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无名诔>第101章 丹青不改(二)

  崔灵仪在荥阳城中稍加打听,便知道了华七郎的住处。这宅子正在繁华热闹之地,门前人来人往的。崔灵仪再三确认之后,才终于上前,敲响了宅子的门。

  “博陵崔灵仪,有事求见华七郎。”她说。

  大门应声打开,门里是个看起来年轻力壮的少年。“姑娘暂且等等,我去问问七哥。”他说着,先将崔灵仪让进了门,又问:“那位盲眼姑娘,是与姑娘一行来的么?”

  崔灵仪本想继续狠心下去,可她回头看了癸娘一眼,终是不忍让她在门外吹冷风。于是,她只好点了点头。

  少年见了,便对癸娘喊道:“姑娘,进来歇歇脚吧。”他说着,主动上前,扶着癸娘下了骡子,又将她搀扶进了院子。

  “二位姑娘稍等。”少年说着,便跑着去通报了。

  崔灵仪悄悄看了癸娘一眼,便又观察着周围环境。宅子不大,但从庭院里晾着的衣服数量来看,少说也住了二十人。还有些人三五成群地在屋檐下台阶上蹲着,懒洋洋地聊着天、晒着太阳。崔灵仪仔细打量了下他们的手,有人掌心有茧,应是商队护卫。还有些人,手上白嫩些,应是账房之类的人物。还有一些人……

  崔灵仪看不明白了。那些人手上粗糙,也有老茧,但生得瘦弱,不像是随行护卫,更不可能是文书账房。然而这些人此刻就坐在一处,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这宅子里,不太对劲。”正当崔灵仪思索时,她听见癸娘开了口,低声说着。

  这些日子,这还是崔灵仪第一次听到癸娘说话。“只是顺路,何必提醒?”崔灵仪垂了眼,又补了一句,“鬼神而已,我不怕。”

  “并非鬼神,”癸娘说,“其实,这宅子里干净得很,无神无鬼,只是……不太对劲。”

  崔灵仪听了,刚想再问,便见那少年又出来迎她。“二位姑娘,”少年说,“七哥请二位进屋。”

  崔灵仪看了癸娘一眼,颇有些无奈。她深知自己不可再陷入先前那般情形,可有些东西,是她自己也无法控制的。

  两人进了堂屋,便见那传言中的华七郎起身相迎。“在下华七郎。不知二位来此,有何贵干啊?”他一拱手,说。

  崔灵仪开门见山,直言道:“在下崔灵仪,贸然打扰,是想寻人。我的表妹,姓姜,扬州口音,如今二十出头,左手手腕上有一块红色胎记。她大约五年前离开扬州前往长安,不知华七郎可认得她么?”

  “扬州口音,姓姜?”华七郎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笑了,“记不得了。我平日里,也不会盯着女子的手腕瞧。”

  崔灵仪只得又掏出了怀里的书信,递给华七郎,道:“这是她的字迹。”

  华七郎有些疑惑地接过那书信,可他只看了那字迹一眼,便笑了。“哦,这字我认得,”他说着,将书信递还给崔灵仪,“这般娟秀好看的,我可是不会忘的。”

  华七郎说着,又仔细瞧了瞧,点了点头:“是了是了,定然是她的字。”他说着,又指给崔灵仪看,道:“我记得清楚,你看这个木字旁最后这一点,她总是习惯像写捺一样拖出来一些。”

  “当真?”崔灵仪愣了一愣,仔细瞧了瞧华七郎手上的信,果然如他所说。在来到这里之前,她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如今骤然听到眼前这人曾见过姜惜容,她反而不敢相信了。

  “自然当真,”华七郎笑道,“不过,那姑娘并不姓姜,而是姓杨,她还帮我的商队写过信呢。不过,这都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姓杨……”崔灵仪仔细想了想,“表姨母正是姓杨。”她越发确定了,只又忙问道:“你可知她如今在何处?”

  华七郎摇了摇头:“这便不知了。那姑娘沉默寡言,谁也不理,一天到头都不见她说一句话。我们是在官道边捡到她的,那时她都被饿晕了。醒来后问她姓名家乡,她也只说了个姓。本来,她要和我们去长安的。可是路过这河洛之地时,她却忽然说什么都不肯再走了。某一日,她趁夜里自己离开了,谁也不知她去了何处。但肯定没走官道去长安——我们不放心她,回长安的时候也打听了一下,没人见过她。”

  沉默寡言?崔灵仪觉得不对劲。她听过许妙儿口中的姜惜容,那时的她,为了鼓励许妙儿坚持下去,可是说了不少的话。怎么在这华七郎口中,她竟沉默寡言起来?

  而且,若是姜惜容当时没回长安,难道她一直在这河洛之地不成?

  崔灵仪想着,不禁又有些绝望。刚找到的线索,又断了。

  “不过姑娘,你也别急,你若真要找她,我可以帮你们。我商队里有个画匠,也曾见过那杨姑娘,我可以让她将那姑娘的模样画出来,”华七郎的确是个热心肠,“那姑娘下落不明,我一直担心着她,只可惜我忙于经商,分身乏术,无法四处去寻。若你真是她的亲人,能将她找到,那也算是我的一件功德。”

  崔灵仪连忙行礼:“多谢了。”又问:“她当初,是在哪里离开商队的?”

  华七郎想了想,回答道:“黄河边上的一家客栈……在孟津驿附近!”华七郎说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二位,请随我去见那位画匠吧。”

  他说着,便在前方带路,向后院走去。崔灵仪跟在他身后,没忍住又回头看了癸娘一眼,只见癸娘正撑着木杖向自己走来。这地方不对劲,若是让旁人看到她这样一个盲眼姑娘竟能辨别方向,不知又会生出什么祸事。想着,崔灵仪还是折了回去,扶住了癸娘。

  “这么多天了,这还是你第一次……触碰我。”

  崔灵仪听见癸娘如此低声说着,却只是装作什么都没听见……虽然,此话一出,她心尖儿上一阵酥麻,仿佛几只蚂蚁悄悄爬过,可她也只能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阿描,有客人,见一下!”华七郎高声喊着。

  “来啦!”一个轻快的女声响起,崔灵仪循声望去,只见是个身着浅青衣裳的活泼姑娘。她看起来二十六七岁的模样,脸上还带着笑容……这世道,还能笑出来的人,可不多。

  “崔姑娘,给您二位介绍一下,这是曹描,我商队里的画匠,”华七郎介绍着,又对那曹描道,“阿描,你可还记得在孟津驿附近失踪的杨姑娘么?这崔姑娘自称是杨姑娘的表姐,特意来寻她。可姐妹二人数年未见,她也不知杨姑娘的模样,还请你帮着画一幅杨姑娘的画像,方便她找人。做成了,咱们也是功德一件。”

  曹描听了,连连点头,又叹道:“杨姑娘,我可是记着呢,她生得很好看。只是她不爱说话,我们对她一无所知。她最后还悄悄地走了……唉,一个姑娘家,手无缚鸡之力还独自行走江湖,想想就替她担心。”

  崔灵仪忙问:“那位姑娘左手手腕上可有红色胎记么?”

  曹描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没注意,记不得了。”她说着,又招呼着两人:“二位进来坐吧,我正好今日得空,收拾一下,便为二位作画。”她说着,直将屋门敞开。

  崔灵仪又忙行了个礼,道了一句“多谢,”便扶着癸娘进了那屋子。华七郎见了,又对曹描嘱咐了些“好生招待”的话,这才放心离去。

  曹描引着崔灵仪与癸娘坐了下来,便又忙去准备笔墨纸砚。“我们这没有那么多颜色,只能用黑墨画就,姑娘别嫌弃。”曹描一边忙着,一边对两人笑道。

  崔灵仪扫了这屋子一眼,只见这屋子里有个箩筐,里面尽是卷起来的画。她不由得好奇起来,只看向那曹描,笑道:“没有想到,商队里也有随行的画匠。”

  曹描利索地铺好了纸,又开始研墨。“我本也跟着其他画匠描样子,但七哥觉得我画得好,能画出些新鲜东西,便把我带在身边,我画了就能给他看,也正好让我看看其他地方的新鲜图样,”曹描说着,拿起了笔,“世道艰难,可日子总要过,生意也要做。七哥待我们不薄,我们跟在七哥身边,也能过些好日子。”

  “原来如此,”崔灵仪道,“华七郎还真是个仗义的商人。”

  “唉,世道艰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了。若不是七哥仗义,我们也不会遇到杨姑娘。”曹描说着,正要作画,可门外一阵寒风吹过,吱呀一响,将这门吹开了半边,曹描刚铺好的纸也翘起来了一半。

  曹描手上正拿着笔,一时间不禁有些手忙脚乱,生怕那纸挨了那墨。崔灵仪见状,便要起身去关门,却忽听曹描娇声唤了一句:“阿姐!帮我一下嘛!”

  崔灵仪皱了皱眉:这屋里还有人?正想着,只见一姑娘从里屋走出,模样和曹描十分相像,同样穿着个浅青色的袄子,脸上也带着浅浅的笑意。

  “来了,”她笑着将门关上,又转身对曹描笑道,“平常不见你撒娇,一有事倒想起撒娇了。”

  “阿姐是在怨我不成?”曹描笑着放下了笔,重新整理好了纸张,将那纸的四角压得结结实实的。

  那女子一笑:“岂敢岂敢。”说着,她又走到曹描面前,抹了一下她的脸,道:“诶,这里怎么生出了一颗痣?我竟才发现。”

  崔灵仪闻言,也看了过去。果然,曹描的眉边有一颗细小的红痣。

  曹描笑道:“嗯?有吗?还是阿姐细心。”

  曹染放下手来,又催促道:“好啦,又在我这里撒娇。你快画吧,莫让人家等急了。”说着,那女子便又掀起帘子进屋去了。

  “这位是?”崔灵仪开口问着。

  曹描低头落笔,浅浅笑道:“是我阿姐,单名一个染字。爹娘只有我们姐妹两个,因此也没顾着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将绘画技艺教给了我们。他们去世后,我们姐妹便以技谋生,相依为命,走到哪里都要在一处。”

  哦,曹染。崔灵仪暗暗记住了那姑娘的名字。

  “令姐听着脚步虚浮,可是身体不好么?”一旁安静的癸娘忽然开口问道。

  崔灵仪有些惊讶,回头看向癸娘。癸娘面色如常,但崔灵仪知道,她一定是发现了些异样。正想着,只听曹描叹了口气,低声回答道:“阿姐……唉……早年间家里断了粮,我那时也还小,阿姐为了让我吃饱,每日都很辛苦,自己却舍不得吃。时间已久,便饿病了。如今这么久了,都没有养好。”

  “二位姐妹情深,令人动容。”崔灵仪说。

  曹描笑了:“既为姐妹,自然要互相照顾。崔姑娘千里迢迢来寻杨姑娘,也叫人感动呢。”她说着,忽而定定地瞧了瞧崔灵仪的眉眼,又笑了:“崔姑娘乍一看和杨姑娘并不相像,但细细瞧着,这眉骨走势竟与杨姑娘一模一样。血缘之亲,当真奇妙。”

  “我二人的母亲是姨表姊妹,想来这眉骨是传自我们的曾外祖母。”崔灵仪被她的目光看得不自在,只应和说着。

  曹描闻言,只是笑:“果然啊。血缘、血缘……这才是天底下最不可置疑的缘分。”她说着,笑着摇了摇头,这才又低下头去。她口中哼着小曲儿,手上却认真画着。

  崔灵仪默默地观察她作画,只见她作画极快,几乎每一笔都无需思索,落笔而下时,总能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崔灵仪不禁生出些敬佩之意来,如此果断落笔之人,甚是少见。而面前的姑娘并非什么名人大家,仅仅是官窑里一个画匠的女儿。

  不过小半个时辰,曹描便放下了笔。“好了,”她笑着,对着崔灵仪招了招手,“崔姑娘,来瞧瞧吧,这便是我记忆中杨姑娘的模样。”

  崔灵仪顾不得癸娘,连忙起身,到了桌前。低头一瞧,画纸上果然已有了一个秀气而温婉的姑娘。多年未见,她脑海中姜惜容的模样早已模糊,可如今见了这画,她竟又忽然回忆起了儿时的姜惜容来。

  的确,姜惜容的模样更像姜家的表姨夫,但是眉毛的走向,的确和自己一模一样。而今,崔灵仪望着画纸上的面孔,不由得愣了愣神,又忽而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是的,这是她!一定是她!

  “很久没见了,”崔灵仪说着,小心地对着那画上的美人伸出手去,又是一阵忍不住的自责,“她看起来,很不开心。”

  她很后悔。她当年不该在洛阳城放弃,她该继续去找她的。

  “我没见过她开心的模样。”曹描说,也伤感起来,低头看向那张画,“真不知她经历了什么。”

  崔灵仪哽咽了几分,又连忙收回手去,对着曹描深深一拜。“曹姑娘大恩大德,崔灵仪没齿难忘,”她说,“若姑娘有需要,崔灵仪定鞍前马后,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