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五十四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崔氏这边平静的接手管家的差使, 心底对二房弟妹酷爱揽权存着几分鄙夷,又不能明里表现出来。

  听说这位弟妹在家中也是有些能耐,管家理事, 嫁到荣国府被自己压一头,心里肯定不服气。

  崔氏也是满心无奈, 若是她父亲还在朝, 或者出身高点, 兴许还能压住那边。管家本来就不是个清闲差使, 崔氏是不得不管,她是长房长媳,有些规矩不得不守, 让二房把持家业,迟早会出事。

  老太太也是这个意思, 早就和崔氏透露过, 二房弟妹只是暂时理家,前儿怀着哥儿时让安心养胎, 总有一天要交回给大房。

  崔氏是真想不明白,难不成二弟妹就这么舍不得管家的权力,就连怀着孩子的身子都不顾,她那时的身子可撑不住。

  兴许老二家胎像比自己稳当, 所以才觉得无妨吧?

  贾赦可是开心,人逢喜事精神爽, 从宫里回来,满脸堆笑,抱着二儿子香一口。

  崔氏忙上前道:“大爷怎么这么高兴?”

  贾赦放下老二, 告诉妻子一个好消息:“今日圣上夸奖我了, 还说让掌事公公记着, 林姑爷丧期一满就把他叫回京城。”

  崔氏听了也是一喜,赶紧催贾赦:“这可是双喜临门,爷快去告诉老太太!”

  贾赦把今日进宫的前后都和贾母仔细说来,贾母听完满脸都是欣慰,先前一直担心大儿子会败家,没想到,不求他能办成什么大事,没招圣上厌烦,还能得夸奖,实属意外。

  况且听贾赦的说法,圣上十分挂念女婿林如海。

  说句不好听的,林如海把该守的孝期都守了,将来只要不出大事,官场一路通途,又得圣心,肯定是有大造化。

  荣国府的风向就跟着老太太走,现在贾赦办事妥当,贾母也更喜欢能说会道的贾瑚,阖家又是大奶奶做主,风往大房吹,草往大房倒。

  ……

  京城里这么多人念着林如海,他想归隐是不可能的。

  丧期才到,宫中的旨意又一次送到林家,只是这一回没有掌事公公顺路办差,只是寻常的要守孝官员返朝的诏命。

  林如海和贾敏慢吞吞收拾行李,再慢悠悠路上耽搁来耽搁去,花了三个来月,那一年九月里,才到京城。

  林如海正好过了二十四周岁,贾敏也有二十二了。

  才一下船,夫妻二人就看见,贾赦站在码头上,清出一片空场,他穿着的披风不知是什么材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别有一种特殊的光泽。

  兴许是老太太见他出来接妹妹和妹夫,特意赏的。

  贾赦笑得见牙不见眼,上前拍拍林如海,表示亲昵:“可算把你们盼进京了!”

  贾赦叽叽咕咕开始向妹子和妹夫炫耀他的‘丰功伟绩’。

  “先前圣上就说等你这回母丧一满,就把你召进京城,我瞧着日子差不多,怕吏部那边忘记,特意托人送礼提醒一回,不知你们二人得了旨意时,惊不惊喜!”

  呵呵!

  林如海嘴角僵硬的翘起,这还真是惊喜又意外,他客套的答应一句:“多谢大哥哥关照。”

  贾赦又是那种老成的语调,安慰阔别京城许久的妹夫林如海:“无事,虽说你离了京城这些年,但你是我妹夫,我会罩着你的,只管把一颗心都放回肚子里。”

  林如海略显无语,贾赦只要将来不惹出事情就是万幸,况且贾赦那等罩人的做派,林如海承受不来。

  这辈子这位舅兄怎么对自己这么好,他的好意,林如海真是心领了。不用再多啦!希望贾赦把这份好意多分点给老婆孩子,别做那种随便嫁女儿的事。

  贾敏已经上了马车,贾赦非要和林如海一车回去,纠结间,苏家眼熟的管事的过来拜会:

  “林探花,我家大人今日当值 ,特意着小人来迎候。”

  林如海微笑点头:“替我谢过你家大人,而今我要先往岳家去,明日必定登门拜访。”

  贾赦咕哝一声,“当差的还真是忙,我家老二今日当差,所以也没有来。”

  说着二人乘着一辆车,贾赦一路上还给林如海讲了讲京中现在的局势。这几年六部大人都换过一遭,礼部的黄尚书没动,其它尚书都换了人选。

  先前那个在工部呆了好些年的老尚书,前年驾鹤西去,圣上还命太子和两个皇子亲自登门吊唁。

  林如海默默听着,贾赦讲的头头是道,担心他不懂,还要加上一些分析,可见是认真琢磨过的。怪不得舅兄也能有模有样当差,还真是下了心思。

  所以贾赦也好,贾政也罢,都不是傻的,前世就是一个被一时的繁盛迷了眼,年纪渐长少了谨慎,懒得操心,一家子烂下去。

  进到府上,贾母一见女儿就和小时候一样揽过去,抱着哭了一场,狠狠发泄一回,方才露出笑容。

  “长高了,长高了!”

  崔氏跟着哭湿了半张帕子,红着眼也笑起来:“我瞧着容貌倒是没怎么变,换身衣裳,我们妹妹,还是十六七的小姑娘。”

  贾瑚领着两个小弟凑过去,贾敏一把将他揽在怀中。

  贾瑚煞有介事道:“我看着姑姑就是以前那个模样,一点儿也没变。”

  贾母笑他,“你那时候只得三岁,能记得什么?”

  贾瑚鼓着脸,坚持己见,“我记得的,一直记得姑姑和姑父的样子。”

  贾敏伸手比了比贾瑚的身高,笑眯眯道:“我们瑚哥儿变得最多,都是个小大人了!”

  既然是大人,贾瑚也规规矩矩见礼:“见过姑姑、姑父!”

  然后又摆出大哥的架势,招呼贾珠和贾琏:“珠儿、琏儿,这就是我和你们说的姑姑和姑父,快来见礼。”

  贾珠四岁多,也很会说话,贾琏两岁不到,难得他说话口齿清晰,也跟着两个哥哥后面,脆生生的叫姑姑。

  还不等长辈细问,贾瑚就忙着在姑父和姑姑跟前献宝,尤其是他一直崇拜的林姑父。

  “林姑父,我今年学打拳了,学会一套。”

  贾瑚握着拳头就要掩饰,听说林姑父不会这个,贾瑚就更骄傲了。

  崔氏赶紧一把将人来疯的儿子按住:“好好好,一会儿去场院里演给你姑父看。”

  贾敏环顾四周,发现少了二房,二哥还在当差没回来,二嫂也不见。

  于是问道:“二嫂和姐儿怎么不见?”

  提起二房媳妇,贾母神色淡淡的:“她和元春都病了,怕过病气,先不让她们过来,过几日好了再见,也是一样的。”

  崔氏也说到:“前几日明明是八月里,忽然就冷了一场,你哥哥都差点病了。”

  外面的嬷嬷忽然道:“老太太,东府敬大爷和东府的奶奶过来了。”

  声音隔着帘子传进来,崔氏和贾敏赶紧起身相迎。

  “快请进来!”

  东府那边的奶奶过来,等到晚间贾政和贾敬都在,几人吃了一席,天色晚了,林如海才带着贾敏回到林家宅子,离开荣国府前,贾母叮嘱女儿千万要回家住几日。

  ……

  晚间两人都有些累,洗漱之后便躺下。

  贾敏察觉到林如海手上不安分,慌忙把他的手捉住,嗔道:“折腾了一天,你不累吗?”

  贾敏娇声软语,反而叫林如海来了兴致,他忍者笑。

  “不觉着累,只是说话而已。”

  说话,贾敏才不信他是单纯的说话,忙往一旁躲开,拉住衣襟。

  “不成……我、我上个月没换洗。”

  林如海的手僵硬的停住,手指头都不会打弯了。

  “没、没换洗。”

  黑暗中贾敏点了点头,带着几分羞涩。

  “许是、许是有了。”

  林如海好像被噎住了,翻了个身才学会开口说话,声音有些发抖。

  “你怎么不早说,兴许是这、这几月都在赶路,错了日子。”

  贾敏皱眉,握着粉拳打了刚刚不规矩的林如海一下。

  “我也拿不准,你今儿还是消停点。”

  林如海猛地坐起来:“要不要请个太医来瞧瞧?”

  贾敏拉拉被子,把头埋进去,却比林如海淡定,:“再等等吧,才过去七八日,万一有个什么,弹劾你在孝期……”

  这孩子来得太快,离得孝期太近也不好,总有孝期不检点的嫌疑。

  不过林如海掐指一算,他已经出孝三个来月,那些御史大人不会这么闲吧?

  “那就……再等等。”

  林如海嘴上说是再等等,心里早七上八下不得安宁。

  他怀疑是不是弄错了,前世可是多少年求子不得,看大夫吃药,等到三十多岁才养下一个女儿,后面的儿子三岁上一病就夭折了。

  但林如海又抱着一丝侥幸,这一世好些事情都变了,就说贾瑚前世也是三岁多就没了,还有贾琏还在襁褓中就没娘。

  现在贾瑚和崔氏都活得好好的,兴许贾敏真是有了呢?

  一贯沉稳的林如海心里不断挣扎,一时觉得不可能,一时又觉得兴许是真的,梦里都在纠结此事。

  第二日起来头脑昏昏沉沉,疲惫不堪,还要强打着精神去赴苏哲的约。

  ……

  苏哲见林如海今早见面就是一脸的茫然,“如海,你怎么心不在焉的。”

  林如海收回心神,垂眼:“无事,许久不在官场,不习惯。”

  苏哲一脸了然,当官本来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没办法,谁让圣上一直惦记着你,都不用旁人提,况且你又没个灾殃病祸,圣旨一到,不得不来。”

  林如海沉着脸又道:“折子已经递上去,上面兴许不久就有任命。”

  回来的官员都要上折子,他也只能按流程办事。

  苏哲皱眉:“怎么,你想去外任?”

  55 五十五章

  ◎“翰林院混吃等死日常”◎

  五十五章、“翰林院混吃等死日常”

  若是能外任, 林如海自然想的,不过他一想到如果贾敏真的有了身孕,当下还是在京中最好。

  林如海还没来得及答话, 苏哲就严肃道:“消了这个念头,前儿你才在翰林院当值多久, 吏部必定要你补缺。”

  肯定走不了, 圣旨一到, 林如海就算不情愿, 还不是乖乖往京中来。

  林如海笑道:“自然要在京中当值几年。”

  苏哲见他还是口到心不到的四处打量,邀请林如海:“我这宅子还不错吧?关键是离着宫里近,周边也有几家同僚, 你要不要搬到附近,今后咱也好串门。”

  林如海见他这么热心, 故意问:“苏兄就不怕旁人弹劾我们私下串联结党。”

  苏哲却很无所谓:“怕那些作甚, 我们二人本是同窗好友,就是圣上那边都过了明路, 装模作样避嫌作甚。”

  这两人的关系朝中好些人心知肚明,一个地方一个书院的出来,装模作样反而落下刻意,同窗之谊, 历来为清流推崇,毕竟好些人就靠这样的关系结党提携。

  那些起先没什么交情的都要上赶着攀同窗或是同乡, 若真要弹劾林如海和苏哲,朝中大部分人都跑不了。

  林如海摇头,“多谢苏兄相邀, 旧宅我住惯了, 那边宽敞。”

  苏哲原本想说让林如海下回带着弟妹一起过来串门, 但想到黄氏现在又是身怀六甲,有所不便,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过了一会儿,乳母把苏哲的儿子抱出来玩,现下已经三岁上,会喊人行礼,板正文静,不像是贾琏那么闹腾话多。

  林如海看见孩子,回身把礼物中的一个小匣子拿出来,责备苏哲:“你这个做父亲的也不给我引荐一二,若是乳母不把人抱出来,我都差点忘记了。”

  说着把匣子亲自交给乳母,里面是贾敏亲自预备的一套黄金镯子和长命锁,给小孩子戴着又能辟邪,又吉利。

  乳母领着哥儿上前谢礼,好像小大人一样,谢过之后,就带着孩子先告退。

  林如海问苏哲:“他年纪虽小,倒是有模有样,取名了吗?”

  苏哲摇摇头,给林如海的茶盏添了点水。

  “还没取名儿,怕养不住,等再大点,开蒙取。”

  看这个年纪,也要开蒙了。

  苏哲当下养了一个儿子,好像完成了家里的某种任务,感觉轻松很多。但另一方面,每日在宫里当差,规规矩矩的行事,日子叠着日子过,总觉得浑浑噩噩。

  苏哲和林如海简单讲了讲当下京中的局势,还有翰林院的情况。林如海那一批的进士几乎都放了外任。

  原先三年期满以后,状元张豪和榜眼陆友原本是留在翰林院继续当差,在去年有了缺,两人一前一后谋到知州外任。

  一般庶吉士从翰林出去外任,多谋到七八品的县官,若能谋到一个六品都很有能耐,他们二人多留一年,就能谋到知州,着实有几分本事,还有一点就是二人都年岁不小,兴许有朝廷的意思在。

  林如海辞别苏哲回到家中,凳子都还没坐热乎,吏部那边的任命就送上门,派给他仍旧是编修一职,林如海却没什么意外,这是最好的安排,一切如常。

  林如海换上翰林青衫,和几年前一样去翰林院当差,还是那道宫门、还是朱红的墙,一样的景致,叫人分不清今夕是何年。

  贾敏那边仍不肯请大夫来看诊,只说再等等。

  林如海心里存着事,时常走神,万幸他业务熟悉,才没出纰漏。

  新换上的侍讲大人忽然进来,把一摞折子放在书案上,直接招呼年龄最小的林如海:“林编修,今日圣上在议事厅,这几封折子你送去。”

  回乡守孝五六载,归来之后,林如海还是翰林院年纪最小的翰林。人就这样的,多长几岁年纪,就免不得要把年岁小、面皮嫩的林如海当孩子看。

  林如海起身,从善如流:“是。”

  一路捧着四份折子,还走那条回廊,往六部尚书时常商量过家大事互相争吵的议事厅去。

  林如海才转过去露了个头,老远就见掌事公公笑眯眯招手:“哎呀,林小探花,快进去。”

  这既是先前去江南顺路传旨的公公,原先是个很随意的名字,现在混出模样,宫里人都尊称一声李公公。

  林如海颔首谢过他的招呼,迈过第一道门槛。

  “微臣林如海,奉命送……”

  这时又有个掌事的公公出来,挥着拂尘笑道:“林小探花,放着,放着!”

  林如海下巴一僵,这一位是圣上身边的大公公,看来今日圣上也在,怪不得翰林院又推他出来送折子。

  深深无力,看来以后自己肯定是公认的跑腿常客。

  掌事公公把那几分折子接过去,林如海进到议事厅里,圣上坐在主位上,冲着他招手,岁月留下痕迹,皇帝陛下比五六年前老了很多,脸上的松垮的皱纹在微笑之时,平添慈祥。

  “过来让朕瞧瞧,这几年还真长高不少,样貌没变,朕瞧着你,好像是回到几年前,那时候程大人和房大人都还在。”

  圣上看着年轻挺拔的林如海,深感岁月不饶人,想到原先自己用着很得力的老臣,想到朝堂之上的物是人非,大为感慨。

  林如海面圣行礼,身形颀长,风度翩翩,圣上看着赏心悦目,把里面几个大臣指给他看。

  “这几个大人,除了黄尚书你认识,其余的大人怕是不熟吧?”

  林如海绷着身子,微笑道:“微臣离京多年,回来当值不足十日,各样事务尚不熟悉,还未见过几位大人。”

  “这是户部尚书王起,这是兵部尚书何萧,这一位吏部史进尚书,这一位工部尚书赵州,这是刑部尚书钟愈。”

  圣上亲自引荐,落到旁人身上真是天大的脸面,只有林如海,一面恭谨与各位大人见礼,一面在心底叹气。

  有这样一出,他算在各部尚书跟前都挂号了,这对于一心混吃等死的林如海而言,不是一个好兆头。

  人家主意你,多夸你几句好,还是幸事。怕的就是揪着你挑毛病,要是哪天翰林院拟的章程他们不满意,会不会把帐多往林如海头上算几分?

  谁都说不准啊!

  林如海敏锐的注意到,不常见的刑部尚书今次也在,不知他们又在商议什么大事而未果,林如海现在长了心眼,来之前翻看过翰林院那几分折子,只是寻常的公务,不至于惊动六部尚书。

  圣上拉着他闲话的举止和多年前赏赐糕点何其相似,多半都是为着缓和大臣们剑拔弩张的气氛,怪不得外面守门的掌事公公见他像是见到救星……

  不过,林如海一个小翰林,懒得揣测其中关节,就当是圣上突发慈爱之心,给他介绍诸位大臣。

  林如海全须全尾从议事厅退出来,回到翰林院也差不多是散伙回家的时候,他和苏哲没有公务,一起从宫内出来。

  走到宫门外,恰好撞见刑部尚书的轿子,老远那刑部尚书钟愈就扯着大嗓门叫人。

  “林小探花。”

  苏哲附耳到林如海耳边:“这是原先工部侍郎,似乎是因为长得吓人,圣上把他弄到了刑部。”

  这钟愈还真长了一个钟馗模样,身板魁梧,胡子蓬松一把,挂在脸上。

  苏哲和林如海肃立在一边,双双行礼。

  “见过大人。”

  刑部尚书捋着大胡子,眯眼感叹:“小探花长得果然还是几年前的模样,我还真老了。”

  又问林如海:“你这几年都在江南,对海岸商港一事,有何高见?”

  林如海心头一凛,看来今天是在讨论这个。

  他垂首惭愧答道:“回大人,下官不才,一直深居简出,姑苏不近海,对海岸商港,下官未曾见过,朝中熟悉此道的人不多,大人不妨找些出海远洋的商户询问,兴许他们更有经验。”

  刑部尚书皱了皱眉头,“有些意思……回去和你们侍讲大人说,以后翰林院的折子,多让林小探花送。”

  说完这话,刑部尚书就坐着轿子走了,留下苏哲和林如海一头雾水。

  什么时候刑部尚书也管到开港通商的事了?

  说起送折子,林如海方才狐疑看一眼苏哲:“先前我没来的时候,议事厅的折子难不成是你送?”

  苏哲笑着摇头:“不是,尚书大人在,我要避嫌,谁那日倒霉谁送,多半是朱谦。”

  林如海今日还没见到朱谦,怪不得轮到了他。

  “今日怎么不见朱谦?”

  苏哲道:“白马寺大殿修缮,户部那边缺算账的人,朱谦算学出众,户部尚书将他提调过去帮忙。”

  林如海啧了一声。

  “怪不得呢!”

  怪不得朱谦后面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尚方宝剑,各处清算税收账目,属实充分扬长避短,把他的算学才能用在刀刃上!

  户部还真是慧眼识人。

  ****

  京城的日子十分悠哉,大约有苏哲和朱谦这样的同乡作伴,林如海觉得没有前几年那么难熬。

  当然,让他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前几日贾敏可算是愿意请太医,一号脉息,果然喜脉,将近两月余。

  累得贾母也将贾敏念叨一回,先前老二家媳妇瞒着,现在自己亲生女儿也不说实话。还是贾敏温声软语,只怕有人闲话林如海和她孝期不检点,解释了好一通,贾母方才气消。

  林如海每日欢欢喜喜上班,晚间又欢欢喜喜回家,唯一不欢喜的就是圣上讲经这一日,多半要拖堂。

  比如现在,圣上就在和几位侍讲和尚书大人讨论国事。

  林如海和苏哲记过一回圣上明言,坐在廊柱后面的小桌旁,并排挤在一处,等几人唠完一回,圣上御驾走人之后才能回家。

  林如海看见苏哲唇上的那撇八字胡子,很不习惯:“你怎么续起须来,真是奇怪。”

  苏哲正色道:“我年岁也不小,这样稳重些。”

  林如海也小声道:“先前我也续过,和样貌不相称,我家娘子说难看,还是剃了。”

  苏哲看看林如海那水灵灵的面皮,实在难以想象他长个胡子的样子,也摇头:“罢了,你这样子留个胡子,也忒古怪,像是小孩偷穿大人衣裳。”

  林如海焦急的拿着笔在纸笺上涂了几个大黑圈。

  苏哲用手肘撞他一下,“你今日怎么和热锅上蚂蚁一样,凳子难不成是针毡?”

  林如海总算忍不住,和同窗叨叨:“我家娘子有喜了,我想回去照管她来着,几时能放我们回去,我们又不顶什么大用。”

  苏哲缩着手冲他恭喜:“你就算回去,又顶什么用?!”

  林如海很不服气:“怎么不顶用了,我家奶奶见到我这张脸就心情愉悦。”

  两人叽叽咕咕闲话打发时间,忽然头顶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

  “咳咳!苏编撰、林编修,你们二人在议论何事?”

  56 第五十六章、

  ◎“你是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