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汉末三国:从扬州开始争霸>第122章 三方停战

身在合浦郡的郑宝本来希望自己的水军能有新的突破,可以打开新的局面。但是没想到也出师不利,只能掠夺粮草。

不过确是能源源不断的得到补给,这也相当不错了,于是他便写信让徐盛小心行事,千万不要被击溃。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处于战火之中的交州却陷入到了诡异的平静之中,只有身在暴风旋涡里的人能深切的感受到是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宁静。

距离出征也有三个月之久了,眼看着新年即将来临,看来今年也只能在外地过一个新年了。不过好在南方气候温和,虽然冬天也不至于太过于寒冷。

郑宝的思绪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个无比温馨的家里,他想念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妹妹和妻子。

在这期间,他也收到了豫章的书信。原来在十月份自己出征的时候,糜贞便刚刚怀了身孕,现在孩子也已经有三个月大了,预计等到今年七月份,就会生出他第一个孩子。

这让郑宝高兴坏了,自己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有了自己的血脉,也算是有了一丝牵挂。

郑父郑母也十分高兴,整日里都派人小心伺候着糜贞,天天对她嘘寒问暖,希望可以生出一个大胖小子来。

所以虽然现在正在交战,郑宝的心思早就已经飞回了家乡,他急迫的想见到家人。

就在这个时候,士燮也派人前来和谈。郑宝并没有拒绝,毕竟他也有此意,不过面子上也是表现的非常冷淡,以便更好的坐地起价。

士徵作为士燮的长子,此次前来和谈是非常有诚意的,他说道:“扬州刺史此番前来出兵是为了征讨残暴的朱符,而现在朱符却坐壁上观,反倒是我士氏损兵折将,不知这却是为何?”

“士氏在交州境内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既然所属交州,必然要为朱符效忠!”

“我父子在交州二十余年,一直对地方治理有佳,并未做过过分的事情。”

……

两个人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最终也达成了协议。

士氏同意把南海郡和合浦郡两郡的治理权交给扬州管理,一切人事任命皆由郑宝所控;同时俘虏的近万余人马,也交给扬州,他们的家眷也将送还至扬州。

而扬州则要释放董奉、士颂二将,并且承诺不再进攻士氏,双方组成联盟,共同抵御北部的交州刺史朱符。

这样的结果是交州刺史朱符没有预料过的,他本想来一个坐山观虎斗,却没想到这场战斗竟然草草结束。自己在其中没有获得任何的利益,这让他有点心痛,毕竟机会白白的在他眼前,却没有抓住。

不过好在士燮的实力进一步被削弱,现在和自己平分秋色。但更坏的一点是扬州的势力更加强大,双方加起来也没有他的一半实力。

又是长达一个月时间的处理政务,郑宝才慢慢的掌控了合浦郡和南海郡。至于两郡的太守人选,郑宝早有考虑,那就是现任长沙太守郭嘉。必须得要有一个文臣来处理交州复杂的情况,保证随时可以做出调整变化。

韩骥暂时接任长沙太守,郭嘉暂为合浦郡、南海郡太守,周仓、裴元绍二人辅佐,统兵六千驻守,水军统领徐盛率军两千驻扎在徐闻县,也归郭嘉调度。

经过前期的初步统计,合浦郡有户两万三千,人口九万余,南海郡有户五万八千,人口二十余万。因为没有受到黄巾之乱的波及,所以交州人口整体波动不大。

郑宝率命剩余的大军和这场战争中俘虏的士卒返回了豫章郡。

……

大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三月,在辛苦征战六个月之后,扬州刺史郑宝终于率军返回豫章郡。加上交州南海郡和合浦郡的人口,现在郑宝的势力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之多。

第一件事情,郑宝便是回家和家人团聚。在家里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糜贞,两人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有很多悄悄话要说,周围的人见状也不再打扰。

郑父、郑母也已经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一家五口整整齐齐的终于团聚了。郑月这些年也已经长成了大姑娘,郑宝准备让她和郭嘉今年就完婚。郑月听了之后脸红红的,头也不回的返回了自己的房间。

从家人的口中,郑宝也了解到这半年以来他的大舅子糜竺一直在北方为自己收购粮草和马匹,这让他的内心十分感动。虽然说自己和糜贞两个人结合,有着利益联姻的一方面考虑,但是现在成为了一家人,糜竺也大力支持自己,自己以后也会绝不吝啬,为糜氏提供帮助。

第二天早上,郑宝便回到了刺史府,听鲁肃禀报各地传来的公文。

同时还有一件要紧的事,那就是抓紧扩军,眼见着离中原大乱的时候越来越近,自己手中的兵马却只有三万余人,这让他每次出征都显得捉襟见肘。所以这次无论如何得要扩充自己的实力,近半年来,糜竺为自己收购了大量的粮草,暂时也不用担心后勤问题。

他把自己规划的扩军情况分别用书信的形式送给了周瑜、戏志才郭嘉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

并且从交州俘虏的一万人马之中挑出了六千兵马,扩充进了自己的军队之中。因为这么多人的家眷已经全部迁往豫章郡生活,所以郑宝也不担心他们的忠诚。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会慢慢的效忠自己,保卫家人。

……

因为扬州的势力越来越大,这段时间又有几个人前来投靠郑宝。

第一个便是虞翻,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在王朗遭到囚禁之后便在家不出,后来经过王朗的劝说,也投靠了郑宝。传闻他既可日行三百里,善使长矛,于经学也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

第二个便是在历史上都鼎鼎有名的张昭。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擅长隶书,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闻名又互为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