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174章 帝京岂容宵小乱

送走了蔡京,赵佶准备继续批阅劄子。梁师成回来后向赵佶奏道:“官家,童都知回来了。”

赵佶将童贯唤进来,童贯进来后,抹着眼泪说道:“官家,臣终于得见天颜,臣以后再也不离开官家了,臣要伺候官家一辈子。“

看的梁师成在后面直抽抽,心想你以后要是天天留在官家身边,那还有我的活路啊?你不是喜欢在陕西监军吗?怎么现在不愿意到陕西去了。

赵佶笑道:“你是李宪的弟子,想来是知兵的,在这禁中有何用武之地?”

童贯赶紧说道:“官家,臣哪里算得什么知兵啊!臣只想在官家身边伺候,就是做个小黄门也是好的。”

赵佶哈哈笑道:“你童都知这样高品的小黄门吾可用不起!种师中从选了五百诸路硬探,你可带回来?你看怎么样?”

说道这个,童贯可算找到长处了,开始向赵佶表功了,这五百硬探都是童贯一个一个挑选过的,都是西军中的好汉,绝对的可用。赵佶也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童贯的军事才能,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有,但是和种师中、种师道比起来,聊胜于无罢了。

而且童贯自身的经验都来自于西军,对付西贼,他还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但是一旦换一个对手,不管是契丹还是女真,而且后来的童贯,已经被契丹、女真吓破了胆,根本不敢和他们对抗,但是赵佶想着,对付些地痞流氓,想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赵佶问道:“这些硬探近身格斗可好?他们可善于在城里搜索追踪?”

童贯说道:“这些硬探的功夫绝对算得上上佳,就是西贼中的好手也不能一对一战胜,至于侦察搜索,都是他们干惯了的,只要稍加熟悉,臣想应是无碍的。”

赵佶点点头,调这些硬探来,一来是充实皇城司的力量,现在的皇城司,实力已经大不如前,抽调西军中的好手,增强皇城司的力量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对于东京城里的鬼樊楼,由来已久,历代知开封府也不乏能臣,但是对这鬼樊楼都是听之任之,实在闹得不成样子,才加以打击,只要让他们不太猖狂就行。

陆游曾经记载过: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京师有多广阔,这鬼樊楼就有多大,里面四通八达,如同一个地下城市。小孩在里面成长,接受“前辈们”的教导,三观都被扭曲,男孩成为乞讨者或扒手,长大后就是鬼樊楼的新一批干将;女孩命运更悲惨,听话的卖到上面的青楼,不听话的就留在地下,同样做的是烟花买卖。

历代的开封知府,也不是没想过彻底铲除鬼樊楼,但是都难以成功,究其原因,无外乎五点。

第一个难点,嫌疑犯长居于此,很熟悉里面的地形,深谙“敌来我跑,敌退我回”那一套,不熟地形的执法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

第二个难点,上方就是京师,不可在地下使用重型武器;

第三个难点,开封府地下除了渠道,还有战国时期的古城,民谣这么说“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无疑加大了难度;

第四个难点,虽然鬼樊楼里犯罪分子很多,但更多的还是无家可归的穷苦百姓。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是嫌犯的人质,执法人员投鼠忌器,不敢逼得太狠;

第五个难点,如果清剿成功,那么里面的百姓怎么处理?这么多人突然间出现,朝廷管不了或者不愿管他们的衣食住行,将会造成更大的治安危机。

所以只能听之任之。而这些人也很识相,拐带孩子只找民间长相出众的,绝不找官宦人家的;犯事儿也只敢犯民间,不敢沾官府。

大部分的开封知府,也不过在这个岗位上干个三四年罢了,大部分人眼睛都是向上盯着的,对于无忧洞里这些事,只要不太过分,也就得过且过了。但是赵佶不这么看,无忧洞的存在就是对他最大的嘲讽,自己号称天子,口含天宪,但是这帮人就在自己眼皮子这么猖狂,赵佶绝对不能容忍。

人贩子总是最令人讨厌的。赵佶如今疏浚运河,开垦土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若是征发百姓,赵佶还是有些于心不忍,不管是差役法还是募役法,百姓被官府拉来疏浚运河,肯定是要受到摧残的,就算是官员们操守好,可是这些衙门小吏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想方设法盘剥百姓,才不会管他们的死活。

若是用罪犯去修河,尤其是无忧洞里这些人渣去修河,赵佶心里就没有任何负担了。而且通过此举,展示皇城司的能力,更是展示赵佶作为皇帝的能力。也能买好百姓,树立自己这个官家的威望,对自己以后施政也是有好处的。

所谓无忧洞,其实就是东京城下的排水系统,开封地势低平,为了防止内涝,城下修建的大量的排水沟渠。开封地面明渠有“八字水口”:“内外八厢创制八字水口,通流雨水入渠甚利”,地下则是“汴都地广平,赖沟渠以行水潦。没想到最后竟成为这些罪犯的无忧洞,这是赵佶不能容忍的。

赵佶将童贯留在垂拱殿,同时命人去叫高俅,赵佶对童贯说道:“你有带兵之才,这点吾知道。既然不愿出外,就在东京,执掌皇城司,也是好的,童贯,知道吾想要什么样的皇城司吗?”

童贯赶紧说道:“请官家示下!”

赵佶起身,走到童贯身边说道:“皇城司是吾的腹心爪牙,祖宗用之,采听明远,每边阃之事,纤悉必知。伺察公事,民间细务一例以闻。”赵佶顿了一下,盯着童贯说道:“这是祖宗之法,你明白吗?”

童贯赶紧说道:‘臣明白了!“

高俅已经到了,正在垂拱殿外唱名,赵佶坐回御案,让高俅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