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红楼同人]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完结】>第四十六章、“林父丧事”

  林家的丧事, 不比荣国府轻松,荣国府在京中与各家勋贵往来,人来人往。但是荣国府和宁国府外加贾家旁支也能凑出好几房人帮忙。

  可林如海已经没有真正的堂族, 四代之内无亲,老太太说的林家人都死绝了, 是气话, 也是真话。前世林如海不是没动过过继嗣子的心思, 可惜林家不仅嫡系单传, 连旁支也找不出人。

  倘若林家老爷一走,所有女眷的迎来送往都要压到林家太太和贾敏头上,旁人家来吊丧的必定都是林如海同辈和小一辈, 大部分的事情就要年轻的贾敏担着。

  林如海还记着前世,父亲过世以后丧事办完, 家中所有人都消瘦好一圈, 自己又并一场,养着三五个月才勉强养回元气, 这一世趁着还有时日,把能预备的都预备上。

  夫妻俩笼着火写了一回单子,开春寒湿,早早睡下。

  过年之后天气一直阴沉, 不下雨也不见日头,云层仿佛随时要坠下, 压着喘不过气,正月初五那天早上,昏迷两日的林家老爷咽气归西。

  林家太太和几个姨娘哭作一团, 唯有林如海木着脸走出来, 支使着各房下人:“把灵堂布置起来, 各家去报丧。”

  林老爷一走,先前被打发出去的乳母嬷嬷们被允许回来帮忙,两个嬷嬷领着几个婆子丫鬟和小厮在林家老爷灵前举哀。

  “我们知道大爷心里苦,大爷心里苦的哭不出来,就让小的们替大爷哭!老爷啊……”

  唱经超度的和尚,做法事的道士也来了,一连七日不停。

  江南地界的有些头脸的人家听说林家咯老爷归西,无论得不到报丧,都往林家吊唁,林家大门洞开,往来络绎,熙熙攘攘,门庭若市,许多年不曾如此热闹过。

  林家管事的把下人们都召集起来,再三敲打。

  “都警醒起来,只要这几日不出错,把老爷送出门去,家中自然有赏!”

  贾敏忙得脚不沾地,一面是婆婆悲伤过度又天寒受凉,请医问药,家中支取钱粮、器具、都要由她手中过,还要出去接待各家女眷,若不是先前跟着大嫂料理过荣国府家事,肯定一团乱麻。

  苏哲朱谦等人得到消息,也从书院过来吊丧,看林如海年纪轻轻就披麻戴孝的样子,和去年的自己何其相似。

  林家老爷过世,早就有征兆,不似自己的母亲亡故,叫人措手不及。

  众人也只能苍白劝慰一句:“如海节哀。”

  林家老爷过世的消息快马加鞭传到荣国府上时,贾母心头忧虑得很,女儿嫁过去不到一年,就经历这种大事,不知能不能周转。

  贾母从重孙媳妇做起,早前老太爷没的时候,上有公公婆婆,还有叔叔婶婶,还有妯娌姐妹,林家可只有两个孩子。

  崔氏看出贾母的操心,笑着温声道:“母亲,咱们家防着这一手,奔丧的人早就预备好,消息一来我就叫他们去了,妹妹在家中跟着我管家好几年,前儿二弟迎娶弟媳的时候都是她一手操持。说句不中听的,林家再怎么,也不如咱们家大业大。咱们这边有人去也能搭把手,你大可把心放下,妹妹比我还能呢!”

  大儿媳妇一说,贾母眉头舒展开些许。

  “若不是那么远,倒是还能叫你去帮忙,外面有林家的消息,赶紧递进来。”

  崔氏点头应是,哄着胃口缺缺的贾母再用点牛奶粳米粥。

  ****

  江南的春日笼着蒙蒙的烟雨,像是人化不开的愁绪,林家的丧事没出什么大纰漏,停灵七七之数,林如海作为独子,亲自扶灵往姑苏祖坟下葬,家中就只有林家太太和贾敏。

  林家太太身子已经好转过来,只是整日以泪洗面,原先的精神头不见,春雨蒙蒙,喘一口气都是潮的,正是伤春之际,又逢亲人去世。

  林家太太成日伤心,也没精力再挑媳妇的不是,而今家中只有他们三人,平白窝里斗内耗,岂不是更伤神。

  贾敏和婆婆没什么能聊天的去处,只能在旁小心服侍,唯恐照顾不周。

  林家太太没来由忽然问她:“你父亲走了以后,你母亲怎么过的?”

  贾代善走的时候,贾赦、贾政都没成人,贾敏更是年幼,一应事物都是贾母料理,还要管着偌大家业。

  贾敏见婆母愿意说话,就将自己父亲亡故之后,母亲如何料理家世,将他们兄妹几人拉扯大如实说了。

  林家太太听着,无端又滚下泪,看一看天色赶贾敏回去:“你母亲到底是……更不容易,天没暖和透,你回去,不必在我跟前熬着。”

  贾敏恭敬起身:“是,媳妇明日再来。”

  而后仍旧每日晨昏定省一样不落,规矩十分周全,对外还要给江南各家还礼,京中的消息二嫂一举得男,各样节礼,事事都要她亲自打点,井井有条,连两个姨娘都有些佩服她。

  “咱们家这位奶奶,还算有媳妇的模样。”

  林如海一去将近二十来日,把林家老爷阴宅落定,各样礼节完成,返回家中。

  一进后院,难得见穿着一身素服,穿着麻衣的贾敏巴巴迎上来,娇声软语中带着几分委屈:“你一去这么多天,怪想你的。”

  夫妻二人悄悄拉一下手,贾敏冲着林如海使了一个眼色,让他赶紧去看看母亲。这几日她一直有给林如海去信,说家中的情况,林家太太郁郁寡欢,如此下去必定肝气郁结,将身子拖垮。

  林如海赶紧去母亲的住处给她磕头:“母亲,孩儿已经把父亲安顿好了,母亲身子可大安了?”

  今日天晴,林家太太在院子里晒太阳,见儿子回来,略有点精神,一开口就能听出来中气不足:“身子好了,心里难受。”

  林如海想着母亲就是闲着胡思乱想,以至于总将伤心事过不去,于是又道:

  “母亲,儿子这回去那边,看中几个庄子,先前儿子成婚时,想着应该往祖上再添几分祭田。母亲你帮忙掌掌眼,若是都好,咱们就都买下来。我叫人把庄子修缮好,若是母亲思念父亲,天好的时候,我就带母亲去那边小住。”

  若是从前,林家太太在这样的事上最有兴趣,今日神情淡淡:“我也看不出好坏,都买了吧!”

  林如海与贾敏对视一眼,读懂了彼此心中的担忧和无奈。

  贾敏也在旁提议:“母亲,先前大爷说,咱们家原先在城里那些屋子,许是该修整一回,下回乡试或者每年院士,都租出去。”

  林家太太还是那样万事与我无关的模样,绷着一张脸:“这是积德的事,你自己看着办。”

  林如海无法,见母亲似乎连自己都烦,唯恐惹出气来,她又生病,只得暂时告退,明日再来。

  所幸林如海和贾敏每日在林母跟前孝敬,天气渐渐回暖,林家太太的身子渐渐康复,用饭也比先前有胃口。

  那日林如海陪着母亲在园子里散步,没来由听见有人隔着墙议论。

  “若是咱们这位新奶奶肚子争气点,一年半载的添个孩子,太太膝下不那么寂寞,有个寄托。”

  林如海抬头,这不是先前他和贾敏闲逛时听到小丫鬟骂狐媚子的地方?看来那个角落,竟是家中下人们专门说闲话的去处。

  他再一看母亲,脸上仍是没多少表情,看不出悲喜,才一回到院子里,林家太太就叫人把两个姨娘找来。

  冷眼看着二人道:“老爷走了,你们膝下也没个儿女,每人三百两银子,自去谋生路吧!”

  这么多年了,林家太太精神头不好,但人还不聋,说话人的声音她听得出来。

  两个姨娘还想说话,一抬眼看见林如海冷厉的眼神,立马不敢吱声,她们说过好些闲话,肯定是有人传到太太和大爷耳朵里了!

  林家还给二三百银子安家,加上她们的体己,拿出去足够当个小富婆,两人连忙闭嘴磕头谢恩,二人一走,林家老太太难得开口:

  “家中守孝,不用这么多人,都打发了。”

  随即又看向儿子,缓缓道:“我知道你早有这个心思,现在你父亲不在,她们没个儿女,也不必叫她们空守着,都放出去吧!”

  ****

  林家太太发话,林如海处置起下人来名正言顺,家中打发了一批丫鬟,他院子里的几个适宜婚配的,林如海也没把她们配小厮,让贾敏将她们放了良籍,诸如莲子和莲心这种大丫鬟,每人打发二百两,让她们自去谋生。

  这手笔贾敏都觉着林家仁厚,先前贾代善亡故,贾母打发那几个姨娘的时候,也没给这么多钱财。

  林家这些丫鬟这几年攒下的钱财不会少,出去找个有营生的男子嫁了,也是个小富人家的奶奶。

  过了几日管家媳妇来回话:

  “莲子和莲心都放回了良籍,那些赏钱足够她们嫁人做正头娘子,她们还想进来磕头谢恩,奴婢听大爷的吩咐,让她们冲着太太院子方向磕头就罢了。紫儿和小玲不想还籍,要不要给她们找个小子配人,故而来讨大爷示下。”

  林如海听着管家嬷嬷回话,眼皮也不抬。

  “若是不想还良籍,找了人牙子来卖到别处,家中不用了,若她们问缘故,你让她们自个儿想想。”

  丫鬟不想回良籍,是怕出去之后没有林家高门庇护,讨生活不易,若她们是个规矩的,留着也可。可惜是个嘴碎爱挑拨是非的,也是遇见林如海这几年想积德,林家对下人宽和,落到心眼小的主子手里,指不定被卖到哪去。

  老嬷嬷把林如海的示下往外一传,紫儿和小玲再不敢提要留下表忠心的话,灰溜溜领着主家赏赐的银子,自去谋生。

  林家下人去了一批,清净不少,本来在孝中,不出门,无宴饮,只得三个不爱生事的主子,下人少几个,各司其职,反而少有人生事。

  日子一日日过得缓慢而悠闲,唯一叫人忧心的就是林家太太,身子时好时坏,心情也难得几日明媚,倘若林家太太是贾母的那样的性格,自己会找点乐子,也不至于此。

  堪堪过去一年,林如海也能出门走动,他把常安和常吉等人叫来跟前,问他们的婚事。

  常吉挠着后脑勺,很不好意思,讪讪笑了:“大爷,哪里有家中守孝,当奴才的成婚的道理。”

  林如海认真嘱咐几人:“已经守过一年,你们年岁比我还大几岁,也该成家了,找个靠谱的娘子,我这边都给一份赏钱,定下了和账上说一声,去领赏。”

  众人见大爷掏心掏肺关心,十分感动,一起磕了好几个头:“小的多谢大爷。”

  料理完小厮们的终身大事,进二门的时候正好门房要往贾敏那边递信,林如海当了一回青鸟。

  虽说荣国府时常有信来,贾敏每次收到都开心的同孩子一般,忙忙拆开一看,脸色骤变。

  “大哥哥妾室添的姐儿出花没了!”

  47 第四十七章

  ◎“人间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