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240章 大案巨典天下惊(二)

确定好了这一切。大家就开始为参加置勘院的人选争论起来。这等大案,当然要选择重臣审断。

首先被推举出来就是知开封府范纯礼,范纯礼被推举出来赵佶一点也不吃惊。范纯礼是范仲淹的儿子,这个名头就使得范纯礼天然得到台谏的信任。再加上范纯礼知开封府的职务,使他成为除了三法司官吏以外平日里接触刑律最多的人,而且范家诸子,在朝中一向以公正闻名,让范纯礼去审断此案,也能服众。

赵佶说道:“如此就以范卿权判置勘院,再召六路发运使蔡京为置勘院判官,一道参与置勘院。”

赵佶当然要在置勘院里安排个自己人,肯定不能任由一帮文官自己来弄,蔡京对自己的意图把握的最准确,而且确实是博学多才,就算是和他们打嘴仗,赵佶相信蔡京也不会落于下风的。

但是很明显,蔡京的人缘并不好,和吕惠卿一样了,蔡京也是属于两面三刀,被朝臣认为是人品极差的那类人,当年司马光掌权,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臣僚们都担心太急迫,只有蔡京如约,使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没一人违反。他到政事堂向司马光汇报,司马光高兴地说:“若人人奉法如君,有什么行不通!”

等到章惇拜相,蔡京对章惇说:“按熙宁役法实行,还有什么可议论的?”章惇同意,于是决定采用雇役法。差役雇役两法,司马光、章惇不同。十年间蔡京再历此事,易如反掌,蔡京与他们两人互相依仗而成就此事,被士大夫认为首鼠两端,人品败坏。

苏辙就认为蔡京虽然历任地方,但是并没有法司经历,也不通刑名律法,请求赵佶更换人选。

赵佶说道:“蔡京博学多才,精通经义,且曾任知开封府,于刑名亦是精通,吾以为蔡京可用之!”赵佶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蔡京算是自己派到置勘院的人,现在的赵佶,已经不是刚刚即位的赵佶了,通过对西贼的用兵,整顿都门禁军和皇城司,赵佶算是初步抓稳了枪杆子。

握紧了禁军的赵佶,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处理大事了。这个案子必须按照赵佶的意志来进行,蔡京一定要进入置勘院,他要代表赵佶的意志。

见赵佶如此强硬,一众臣子们也就不再纠结于此了,按照置勘院的规则,除了判置勘院和判官外,置勘院还设置了三名推官一道审理案件,推官的选拔标准就比较宽泛了,一般来说推官要么从馆阁学士中选取精通刑名的,要么直接从州县监司里抽调精通刑名的官吏。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终于决定由殿中侍御史知杂事赵挺之、国子祭酒兼判太学范致虚、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郑居中为置勘院推官,赵佶当场写下词头,令知制诰草诏。

与此同时,仙源县,梁师成带着翰林医官来到郑侠的住所,令翰林医官为郑侠诊治并且赏赐御药后,梁师成屏退所有外人,对郑侠说道:“郑提刑,咱家奉官家之命前来探望郑提刑,官家想问问郑提刑,有什么话或者东西要代为转奏的吗?”

郑侠半晌无言,就在梁师成以为郑侠没有什么东西要梁师成转交的,准备离开回京复命的时候,郑侠突然问道:“传闻梁都知是苏学士出子,不知是否真实。”

自从梁师成发迹以来,总是以苏轼出子自居,苏轼也从未对此做过回应,也不知道是否是默认此事。郑侠突然问道这个问题,让梁师成有些诧异,梁师成说道:“此事也是听家母言及的。”

郑侠点点头,说道:“梁都知此来,是否和童都知一道回东京?”

郑侠对宫内大珰之间的关系并不了解,他不知道梁师成和童贯之间关系极差,梁师成一向以文士自居,也写的一笔好字,算是太监中文化水平较高的,童贯身材魁梧,号称铜皮铁骨,一直以成为李宪那样的太监为志向,双方多有龃龉,并不和睦。

而且此次梁师成是奉赵佶命令专程探望郑侠了,他也清楚,太监的权力地位就来自于皇帝,他不像童贯,可以操持武事,一旦离开过久,被其他太监顶替了位置,那就得不偿失了。梁师成笑着说道:“郑提刑,咱家是奉官家命专程探望的,自然要立马回京复命的。”

郑侠这才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用火漆封好的盒子,对梁师成说道:“此物极机密,还望都知代为转交官家,这里面就是孔家为何要伏杀下官的的原因。”

听闻此事,梁师成也知道事情重大,赶紧收好后问道:“郑提刑还有什么要代为转奏的吗?”

郑侠摇摇头,梁师成说道:“那咱家就立刻启程回京,将此物转交官家。”

梁师成赶紧召集自己带的班直,立刻启程赶回东京,他前脚刚走,童贯就来到郑侠的住所,想要从郑侠手中得知孔家为何要伏杀他。

童贯说道:“郑提刑,官家有令设置勘院专司本案,令咱家将一应人犯和证据押赴东京候审,不知郑提刑手中可有要咱家转交的东西?”

郑侠说道:“本官要说得,已经托梁都知代为转奏了。”

童贯大为关火,自己在仙源所有脏活都干了,梁师成跑来传个旨,送个药,就把最重要的物证取得了,难怪这贼厮鸟马不停蹄的要赶回东京,原来是赶着去表功呢!

童贯虽然生气,但是也知道,梁师成在赵佶心里比自己地位高多了,他更不敢去拦截梁师成,毕竟他可是有皇命在身的,只是没有取得郑侠手里的物证,案子又交置勘院去审理了,自己忙前忙后,成了橘子里的蒜瓣,局外人,这令童贯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童贯阴恻恻的对郑侠说道:“郑提刑果然是好谋算啊,搭上了梁都知,这下直达御前。咱家恭祝郑提刑早日宣麻拜相!”

说罢一甩袍袖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