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宫出来后,如懿便再未受过这般苦楚,何况她又是心性极高的人,若非顾着自己大家世族的身份,怕早就要崩溃了。就连刚刚看向自己时,眼中便已藏了浓重的委屈。

  这些皇帝都知道,然而此时他只道:

  皇帝:" “这些日子,你也辛苦。”"

  轻描淡写的一句,甚至连安慰也算不上。如懿眼泪差点就要留下来了,然而她强撑着,不肯在皇帝面前展现出这般脆弱的一面:

  如懿(皇贵妃):" “皇上明白臣妾的痛苦,想来也定能知晓臣妾的冤屈了。皇上,信件也好,手串也好,都不能说明什么。只要人有心为之,什么黑白不能颠倒?若要说字迹相同,臣妾也能模仿出皇上的来不是么?”"

  皇帝眉峰一扬:

  皇帝:" “当日你曾说,那封私通的信件,以及和你一般无二的字迹,是旁人蓄意为之。有理有据,看上去的确无懈可击。至于你最后一句话,朕想问问,你说模仿朕的字迹,朕相信,因朕与你相识数十年之久。可你说你受了冤屈,那么谁又是那个熟悉你,刻意模仿你,诬陷你的人呢?”"

  他抛出的问题在如懿的意料之外,但她被关这些天也不是干坐着不思考的,很快道:

  如懿(皇贵妃):" “臣妾如今位同副后,后宫眼红嫉妒臣妾之人不在少数,皇上顺着线索一查便知。”"

  皇帝:" “哦?倒也是这个理,栽赃诬陷之事这宫中常有,且那信中明晃晃的写着惢心的名字,虽是铁证,但太明显了,反而更招人怀疑,欲盖弥彰。”"

  如懿(皇贵妃):" “皇上所言极是。”"

  见得他赞同,如懿心中一松,终于吐露自己的真正目的:

  如懿(皇贵妃):" “信定是伪造的,至于那串七宝手串,臣妾从未见过,却不知如何成了臣妾与大师的定情之物。当日皇上盛怒,臣妾不能细细问明,现在斗胆请皇上允臣妾看一看那手串,是不是有什么其他不妥。”"

  她尽量说得不那么刻意,就见皇帝道:

  皇帝:" “朕知道你不会死心,一定要追根究底,所以来之前让李玉把东西带上了。”"

  他扬声让李玉把盒子拿进来,一面又道:

  皇帝:" “你说的的确有理,但这些都还只是猜想,并未有确实的东西证实。若没有足以令人信服之物,想来是堵不住悠悠之口的,毕竟不止一个人说过你与大师有染,比寻常嫔妃与大师,更加亲密。”"

  如懿等着待会直接在皇上面前揭破那七宝手串的事情,听得他的话,心头一痛,下意识辩驳:

  如懿(皇贵妃):" “皇上,您请大师入宫,本就是为了战事祈福。臣妾主理六宫,与大师交谈,讨论的也都是这类的事情,并无其他,何况大师乃是高僧,怎又会将儿女私情放在眼里?”"

  皇帝:" “你觉得大师德高望重,然圣祖康熙爷在世时便出了仓央嘉措这样的情僧,妄悖佛家至理。若非如此,朕又如何会相信流言蜚语。既然动了凡俗之念,便是乱了佛法,哪里还记得清规戒律?便是高僧也不见得能够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