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147章 召对外臣问短长(二)

赵佶这才记起赵挺之还在等候,连忙说道:“请赵挺之进来吧!”

赵挺之进来对着赵佶行礼,赵挺之已经不小了,现在也六十岁了,宦海沉浮多年的他,已经是满脸风霜。赵挺之也算是老牌台谏打手了,作为继韩忠彦、曾布后唯一能和蔡京扳手腕的宰相,赵挺之后来确是非常强硬,要求赵佶贬谪蔡京,但是那会的赵佶,哪里听得进这些忠言,早就被蔡京的丰亨裕大所迷惑,赵挺之得不到赵佶的支持,只得黯然罢相。

关于赵挺之,最着名的就是他的苏轼的公案,当年赵挺之为德州通判,推行市易法,黄庭坚与之意见相左,。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曾经给自己的朋友苏轼写信抱怨此事,吐槽赵挺之。等到第二年赵挺之到东京召试馆职时,苏轼正好是翰林学士,掌管此事,苏轼直接表示:“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赵挺之于是落选。

赵挺之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当即研究苏轼草拟的诏书制诰等,弹劾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这个罪名可不小,要是坐实的话,那可比乌台诗案要严重的多,但是彼时赵挺之一介州县小吏,拿着断章取义的一句话,就想弹劾当朝翰林学士知制诰,无异于自寻死路,找了一个理由就将赵挺之外放了。

赵挺之的特点就是心眼小,而且记仇,有仇当场就报,绝不过夜。这也是他的性格特点,要不然也不会直接弹劾范纯礼了。

赵佶笑着问道:“卿提刑两浙,有所得乎?”

赵挺之说道:“官家,臣提刑两浙,所历案件以百千计,两浙之地,豪族聚集,百姓生计艰难,流民遍地,非是国家之福也。”

赵佶问道:“两浙尚称富庶,何以流民遍地?”

赵挺之说道:“官家,两浙固然富庶,可是与百姓何干?豪门大族不仅兼并土地,而且州县小吏,尽为之驱使,百姓就算是有冤情上告,何求公平二字?朝廷派出的州县官员,要么与之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要么就被这些州县小吏架空,所谓朝廷王法,不过是他们世家大族欺压小民的工具罢了。”

赵佶勃然大怒,但是转念一想,其实这些事情不应该是正常的吗。本朝削平南方,本来就没有经历过多大的战事,吴越等国甚至是主动归降的,当时的朝廷为了安稳地方,也就没有对他们加以铲除,反而对他们加以笼络,再加上南方本就文风鼎盛,科举兴盛,南方官吏在大宋朝廷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他们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为自己的家族兼并土地提供方便,兼并来的土地又为他们的子弟读书和在仕途上晋升提供资源,政治资源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在南方形成了一个个大家族,他们家中读书不成的要么去经商挣钱,要么充当衙门小吏,在当地维护本家族的利益,读书上进的就参加科举入仕,家族会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甚至家族之间互相联姻,结成政治团伙,在朝廷上互相守望相助。

王安石之所以会提出青苗法,本质上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这下可算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在方方面面利用青苗法的种种漏洞破坏青苗法,另一方面在朝廷上制造声势,要求废除青苗法。他们还提出了主佃相资,各取所需的说法。

所谓主佃相资,其实就是地主在生产关系中转变为出租方,农民在生产关系中转变为租借方,农民在支付适量报酬的情况下,从地主手中租出土地,掌握一定时期内的土地使用权,并且通过使用创造社会财富。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基础,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全剥离。地主作为土地资源享有者,自然会牢牢掌控着土地的所有权。而农民租借土地,租借的是使用权。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土地兼并辩护,土地作为现在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还不是牢牢掌握在地主手里。

赵佶明白,后来的方腊起义与此事不无关系,但是眼下还顾不得这事,处理北方的水利才是真的。赵佶说道:“卿言是谋国之言。吾会思之,此次召卿前来,是有其他事。朝廷准备动用免役助役钱,在河北诸路择一路兴修水利,朝廷此次拨出巨款,在北方兴修水利,是为了在北方增加粮食产量,减轻漕运负担,可是数百万的国帑,拨到州县去,到底有几分会用到水利上,吾心里实在是没底。”

看着赵挺之准备说话,赵佶摆摆手继续说道:“此事中枢督促工部、都水监制定方案,三司拨款,州县负责施工,吾准备从台谏抽调一批御史,到河北去,专门负责督察此事,要让朝廷的钱用到实处,百姓真的受益。但是台谏御史,毕竟久在中枢,对地方事务并不熟悉,卿久历地方,熟稔诸事,政事堂诸公认为卿足矣任行台都御史,督察此事,保证国帑不浪费!”

为了赵挺之能更好的办事,赵佶祭出了张太岳的法宝,考成法,所谓考成法,一是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办事的先后顺序和完成期限。二是在各衙门分置三本账簿,一本按月记载一切发文、收文、计划、章程,作为底本.月末复制两本账簿.其中一本送各科备注,到月终时将实行了的事注销.另一本则送政事堂查考。三是实行层层的督察制度,“州县稽迟者,部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台谏举之;台谏容隐欺蔽者,政事堂举之。

层层考核,对官吏实行随时考成,以责吏治。这样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反正台谏的疯狗不咬你们就得烦我,那就把他们放出来咬官员,逼迫他们行动起来。听了赵佶话,赵挺之说道:“官家大才,臣等不如。”

赵佶笑笑说道:“这也只是吾一时之思,卿此去,可在河北试行,若是可行,就推行全国。吾除卿为殿中侍御史知杂事,河北观察使。”

赵挺之领命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