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总裁豪门>回到1973做暖男>第401章 好事连连

秋假结束了,向阳寨小学的学生们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重新返回了校园。

然而,这次回到学校却与以往假期后的开学有所不同。不仅学生们来到了学校,他们家中的爷爷奶奶、爹娘也纷纷跟随着前来。

他们口头上说是送孩子上学,但实际上每个人心底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想要亲眼目睹一下经过改建后的崭新学校。

家长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昔日那几间孤零零且破旧不堪的土坯教室已经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排整齐美观的砖瓦房。

学校的大门楼也已经建造完成,上方镶嵌着“向阳寨小学校”几个水泥雕刻而成的大字。字被精心地涂上了鲜艳的红色,显得格外醒目。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校长徐俊敏率领着 5 名老师早早地便站在校门口,热情地迎接学生们以及家长们的到来。老师们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新学期的期待和对学生们的关爱。

放假之前,学校里的老师算上徐俊敏总共才四个人。然而,经过考试招聘之后,将清风寨和沙峪口两个村考试中的第一名录用了进来。

如此一来,便确保了五个年级每一个年级都有一名专属的老师。

尽管仍然有些紧张,但相较于过去已经好了成百上千倍,起码孩子们再也不必在复式班的环境中相互干扰学习了。

被清风寨录取的老师正是牛小宝。他之所以能够被录取,或许与方明让他提前复习功课有着一定的关系。这可以算作是方明的一点儿小心思吧。

但即便如此,也只是提前告知了几天而已。如果牛小宝没有高中的知识基础,就算提前告诉一个月,恐怕也未必能够考上呢。

沙峪口村录取的这名女知青,同样也是高中毕业。她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被录取,毕竟她在大队上报的排名中处于非常靠后的位置,倒数第二名!

因此,她对向阳寨学校的校长以及大队干部的公平公正深感敬意,并暗暗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教导好自己所带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不辜负大家对她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学校特别允许家长们进校参观。当看到学校四周那快要砌完的红砖围墙时,家长们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安全感。

他们最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还是教室的窗户竟然安装上了玻璃。对于许多家长,尤其是那些大爷大娘们来说,他们以前只知道窗户是用纸糊的,哪里见过如此亮晶晶的玩意儿。

一个个家长迫不及待地趴在窗户边往里张望,清晰地看见里面的桌椅板凳。

走进教室后,更是让他们惊喜连连。这里不仅光线格外明亮,而且脚下也不再是坑凹不平的土地,取而代之的是铺满红砖的地面。整个教室看上去既干净又整洁,让人感觉十分舒适。

孩子们能够在如此良好的环境之中读书学习,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家长们再次踏入学校的操场时,更是感慨万分。

昔日的校园里,并没有专门的操场设施,仅有的只是教室后面那一小块稍加修整过的空地而已。

那时,孩子们在上体育课时只能做些简单的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或是玩一些类似顶拐拐之类的简易游戏。

然而,如今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方明的积极倡导之下,经过不懈努力,一座长达 200 米的跑道终于修建完成。

虽然依旧是由沙土铺成,但已经初见雏形,完全能够举办一场小型的跑步比赛。不仅如此,操场内部更是精心挖掘了一个沙坑,专门供学生们进行跳远和跳高训练使用。

而操场外侧则用砖头和水泥砌起了两张乒乓球台,虽说略显简陋,但无疑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锻炼乐趣。

“哎呀,咱们这学校都快赶上公社的中学啦!”一位家长惊叹不已。

“要是我们什么时候也能住进砖瓦房那就太好了!”另一位家长满怀憧憬地附和道。

方明今天也来到了这里,听到社员们的议论声,心中暗自欢喜:“快了,今年大队形势一片大好,明年就可以请龙城理工大的梁教授来帮助向阳寨设计新农村的蓝图了。到那时,大家一定会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些日子,向阳寨真可谓是喜事不断!崭新的学校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这不仅是周边村庄没有的,就算是公社的中学也绝对没有如此气派!

然而,方明仍然并不满足于此。他还琢磨着要在操场配备上单杠、双杠,再添置一副篮球架,这样一来,农村的孩子们也能够享受到只有城里的孩子才能拥有的篮球运动啦!

当方明从学校返回大队部时,任乃孝一眼就看到了他那张洋溢着春风般笑容的脸,于是高兴地问道:“你是刚从学校回来的吧?”

方明喜笑颜开地点了点头。

“我一大早就过去瞧了瞧,徐校长简直开心极了!她还跟我说,有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她一定会努力让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在公社乃至全县都名列前茅呢。”任乃孝同样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之情。

方明笑道:“我相信她一定能做到。这些年,在只有那么几个老师的情况下,两个年级挤在一个教室上课,学校的总成绩都排在了中上游,现在老师配齐了,像她那样的干劲,一定会冲到上游的位置。”

“这也是我们孩子的福气。”

冯双全满含感激地说道:“实际上,最该感谢的人应该是你方副大啊!如果不是你考虑得这么周全,哪会有今天这么好的学校?还是你有远见卓识呀!”

任乃孝紧接着附和道:“大队长,他的眼光可远不止于此哦!咱们村刚建好的那条柏油路,可是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呢!”

他口中所提及的道路,正是昔日村里通往公社的那条崎岖不平、布满坑洼的土路。

这条路不仅路面狭窄,弯道众多,甚至连牛车行驶起来都颇为困难,更别提其他车辆了。

特别是每逢降雨时节,这里便成为了泥泞不堪的重灾区,简直让人寸步难行。

想要将这样一条破旧不堪的道路修复完善,如果仅仅依靠种地所得的微薄收入,恐怕没有个十年八载的时间,根本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然而,方明却通过努力争取到了蔬菜基地项目,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大队的经济收益,更为重要的是,无需花费一分一毫,县里就主动承担起了修路的重任,并将其打造成为了最为高级的柏油马路。

“是!这要是让我们整,别说是修,想都不敢想。”冯双全深有同感:“现在好多了,以后社员们有个急病什么的需到公社卫生队去,马车驴车也敢赶的快一点,再也不怕路面不平颠颠簸簸的了!”

“方副大,我想你是不是就是专为我们向阳寨生的。”

任乃效开玩笑道:“你看,你是知青中第一个和我们向阳寨姑娘结婚的人。又是最热心关心向阳寨社员生活的人。”

“去年你打猎换来了救命粮,全村没有一个出去讨饭的。今年又给我们搞来了优良种子,秋粮取得了这么大的丰收,这在历史上可是没有过的。”

任乃孝的话说的没错。今年,向阳寨的土地虽然按照县里的计划种上了蔬菜,但仍为社员们留下一部分口粮田。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方明便拿出了空间的秋粮种子。没想到,今年的玉米,高粱的产量竟从往年的400多斤猛增到900多斤,一下子翻了一倍还要多。

秋收后,粮食分配仍然是按照人七劳三的分配模式,但平均每人分粮,包括玉米高粱大豆竟达到了400多斤,如果再加上地瓜,社员们的粮食可是历史上第一次吃不完了。

方明也没想到秋粮亩产量竟然这么高,现在库房还有不少余粮,年底分红时每人还能再分百十来斤粮食,这日子,在榆县都应该是最好的了。

“任叔,今年虽然有知青黄苟石被判刑的事,但这全是他在原籍和明华大队犯下的,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后来虽然又发生了给小猪投毒,给知青们投毒的案件,但也及时侦破了,对我们也没造成太大的影响。”

“再过一个月,我们的晋西白猪就要出栏了,每头都有300多斤。虽然刘老师为我们筛选出一些母猪种猪,但能出售的也仍有400多头,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加上其他副业,今年的分红肯定能上一块钱。”

任乃孝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分红真要是能达到一块钱,那可比城里的工人挣的还多。那我们是不是借着秋粮丰收先庆贺一下,让社员们吃上一顿肉,高兴高兴。”

“我就是这个意思,年底我们肯定要大庆一下,不但要吃好的,还要评选出各种先进进行奖励。现在我们集体做一次肉烩菜,让社员们解解馋,也是给他们鼓鼓劲!”方明面露喜色。

“大队长,韩会计,你们的意见呢?”任乃孝看向两位问道。

“完全同意!”两人异口同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