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下旬起,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12月初某个北风凛冽的傍晚,还飘了些雪花。

  这是今冬第一场雪。

  俩人临时起意,晚餐去了一家很火的火锅店。

  那家店在商场里,人满为患。

  两个人一人一杯柠檬水,坐在店外的凳子上老老实实等号。

  李则安翻着手机,发给他两个链接,说:“设计师的三个方案都给了,你看看喜欢哪个?”

  谭既来看都没看,咬死:“灰调那个。”

  李则安喝了一口水,很无奈:“灰色系能好看吗?”

  谭既来踩一捧一:“总比黄的好。”

  前些天,他们精挑细选,最终定了一家评价很好的个人工作室。

  然而在跟设计师聊方案的时候,俩人各执一词。

  谭既来喜欢现在超流行的灰调轻奢,觉得又时尚又高级。

  李则安觉得房子小,并且老式户型客厅居中,没有直接的采光窗户,室内光线一般,因此担心灰色装完之后整体空间会很压抑,想选明亮一点的黄色或奶白色系。

  谭既来撇嘴,怼他:“现在就是黄灿灿的,有什么装修的必要?”

  李则安被他的胡搅蛮缠搅得又好气又好笑,无力争执,问设计师:“我们定灰色系的话,光线问题能解决吗?”

  设计师是个四十上下的男人。

  他的专业素养告诉他,现在流行的灰调装修确实不太适合这套老房子。

  然而他又很有眼力见地发现,这家客户的大小事宜,都是小一点的那个男生做主。

  审美这种事,客观中充斥着主观因素,没有绝对。

  他们设计师,即使有些想法,也得首先尊重客户的需求。

  所以他认真想了想,说:“色彩天然具有不同属性,如果从对比的角度来看,灰色系很难比黄色系显得更亮堂。但就灰调本身而言,也分很多种。这套的话可以采用浅灰,再增加一些亮色设计点缀,完全可以。毕竟是南北通的房子,前后家属楼也不高,无遮挡,采光不会受影响。”

  谭既来歪着头笑眯眯:“我就说可以吧。”

  李则安看着他的笑脸,投降同意。

  但是在最后的交定金的时候,设计师良心又过不去,握着李则安的手说:“一般确定基础风格和配色后,我都会做两种不同的方案供客户选择。你们这套房子,我帮你们加一种吧。”

  谭既来刚想道谢,就听见设计师说:“加一种温馨一点的。”

  温馨?

  那不就是暖黄色系?

  火锅店的店员叫到他们的号,俩人跟着引导坐到热闹的大厅。

  点完餐,很快满是红辣椒的金色铜锅就被端上来。

  等锅开的时候,谭既来把三个方案都翻了一遍,三个都设计的挺好的。

  哪怕是他一开始很抵触的黄色系,也跳出了俗套,干净清爽。

  牛油沸腾,李则安在咕嘟冒泡的汤底里涮着毛肚,问他:“喜欢哪个?”

  “我承认黄调那个也不错,”谭既来很纠结,“但是我还是想要浅灰。”

  李则安把烫好的毛肚夹到他盘子里:“那就浅灰。”

  谭既来蘸着油碟,满口爽脆,嘟囔着:“可是你不喜欢。”

  李则安又下了四颗手打牛肉丸,笑了笑:“也没有,灰色那两个,设计师都设计了跳色,细节处又运用玻璃和金属,很精致漂亮。”

  谭既来心满意足。

  京味火锅的灵魂在于原汁原味和醇香的芝麻酱,川味的火锅的灵魂在于香辛的锅底,就是过瘾。

  谭既来被辣的不行,狂吸冷空气,灌了一大口酸梅汤,然后又卷土重来。

  他埋头苦吃的时候,对面人的手机又响了几下。

  李则安拿着手机站起身,说:“这里太吵,我出去接个电话。”

  谭既来吃饭的动作瞬间僵住,抬起的眼里满是不安:“怎么了?”

  李则安人际关系非常简单,他的电话基本都是工作相关。

  但他现在在休假,为什么还会找到他身上?

  李则安觉察到他的紧张,连忙解释:“是谭斌找我。”

  谭既来皱着眉:“他找你干嘛?有案子吗?”

  李则安看着聊天记录,也拿不准对方突然找自己是要干嘛:“不知道,他神神秘秘的,非要打电话说。”

  他刚说完,手机又开始震动。

  谭既来扫了一眼:“去吧,去接电话。”

  李则安喉结滚动,飞快说:“你等我会儿,我马上回来。”

  他离开火锅店接电话。

  谭既来坐在桌子前,目光发直,盯着面前持续沸腾的牛油锅。

  飘出来的白烟带着辣气,看的久了,熏得人眼睛酸疼。

  期间店员过来了一回,帮他加了汤,暂时压制住辛辣的烟火。

  他向外看去,穿越一店顾客的脑袋,能看到玻璃墙外有个人站的笔挺。

  明明触手可及,他们日夜在一起。

  但是谭既来克制不住患得患失,好像眨一下眼睛,那个人就不见了。

  五分钟后,李则安挂断电话。

  他带着笑回来,问:“谭斌邀请我们去美国,你有兴趣吗?”

  结案后,谭斌和左伊很快离境。

  他们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假期,尤其美国不调休,圣诞节假期并不侵占正常的年假时间,谭斌加起来两个月不需要工作。

  骤然从极度忙碌变成极度清闲,谭斌在家躺了两天就受够了。

  他呼朋引伴,邀请整个暗线小组一起去他家玩。

  谭既来也是现在才知道,谭斌他爹搞IT的,公司市值九位数,还是美元。

  这个骂骂咧咧的小寸头,竟是位货真价实的超级富二代。

  他从李则安手机里看到谭斌发来的照片,什么七室四厅的山顶别墅,棕榈树下的私家泳池,还有车库里一排五颜六色的超跑,顿时大手一挥,拍板决定:“去!必须去!”

  有钱人攒局,摆明包吃包住包享受。

  不要钱的纸醉金迷,穷奢极欲,谁不去谁傻子。

  谭既来被金钱迷了心窍。

  李则安被他放光的眼神逗笑。

  他们跟谭斌商定,春节之后去找他。

  年前虽然可以,但是如果年前飞走,谭航和姜淑云肯定会奇怪——期末的日子,你去美国玩?

  毕竟这两口子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干嘛的,还以为在学校乖乖读哲学。

  跟设计师扣过几回设计细节的时间,十二月飞也似的过完。

  崭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两个人去看望陆瑶。

  她的案子已经判下来,七年有期徒刑。

  隔着玻璃打电话的时候,她很感谢谭既来和孟桐愿意写谅解书,尽管私人谅解书对严重刑事案件来说,能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但她说如果表现的好,可以狱中减刑,三十岁之前她肯定能放出来。

  那会儿她还不大,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探监时间过后,他们去秦教授家吃午饭。

  秦教授家所在小区也是个家属院,非常大,交错着不同年代的建筑,布局稍显混乱。

  尤其小区内部的道路,跟北方横平竖直的修建习惯完全相反,弯弯绕绕。

  车子在其中钻行,不一会儿谭既来就辨不清方向,震惊李则安居然没有迷路。

  老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李则安放了电话号码,带着谭既来上楼。

  见到俩人一起来,秦教授“嗬”一声:“你又跟着来了?”

  隔三差五,秦教授喊李则安来吃饭。

  每一回,他都带着谭既来。

  谭既来摊手:“给孟老师卖命,他也不包吃,我只能来啃老了。”

  秦教授回头,瞪着沙发里正在看电视的大外甥:“听见没,小谭的饭费你得出。”

  谭既来伸头,发现他一个半月不见的导师歪在沙发里吃薯片。

  听见秦教授喊他,孟桐丢下黄色包装袋,抽了张纸擦手:“跟我结的着么?又不是我的人。”

  秦教授一巴掌呼过去:“不是你学生啊?”

  孟桐被打疼了,倒吸一口气:“是是是……”

  秦舅妈听见客厅的动静,伸出脑袋喊:“小谭来啦?”

  谭既来应一声,换了拖鞋去厨房帮忙。

  几个小孩中,秦舅妈最喜欢谭既来。

  孟桐在家又懒又馋,从来不帮忙分担家务,十分刁滑。

  李则安话很少,会很懂事地默默帮忙,但秦舅妈宁愿他不懂事一点。

  只有谭既来,话又多又密,性格也好,在她做饭时插科打诨,哄的她春风满面。

  就比如现在,谭既来明明在客厅就闻到了鸡汤的味道,钻进厨房又故意吸吸鼻子,一脸期待:“哇好香啊,您炖的鸡吗?”

  肯定是啊,垃圾桶里明晃晃团着三黄鸡的包装袋。

  秦舅妈一无所察,很兴奋地揭开砂锅盖子,给他展示:“对,我十点去超市买了只土鸡,焯了水后在砂锅里炖了一个小时,除了两块香菇,什么都没放,是不是特别香。”

  谭既来点头:“嗯!超级香!真的绝了!”

  孟桐溜达过来,懒洋洋说:“香什么香啊,店员卖了她只公鸡,好喝才怪。”

  谭既来是真不懂做饭,不耻下问:“公鸡炖汤怎么了?”

  孟桐弯腰拎起垃圾桶里的包装袋:“煲汤都是用母鸡,汤鲜,你看这鸡的生产日期,明显是临期产品,店员坑她不懂,还卖的特别贵。”

  秦舅妈对着孟桐轻翻白眼,说:“什么叫店员坑我不懂,超市那都是明码标价,谁还能坑我吗?这种散养的土鸡本来就贵,但是对身体好,不像那种激素喂起来的,小孩吃了早熟。”

  八百年前辟过的谣言,在中老年人群中依旧生命力旺盛。

  谭既来努力憋笑,孟桐直接笑出声:“早熟?我们都二三十了怕什么早熟?再说超市您也得区分一下,这种就是私人卖家租了超市的柜台,店员不管你炖汤还是辣子炒,统统推销最贵的,或者推销快过期的。您今儿运气好,两个全占了。”

  秦舅妈说一句被顶一句,闷闷不乐。

  谭既来抱臂悠悠问:“孟老师,您这么懂怎么不去买菜?”

  “……”孟桐心虚,“一码归一码,我提醒舅妈买东西注意别被骗了,总没错吧。”

  秦舅妈在谭既来的帮助下,找到口子宣泄:“那是因为他早上睡到十一点才起,醒了也就只知道吃零食看电视。”

  孟桐:“我连着加班加了一周,睡个懒觉怎么了?”

  谭既来:“舅妈买菜做饭很辛苦了,买只公鸡炖汤怎么了?”

  孟桐:“……”

  秦舅妈:“就是。”

  跟李则安坐在客厅剥蒜的秦教授听他们吵嘴,也说:“光吃不干的人,没资格挑剔。”

  孟桐没趣地挠头:“我也只是提醒一下,费劲做了饭,差在食材上,多可惜。”

  秦舅妈不安地看了眼她的砂锅。

  谭既来又吸了下鼻子:“不差啊,真的好香!我一闻这味道,瞬间就饿了,恨不能先来一碗。”

  秦舅妈眼神一亮,立马拿勺子:“饿了吧,你们年轻人早上都不吃早饭,捱到中午肯定饿了,我先给你盛一碗。”

  谭既来一边推辞,一边接过碗,靠着门框吸了一口。

  “嗯!”谭既来满脸幸福,转头对李则安说,“快快快,你来尝尝,特别好喝!”

  李则安剥完手里白嫩的蒜,走过来就着碗边喝了一口。

  他在秦舅妈充满期待的目光里,学着谭既来平常眼神一亮的样子,点头肯定:“嗯!非常鲜!”

  秦舅妈有了人站台,腰杆儿更硬:“是吧,尝了都说好,就小桐毛病多。”

  孟桐扶了下眼镜:“真好喝啊?我也没吃早饭,给我一碗尝尝?”

  秦舅妈护着她的锅,没好气:“你等开饭吧。”

  孟桐:“……”

  炒菜的时候发现家里没有酱油了,秦舅妈打发孟桐去门口超市买点回来。

  孟桐拽着家居服的裤子:“我还得换衣服,怪麻烦的。让谭既来去,他方便。”

  秦舅妈晃着锅铲:“让小谭去合适吗?再说咱们院儿这么绕,他迷路了怎么办?你怎么就这么懒。”

  孟桐叹气:“我真的好累。”

  秦教授:“你每天都累。”

  孟桐磨磨叽叽懒得动,求助地看向谭既来。

  谭既来假装看不见,还伸手捞了一包他的薯片。

  孟桐总算没敢磨李则安,认命地换了衣服去买酱油。

  他走了之后,秦教授和秦舅妈在厨房忙活,把两个孩子推出去休息。

  谭既来吃着薯片,趴在阳台居高临下,看着孟桐在小区错综复杂的道路里穿行:“难怪你们俩在鬼森林不迷路,从小练出来的技能啊。”

  李则安笑了笑:“小时候没这么多楼,其实还好。那几座高楼,05年左右盖的。10年后,这个院又跟隔壁两个小区合并管理,所以才显得乱七八糟。”

  谭既来奇怪:“你不是02年就离开京市了吗,怎么什么都知道?”

  李则安微眯眼睛,又眨了几下,轻声说:“我每年回来扫墓时,都会悄悄看看舅舅和舅妈。”

  谭既来想起相认那一晚,秦教授和秦舅妈欲言又止。

  他们想问李则安为什么18岁就回了京市,却一直不来见他们。

  他们还想问小李则安到底为什么执意跟奶奶生活,是不是他们哪里做得不够好。

  又或者如果不是恰好在房子里撞见,李则安是不是永远不打算让他们知道他是谁。

  就像在鬼森林里似的,舅甥两个面对面相处两天,却是陌生人。

  这些问题,问的尴尬,答案也可能很尴尬。

  所以到了最后,谁都没提,任由这根刺扎在中间。

  谭既来能感觉到,现在秦教授还有秦舅妈对他都比对李则安熟络。

  他们对李则安,像面对一只性格冷淡的小刺猬,不知道该怎么疼爱。

  以至于11月份第一次喊他来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不确定小刺猬会不会来。

  但其实这只小刺猬,根本不冷,也没有刺。

  他只是压了太多无法言说的情绪,实际内心比谁都细都软。

  谭既来伸手覆在他手背上:“傻。”

  “是,”李则安坦然承认,慢慢说,“我不记得父母去世之前我是什么样子的人,时间太久,都模糊了。我只记得跟舅舅生活之后,相比于孟桐,我根本不会处理亲密关系。他会自然地舅舅和舅妈撒娇,会腻在他们怀里滚来滚去,会执着地索要昂贵的玩具,不给买就趴在地上耍赖,而这些我都不会,我一直都很乖很乖。”

  他目光落到楼下买酱油回来的孟桐身上,眼睛微红:“就像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跟舅妈顶嘴,习惯耍嘴皮子偷懒不去买酱油,还会在老两口忙碌的时候悠闲地吃薯片看电视……我很羡慕他,因为有人愿意宠着他。”

  谭既来抬头,对上他的眼睛:“不用羡慕别人……”

  他本来想说“我会很宠你”,但想了想,他跟李则安之间,依然是对方包容宠溺自己更多。

  谭既来开始难受,伸手抱住他。

  怀里这个人,其实一直没什人疼。

  *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写了一半,明天争取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