听得明白?”"

  她自以为自己已是循循善诱,容珮也跟着点头恭敬称是。到底是自己亲自要过来的人,为这么一件事放弃了对方也不划算,如懿便站起身来:

  如懿(皇贵妃):" “今儿你便在这里跪一炷香,就当是本宫给你的惩罚。以后谨言慎行,以本宫的心意为主,本宫对你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如果如懿还有记忆的话,那她就会想起,从前对待阿箬,她也是这样训诫不到位,引导不走心,高高举起轻轻放过,以至于助长了对方的野心,换得自己三年冷宫之行。如今换了容珮,她自是没有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妄念,可谁又知道一昧的愚忠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些如懿都无从察觉,就像她只认为这次的事是容珮擅作主张引起,半点不思考自己也有御下不严的责任,她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后宫来。她不反思,她从不觉得自己有错,她身在局中,不知道旁观者已将所有全局看了个仔细,明里暗里嘲笑着她的无能,异想天开还想要再进一步。

  比如玫嫔就开始了她的讥讽:

  白蕊姬(玫嫔):" “不过这事在我看来得各打五十大板,容珮固然有错,可皇贵妃娘娘也撑不起一个后宫之主的气场,是半点扫尾的能力也没有呐。”"

  魏嬿婉(令嫔):"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皇贵妃的事儿最好还是不说为妙,以免惹火上身。”"

  听出嬿婉话语中的意味深长,玫嫔垂了眼睫,眸中思绪转了万千,很快也像没事人一般的道:

  白蕊姬(玫嫔):" “得,这话题也没什么意思,聊聊别的。”"

  反正合宫该讨论的已经讨论完了,皇上那边肯定也是知道的,如懿没捂嘴,造成什么后果又不关她的事。

  养心殿后殿,皇帝听完进忠回禀上来的有关容珮的背景:

  皇帝:" “这么说,是个底子清白的了。”"

  皇帝:" “从圆明园来的宫女,那是在宫里干了许久的了。朕本以为她能成为皇贵妃很好的帮衬,却原来是想岔了吗。”"

  为什么把如懿推上了皇贵妃的位置,却又不让她再进一步?不就是因为她上不得台面吗?才几天不管,这闹得是什么笑话?

  进忠只恭敬的答:

  进忠:" “奴才看容珮姑姑对皇贵妃的忠心不似作伪,许只是一时的冲动罢了。”"

  皇帝不答,但进忠也知道他的心情不太美妙。自己选出的皇贵妃在宫里闹了这么一出,旁的暂且不提,这容珮的印象在皇上心里定是要一落千丈的,届时还不方便他下手?伤了令主儿,总得有个交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