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宣和轶事>第140章 官家亦是不自由

随着朝廷的事情少了赵佶呆在后宫的时间就多了,王皇后的肚子也大了起来,赵佶也经常看望王皇后,王皇后还特别贴心的为他介绍了郑氏,希望赵佶多宠幸郑氏。

其实赵佶对郑氏也不算陌生,郑氏和王皇后都是已故向太后身边人,也都是向太后派给赵佶的,郑氏原本是钦圣宪肃皇后向氏宫里的女官首领,在宋徽宗还是端王的时候,宋徽宗每次来到向太后的慈德宫请安,向太后都命令郑氏与王氏两位女官在宋徽宗身边侍奉侍候。后来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就将两人赐给了宋徽宗。郑氏的弟弟就是郑居中,也算得上比较有潜力的官员。而且郑氏和刘娘子一样,是后宫中的才女,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

王皇后和她本来就关系匪浅,故而向赵佶极力推荐她,同时王皇后还说到关于自己两位寡嫂的问题,说道这个问题,赵佶自己也是头大,自己的便宜哥哥在位时间不长,可是后宫的事情可不少,拍几部甄嬛传是绰绰有余的。

现在自己宫里还有两位哲宗皇帝的皇后,一位是元佑皇后孟氏,另一位是元符皇后刘氏。孟氏是高太后和向太后为哲宗皇帝选定的皇后。当年孟氏才十六岁。太皇太后高氏和宋哲宗嫡母皇太后向氏都很喜爱她,教给她宫中礼仪。

元佑七年,太皇太后高氏谕令宰相说:“孟氏能执行妇礼,应当正位立为皇后。”又命学士拟旨。宋哲宗亲自到文德殿立她为皇后。太皇太后高氏对宋哲宗说:“得到贤惠的内助,不是件小事。”进封孟氏的父亲合门祗候孟在为崇仪使、荣州刺史,孟氏的母亲王氏为华原郡君。

但是随着高太后去世,哲宗皇帝亲政,开始绍圣,尽废高太后执政时期的各项法条,自然对高太后为自己选立的这位皇后不太满意。而且当时哲宗自己也有宠爱的妃子就是后来的元符皇后刘氏。本来虽然哲宗就算不喜欢孟皇后,也绝对不会把孟皇后怎么样。

但是刘氏可不这么想,她就是想谋取皇后的位置,而且作为女人,看看到大宋自从刘太后起,曹太后、高太后、向太后相继垂帘,当然想坐上皇后的宝座,以后好过过垂帘听政的瘾,于是炮制了宫廷巫蛊大案。

绍圣三年,孟氏所生之女福庆公主重病,药石罔效,孟氏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由于符水之事向为宫中禁忌,孟氏大惊失色,命将符水藏之,等到哲宗到时,再一一说明原委,本来哲宗也认为是人之常情,并不怪罪。不料于公主病逝后,孟氏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氏及公主祈福,此事正落人口实。得到哲宗专宠的刘婕妤趁此机会,将前后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在哲宗面前搬弄是非,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皇帝。哲宗听说后也开始怀疑起来,命梁从政、苏珪调查此案。在宰相章惇和刘婕妤的授意下,他们逮捕了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并将这些人刑求逼供,史载“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太监、宫女们不愿诬蔑孟皇后,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最后,梁从政等人不得不伪造供词,才让哲宗相信孟皇后图谋不轨,在酷刑之下,孟氏的罪名被罗织出来。其后位于是被废(即废孟氏皇后之位),将她安置在被废妃嫔出家所居的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废掉孟氏后,刘氏如愿坐上皇后宝座,志得意满,怎料天不遂人愿,刘氏所生的哲宗皇帝独子仅两个月就早夭,哲宗皇帝也因为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向太后垂帘,立马为孟氏复位,称元佑皇后,向太后对刘氏是没有任何好感的。

然后赵佶继位,刘氏的美梦也就到此结束的。对于刘氏,赵佶也是非常不满。他对这种用巫蛊之事挑动宫斗是深恶痛绝,这种事情事无法证伪的,一旦发生,宁可枉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个的。刘氏用这种卑劣的手法,确实是让赵佶不齿。

而且刘氏确实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原主对刘氏还是不错的,但是她并不安分。崇宁二年二月初五,赵佶破例尊皇嫂元符皇后为元符太后,居崇恩宫。然而刘太后仍不安分守己,野心勃勃,再次兴风作浪,百般干预朝政,并在宋徽宗生病时企图垂帘听政,掌握大权,激起群臣不满。政和三年二月,宋徽宗打算废黜刘太后,与宰相辅臣商议后,安排婢仆们对她恐吓辱骂,致使她用帘钩自缢而死。

刘氏可以说得上是蛇蝎美人了,宋史对她的评价是:有盛宠,能顺意奉两宫。时孟后位中宫,后不循列妾礼,且阴造奇语以售谤,内侍郝随、刘友端为之用。孟后既废,后竟代焉。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坐窜。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明年,尊为太后,名宫崇恩。帝缘哲宗故,曲加恩礼,后以是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

对于这种人,赵佶的太了解不过了,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主,不知道天高地厚,总觉得自己能掌控局势。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认清形势,别乱说乱动。

赵佶对王皇后说道:“两位皇嫂的事情,你是后宫之主,看着安排就好,但是元佑皇后是祖母和大行皇太后择立,被废天下冤之,于礼也当更重!”其实不用赵佶交代,王皇后也会更偏向孟皇后的,因为王皇后就是向太后的身边人,自然对孟皇后更加亲近,至于当年的巫蛊案,谁都知道怎么回事。

赵佶再把梁从政叫来,当年的巫蛊案,他可是出了大力的,赵佶说道:“当年的巫蛊案,到底怎么回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过既然是先帝钦定的,吾也就不再追究了,毕竟要保全先帝的脸面,你去告诉刘氏,她若安分守己,吾自当她做皇嫂敬重,若是得寸进尺,休怪吾不讲情面!”梁从政赶紧答应下来,去转告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