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乐之前在集市上买过烧饼,馄饨,今日就想买一些别的,沿着吃食摊一路走一路看。

  时乐转了一圈,才在一个摊子面前站定,这是一个卖米粉的摊子,时乐前几次来都没有见过。

  这摊子的摊主是一对夫夫,正忙得热火朝天的,见又来了一个客人,那个哥儿就招手道:“小哥儿要吃点什么,肉沫的四文一碗,纯素的三文一碗,都是骨头汤煮的。”

  时乐闻着味道都很香,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要了两碗素的,又问了一句,“可以外带吗?就在那边摆摊,一会儿吃完再送碗回来。”

  摊主顺着时乐的手看了一眼,还是同意了,“那你们吃完就赶紧送回来,刚做出来有些烫,小哥儿要不在这吃了,端一碗回去。”

  时乐想了想也觉得有理,从怀里掏出六文钱递过去,就坐到摊子侧后方的桌边等。

  不过片刻,摊主已经端着米粉过来,“小哥儿你先吃着,等你快吃完再招呼我一声,给你做另一碗。”

  时乐笑着道了声谢,低头看着面前的米粉,香味浓郁的骨头汤,翠绿的青菜,还有两块豆腐,时乐要了辣椒,红彤彤的看起来更加诱人。

  想着顾朝朗还在等着,时乐也没有耽搁,夹起一筷米粉吹凉就往嘴里塞,比在家吃饭要快上许多,匆匆吃完,时乐就端着另一碗米粉小心翼翼地往回走。

  刚走到摊子前,顾朝朗就过来接着碗,“怎么还带回来了?可有烫着,我一会儿再过去吃也是一样的。”

  时乐没搭腔,催促道:“你快尝尝,味道不错,吃完我还要去还碗筷呢。”

  顾朝朗抿了抿唇,就坐在摊子后方大口吃起来。

  时乐本想和他说话,摊子前就来了人,只得起身招呼,这会儿生意比早上更好,时乐寻思着是这会儿好些人要回家了,顺带买菜。

  时乐忙起来就没注意到顾朝朗已经吃完了,还是顾朝朗站起来往外走他才看到,匆匆给顾朝朗指了地方就低头继续忙活,好不容易生意好,半点儿耽搁不得。

  下午生意比早上好上许多,申时刚过,已经卖了两麻袋,加上正午和早上那会儿的,今天已经赚了一百四十文钱。

  还剩下三麻袋土豆,今天肯定卖不完了,想着今日生意还算好,时乐计划明天早上再来一趟,争取把它全部卖完。

  两人正坐在摊子后说着话,就看到顾向晨和明娘携手走过来,顾向晨手里还拎着竹篮。

  时乐举起手摇了摇,“明娘,你们怎么也来集市了?”

  顾朝朗也看过去,看清顾向晨的表情后他有些意外,只见顾向晨皱着眉头,但是嘴角上扬着,一时间顾朝朗有些分不清他这是高兴还是难过。

  还没等顾朝朗想明白,顾向晨夫妻俩已经过来了。

  明娘一过来就走到时乐身边,时乐见顾朝朗站起来去和顾向晨说话,就把他的凳子挪过来给明娘坐下,两人挨着肩开始说话。

  另一边的顾向晨根本等不及顾朝朗问,就咧着嘴笑道:“你嫂子怀孕三个月了,哈哈哈,我要当爹了。”

  顾朝朗愣了一下,笑着恭喜了一句,也没再问,只说到时候办满月酒记得请客。

  顾向晨声音不算小,时乐也听到了,扭头一看果然明娘红着脸点了点头。

  时乐看着明娘面色红润,笑着恭喜了几句,还关心道:“你可害喜了?我听我娘说有的人怀孕不久就会吃不下东西了。”

  明娘摇摇头:“没呢,吃得好睡得好。”突然她话音一转,“乐哥儿,你也要抓紧呀。”

  时乐挠挠头,杵着下巴道:“我俩不急呢,现在两个人也很好。”

  明娘疑惑道:“真的嘛?你家朝朗也这么想?”

  时乐余光瞥了一眼顾朝朗,又小声回道:“真的,我问过他的,我们两个人也很热闹啊!”

  明娘怔了一下才笑着道:“那可真好,不过有孩子也好,我很欢喜。”

  时乐又关心了几句,两人才说起别的事儿,不过也没有说多久,瞧着摊子前有人来,明娘和顾向晨两人就告辞离开了,说要去置办一些东西。

  时乐想了想还是扭头对顾朝朗道:“你真的不急吗?他们还在我们后面成亲呢。”

  顾朝朗想也不想就道:“这有什么急的,我们两个人过日子也很好。”

  时乐抱着手臂笑出声,“这还差不多。”家里没有长辈,伯娘她们又稍微隔着一层,还真没有催生的,时乐也觉得这个急不来。

  摊子前又来了人,时乐把这个事儿抛之脑后,忙招呼起来。

  日暮西斜,天色已晚,还剩下两麻袋土豆零几个,顾朝朗把摊子收了,两人就推着车回家了。

  翌日一早,又是早早出门,不过今天运气好,正午刚过,剩的土豆就全部卖完了,两人也舍不得在集市上吃,早早回了家。

  今年土豆种了一亩,收成不错,一共卖了二百三十文钱,时乐数了数桌上的钱,有些开心,把钱收回匣子就匆匆跑出去和顾朝朗分享。

  两人坐在院子里说了会话,就同往常一样,顾朝朗上山砍柴,时乐在家做绣活。

  翌日,春分。

  时乐一早起来就开始忙活,把侧屋里的稻种搬出来,浸种催芽。

  浸种要浸足足两天,时间短了,种子就会吸水不足,容易哑谷,浸泡太久也不行,会影响种子发芽。

  这不是什么费力的活计,顾朝朗就没有留在家里帮忙,早早去田里忙活。

  泡好种子就要育秧,得抓紧时间把耕好的田开沟,用齿耙挖高填低,保证沟里有水又不没过秧田。

  开好沟还要再施一次肥,之前细耕的时候已经整体施过一次,这次再施是为了让秧苗能长得更好。

  一忙就是两天过去,顾朝朗把浸泡好的稻种拎去田里,开始撒种,撒种倒不累,只是要注意的方面有些多,要撒得均匀,同时不能过多,多了秧苗长不大,也不能过少,少了栽秧时不够用。

  撒完种也意味着新的活计开始了,育秧大约要二十天,秧田要一直保持晴天沟里满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这样才适合秧苗生长,不会晒死或者淹死。

  从这天开始,顾朝朗开始一天三趟往田里跑,田沟就那么宽,家家户户田里都要用水,越靠近田沟上游的越能先把自家的田灌满水。

  但是也不能一直堵着沟,后面还有那么多人等着,要是一直堵着,后头的人可不管你够不够,都要把沟挖开。

  每年的这个时候和晒谷的时候,都是村子里吵架打架开始的时候。

  顾朝朗家的田好巧不巧就在中间,给他忙活得够呛,忙完自家的,还要绕道去瞧一瞧赵大伯家的,虽说村里人怜弱的多,难免也有个别欺软怕硬的,还是要看过才放心。

  这一忙就是十几天,转眼就是清明节,因着田地里的活计忙,两家人这次就没有一起去上坟,所以只有时乐和顾朝朗两人。

  一大早,时乐就开始准备上坟要带的东西,香烛纸钱,茶酒糕点一样也不能少,除了糕点是时乐做的,剩下的都是昨日他去镇上买的。

  时乐今日做的糕点倒不是别的,正是清明节必备的青团。

  艾叶是一大早现摘的嫩叶,十分新鲜,放进锅里加水煮软,然后迅速捞出过凉水,等艾叶放凉,挤干水分剁碎。

  热锅烧油,倒入剁碎的艾叶炒出香味,然后往里头倒入清水,还可以放一块糖进去,等糖煮化,倒入调好的糯米粉水,煮至粘稠。

  盆里放糯米饭和少量粘米粉,倒入熬好的艾叶熟浆,搅拌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接下来就是包馅。

  时乐今天准备了两种馅儿,一个是甜口的花生芝麻馅,花生加盐炒熟,芝麻炒熟,然后趁花生还没有凉透给花生去皮,捣碎,和芝麻混在一起,加入磨碎的糖粉。

  另一个是咸口的春笋肉沫馅,锅里加水烧开,倒入切成丁的春笋,烫上片刻就可以捞出,随后热油炒肉沫,炒香后加入春笋,盐和酱油调味。

  包青团和包包子有些像,揪一个面剂子搓圆,用手指压成碗状,中间加入馅料,边缘捏薄往里封口,然后搓成圆球状,最后一步就是上锅蒸熟。

  蒸青团的时间时乐把饭也煮上,又做了两个菜,一个青椒炒肉,一个凉拌茄子。

  顾朝朗去河边折了几根柳枝,等时乐收好东西,两人就上了山。

  顾朝朗还带了柴刀,想着来一次山上不容易,一会儿就在附近砍些柴火回去。

  时乐来过几次已经十分熟悉路线,一边走一边瞧路边有什么能吃的野菜,一会儿回家的时候顺便摘一些,顾朝朗就背着竹筐跟在后头。

  来到坟地,时乐站在顾朝朗身后扶着竹筐,等顾朝朗卸下来,两人就忙活开了。

  顾朝朗先从上往下开始插柳枝和点香,时乐则把备好的吃食放进小竹篮里,倒好茶酒,拿上纸钱,等顾朝朗忙完过来,两人就开始祭祖。

  一一祭祀完毕,又看着纸钱烧过,往上头浇了水,顾朝朗才找了个空旷的地方垒了一个土灶,时乐把饭菜热了,两人席地而坐开始吃饭。

  他们今日来得早,吃完饭也不过正午,时乐把东西收到篮子里,顾朝朗拿上竹筐和柴刀寻了个地方砍柴,时乐一个人待着有些无聊,便跟在顾朝朗后头打转。

  顾朝朗也不管他,寻了个平地把竹筐放下,就开始砍柴,还没砍一半,就听到时乐叫他。

  时乐本来是跟在顾朝朗背后,又嫌无聊,就在周围打转,结果就看到路下方有一丛眼熟的草。

  “朗哥,你快来看,这是兰草吗?”

  时乐喊完就兴冲冲地下去,蹲在那丛草旁边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还发现了一个小花苞。

  顾朝朗在上方已经呆在了原地,两人成亲半年多,时乐叫他名字的时候都不多,毕竟家里就俩人,不用喊也知道是在和他说话,更别说叫他“朗哥”了。

  顾朝朗好半晌没缓过来,耳后根已经红透了,直到时乐又喊了他一声,他才回过神,应了一声,顺着时乐的声音来处去。

  时乐等了好久才看见顾朝朗过来,疑惑道:“你怎么这么慢?”也不等他回答,就催促道:“快来看快来看。”

  顾朝朗还没走近,就回道:“是兰草,你要挖一株回家吗?”

  时乐连连点头,充满期待地看着顾朝朗。

  顾朝朗自然也不会拒绝他,“先等一等,等我们要回家的时候我再来挖,这样养活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