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山石【完结番外】>第15章 归来吧

  Peter挽留了沈拙清很久,说他愿意留漂亮的小哥哥过夜,还因此被男朋友戳了一下。沈拙清只是在一旁笑着,坚持要回学校。

  说好的一天,就是一天。

  天亮后,灰姑娘就要还回水晶鞋,而王子要回到现实世界,过必承其重的日子。

  沈拙清偷偷把那几十封信藏在书架的最里侧,被一本本书压在后面,像一个只有他知道路的秘密花园,埋葬着始于夏天的记忆。

  夏天啊。

  加州的夏天来得突然,好像是刹那间的事。沈拙清新学期换了新老师,但依旧和Ryan密切联系着,关注他那个剧本的排剧进度。一天,Ryan兴致勃勃的告诉他,新剧“Letters”选角定了。

  Letters,书信。沈拙清对着这个单词开始神游,后面Ryan是如何夸主演的已忘了,思绪飘到那个书架的后面,心中有种隐秘的幸福感。

  因为,这个剧本的中文名,不叫“书信”,叫《情书》。感谢语言之间细微而美好的区别,竟让他藏下了一书柜子说不出“情”字的“书”。

  沈拙清如今回信很及时,也能很好地掩饰情绪。毕竟打电话和写信都见不到眼睛,要想隐藏爱意要轻松许多。只是因着各种杂事,那次Peter的生日成了最后一次和李方潜出游。

  离南加大不远,就是好莱坞。排剧时,沈拙清认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才子才女,也终于可以流利地与人交流。他甚至有点爱上这个承载了无数电影梦的摇篮。

  然而残酷的是,人总是不断地在说“再见”。但沈拙清知道,这个造梦的工厂,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了。他和李方潜约好了一起回国的日子,离开前甚至有些感叹。

  一年的日子酸酸甜甜、按部就班,经历了许多五彩斑斓的故事。可惜印象最为深刻的,竟是那个无疾而终的月夜。

  沈拙清想起夏目漱石说月色,是东方人隐秘的爱意。而此时抬起头,却觉得这是诗歌里最残忍的意象。

  如果没有那场雨的话。

  正如剧作中,特殊的日子总伴随着戏剧冲突,美好的月色总适合告白,而雨天也总用来渲染悲情。

  沈拙清想,自己终究没能免俗。

  王霞的哭声,沈拙清记了很久。那把曾被夸作“缠绵悱恻,妙似琼浆”的好嗓子,自沈拙清记事以来就是喑哑的,哭起来更是撕心裂肺。因此王霞很少说话,从来不哭。

  而此时的沈拙清,听着电话那头断断续续的哭声。沙哑的声音通过电流钻进耳朵,像刀片一样刮着耳膜。

  沈聪住院了。

  在雨夜里推着板车回家,遇上同样失业的一群混混。板车里的货被推走,沈聪倒在泥地里,淋了冷雨,心肺旧疾复发。

  王霞不得不暂时关闭缝纫店,回家照顾丈夫。

  做饭、熬药、挣钱、家务,这些她都能独自撑下来,甚至二十多年前被侮辱、被践踏、像狗一样逃离一个又一个地方时,她也能撑住。

  但在蒸腾的热气里,听着电话那头彩色的生活时,她突然就撑不住了。

  “你回来吧。”王霞抽泣着坐在地上,眼泪浸湿了话筒。

  “妈......”沈拙清盘算着回国日期,不住安慰道,“快了......真的快了......”

  水壶发出刺耳的尖叫,王霞一边哽咽一边关掉了灶台。

  沈聪的咳嗽声响起,她无力地捂住耳朵,眼前是沈拙清说过的雕像、公园和百老汇。

  “凭什么......”王霞本就沙哑的嗓子几乎不堪重负,“我也想去我的大洋彼岸啊......”

  -

  大洋彼岸的沈拙清却只想快些回去。

  本来打算跟着Ryan排完那出话剧再走,但如今,只能和剧团道歉、改期。学年一结束,他就和N校做了学分交接,加速处理完剩下的琐事,卡着日期拿下了签证。

  原定和李方潜一起回国的人,提前两周就回了家。

  -

  沈聪现在的情况,比王霞打电话情绪崩溃那会儿好很多。他身上药味很重,呼吸时带着骇人的颤音。能感受到,每一次咳嗽都带起全身的伤痛。

  “爸,我给你带了些西药。”沈拙清摆出一溜小药瓶,在瓶身仔细写上“一日三次,一次一粒”。

  王霞沉默着拉开柜门,一股浓重的中草药味儿扑面而来。里面厚厚摞着几捆牛皮纸,那是熬完药剩下的包装。

  已经在把药当饭吃了,还带西药回来,纯粹是在浪费钱。

  王霞一句话没说,但沈拙清已经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很快理解了她没说出口的责备。

  “小清有心了。”沈聪伸手摸了摸沈拙清的头,问道,“怎么出去一趟还瘦了?每个月都寄回家那么多钱,吃了不少苦吧?

  沈拙清摇摇头,动作时碰到了沈聪的断指,心里更不是滋味儿:“爸,我以后不出国了......”

  沈聪笑着弹了一下他的脑门,嗔怪道:“说什么傻话,还能一辈子把你锁在我们身边不成?”

  “来吃饭。”王霞出口打断了沈聪。

  父子俩相视一笑,沈拙清赶忙跑到厨房去端菜。

  这次没有加餐,连汤都是盐水上漂着几片叶子。看来王霞生气了。

  “妈,你别担心。”沈拙清从油水不多的菜里挑出一点肉末,拿筷子头沾了点,抹在菜叶上夹给王霞,“我不会扔下你一个人的。”

  沈拙清知道,王霞是希望自己毕业后能赶紧回家帮忙,或者能找一个住房不愁的工作,带着全家一起迁居。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早点走出校门,帮她分担压力。

  但沈拙清心里有另一套打算。他想继续半工半读,加上读研的补贴金,每月寄回家的钱可能比正经工作更多。而研究生毕业后,如果能留在学校任教,就不用愁分房的事了。

  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解决分歧,沈拙清决定先安抚好王霞,来日方长。没想到,沈拙清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王霞就看着碗里的菜叶,竟然先开了口:

  “B大挺好的。”

  改口这么快,饶是沈聪都有些震惊。父子俩齐刷刷抬头,望着她。

  “这么看我做什么?不是你想继续读书吗?”王霞卷了下菜叶,就着淡汤,把叹息吞进了肚子里:“学费你自己解决,剩下的,我们也不能拖累你。”

  -

  沈拙清在家呆到九月才返校,正赶上新一届入学。李方潜比他回得早,在去美国前就已经定了B大的导师,所以留N校忙完论文和毕业后,回家没待多久,就去B市熟悉新实验室了。

  但李方潜不知道工厂大院的号码,只能写信告诉沈拙清他毕业离校的事情。信寄到学校,沈拙清看到时,李方潜人已经在B大一周多。

  一次久违的见面又错过了。沈拙清苦笑着想,也好,好过牵肠挂肚的煎熬。

  N大的香樟树似乎更茂密了些。客车接来新一茬的学生,一张张青涩的脸鱼贯而出。

  门口依旧站着高年级同学引路,照相机旁排了很长的队。

  沈拙清提着行李,看着身旁掠过的一件件校服,有些恍惚。

  甚至有人把他当作新生,大声喊着,让他去领校服。

  回忆席卷而来,林荫道的尽头,也许有双好看的手,会脱下自己的校服、登记他的姓名、接过他的行李。

  而李方潜,也许再也不会出现在这里。沈拙清花了很久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

  “你可算回来了!”孙乾明把宿舍从里到外打扫了一遍,为沈拙清接风洗尘。

  刘柳递过来一块西瓜,切成月牙的形状:“拙清你先别忙着收拾!吃点西瓜,降降温。”

  沈拙清瞅瞅两位舍友,没啥大变化,刘柳的头发更长了些。

  “我不在,你们俩没打架吧?”沈拙清半是开玩笑地说。

  孙乾明“哼”了一声:“我哪里敢打他!天天就知道跟方寻怡亲亲我我、唧唧歪歪,诗社都不管了。”

  刘柳一个枕头扔过去,堵住了孙乾明接下来的话。

  沈拙清听到“诗社”,顿时来了劲头:“诗社现在怎么样?围读还在继续吗?”

  孙乾明神神秘秘从抽屉里掏出一本杂志,递给沈拙清。

  “丛林?!”沈拙清看到封面大吃一惊,左翻右翻看了好一会儿,问道:“你把它做成了杂志?”

  “我倒是想。”孙乾明皱了皱眉头,嫌弃地说:“是敬爱的前任主席,走之前帮忙打的申请。要不然,我哪能申下校刊啊?”

  刘柳点点头,跟道:“你跟李师兄一走,诗社可差点就转不动了。幸亏明哥神武,二话不说就把杂志社接下来了,还开了个‘喉舌’专栏!”

  沈拙清并不想和他们过多聊李方潜的话题,便翻开了内页。

  果然,第三张右上角醒目的“喉舌”二字赫然在目,里面什么内容都有:西区食堂的吊扇松动有安全隐患、上学期放映的电影风格沉闷、学生社团的申请流程过于繁琐、学生会换届门槛太高......仿佛宿舍的夜间闲谈都变成一个个方块字,也不知道孙乾明哪里收集来这么多信息。

  沈拙清分外认真地合起书说:“变成杂志以后是正规不少,但是刊印出来需要时间,许多东西就少了时效性。所以我的建议是,围读还是不能放。”

  “知道啦,现在我可是社长!”孙乾明故作端庄地正襟危坐,还掏出一堆信件,显摆似的散开,“看见没,也有人给我送信了!”

  “是是是,明哥魅力无限。”刘柳在一旁帮腔。

  沈拙清好笑的拿起其中一封,面上写着:

  【喉舌投稿】英语角问题 外语系 陈筱 丛林杂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