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五胡屠夫>第422章 朝堂争议

桓温北伐失利,晋朝朝堂大震。

有人说桓温北伐失利,战士死伤过万,粮草辎重耗费无数,误国误民,要求严惩桓温。

但也有人说,目前晋室缺乏良将,如若就此免去桓温官职,朝中无人统兵,若是北方诸胡趁机南下,只怕晋室难保。

更有人说,若是此时重罚桓温,桓温一旦生气,重蹈王敦之路,率领大军沿江而下,那又怎么办?

众大臣你一句,我一句,一时吵得不可开交。

正当众大臣在争吵之时,忽有战马快报,说桓温北伐之书已到。

众大臣听后,一个个不再作声,尽皆转头看向领朝的会稽王司马昱。

会稽王司马昱打开信封,细细观看。

过了片刻,会稽王司马昱的脸色渐渐变得铁青,气得浑身发抖。

“这桓温实在是嚣张至极,根本不将朝廷放在眼中!”

会稽王司马昱气得大声吼道。

众人见罢,皆都大惊,不知桓温在战报之中到底说了什么事情。

“会稽王,桓温怎么说?”

有人试探地问道。

“唉!”

会稽王司马昱长叹一声,遂道:

“桓温说,他率兵北伐,斩杀秦军2万余人;后又辗转洛阳,消灭姚襄大军3万余人。

再后又联合冉闵,大败燕国慕容评,杀敌过万,战果丰硕,大胜而归,要求朝廷封赏。”

“呸!真是不要脸!明明是战败而归,还偏偏说大胜而归,为自己脸上贴金,真是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吏部尚书王彪之不等会稽王司马昱说完,便气得怒不可遏,放声大骂道。

王彪之,出身琅琊王氏,左仆射王彬之子,丞相王导的堂侄,年二十而须发皓白,人称“王白须”,以刚正不阿而着称于世。

司马昱听罢,冷笑一声,遂道:“还不至于此。”

众官员听罢,皆都大惊,齐问道:“他还说什么?”

会稽王司马昱叹道:“桓温说,此次北伐未果,皆因粮草不及所致,他要求重惩太仓令陆平之。”

众人听罢,再次一愣。

此时,尚书郎孙绰生气地说道:“这桓温实在是欺人太甚!”

一旁年老持重的侍中高崧听罢,却是冷声说道:

“这是桓温杀鸡儆猴之法,给我们看了,好堵住你们悠悠之口。”

众人听罢,这才明白,没想到桓温北伐失利,不仅不负荆请罪,反而还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

此时,有人又道:“太仓令陆平之乃是吴郡四大家族陆家之后,若是我们就这样惩处了陆平之,只怕会引来江南各大家族的不满啊!”

张、朱、陆、顾,吴郡四大家族,占据着太湖周边及苏南的富庶之地,控制着东晋朝廷的钱粮供应,是妥妥地财神爷和地头蛇。

有道是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当年晋元帝司马睿刚到江南之时,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丞相王导整日个不务正事,与吴郡四大家族每日吃吃喝喝,清谈阔论,这才笼络住了四大家族。

也正是因为得到了吴郡四大家族的支持,司马晋室才得以在江南立足,新建晋室王朝。

若是张、朱、陆、顾四大家族联合起来一致与朝廷对抗,断绝钱粮供给,只怕晋朝皇室和众文武百官也只能每天喝西北风了,甚至还会动摇晋室王朝的根基。

会稽王司马昱看了众人一眼,又道:

“另外,桓温说此次北伐,将士死伤过万,要求朝廷进行体恤。

还有,北伐之中,将军蔡顿、黄谧、黄靖、甘让、臧虎、析宝,司马郭洪、长史耿玉等人战死,要求朝廷封为列侯,世荫子孙。

将军周鼎在危难之时,突破重围,率兵救援,功勋显赫,要求封为上池乡侯。”

此时,吏部尚书王彪之听后再次大怒道:

“简直是无耻至极!朝廷封赏,还需他来指点?”

一旁的侍中高崧听罢,却是淡淡地说道:

“莫要生气,将士战死,朝廷封赏是应该的,这也是历朝来的惯例!”

会稽王司马昱也是看向吏部尚书王彪之,冷笑一声,说道:

“桓温已经在江陵集结将士万人,战船千艘,沿江陈列,你说应不应该封赏。”

王彪之及一众大臣听罢,顿时大惊,一个个地低下头去,再也无人说话。

将士万人,战船千艘,这不明摆着要逼宫吗?

这不明摆着,若是朝廷不进行封赏,他们就要沿江而下,直逼建康了吗?

若桓温真的带兵沿江而下,晋室又有谁人能够挡得住桓温?

最终经众大臣商议,并报皇太后褚蒜子同意,决定:

撤去陆平之太仓令之职,降为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县令。

封周鼎为上池乡侯,封将军蔡顿、黄谧、黄靖、甘让、臧虎、析宝、司马郭洪、长史耿玉等人为关内侯。

朝廷调拨钱币百万,粮食万斛,丝帛千匹,牛羊千只,犒劳众将士凯旋。

会稽王司马昱也亲自来到吴郡陆家,找到陆家家主,二人一番商议,最后同意将太仓令陆平之降为阳羡县令。

一个月后,朝廷的封赏到达江陵,众将士官兵听后,个个无不高兴。

可是,朝廷封赏,人皆有份,唯独没有奖赏桓温和桓冲兄弟二人。

桓冲生气的对兄长桓温道:

“兄长,朝廷赏赐已至,人皆有份,可是朝廷并没有对您和我进行封赏,难道这不奇怪吗?”

桓温听后,冷声说道:“这是朝廷在有意打压我们桓家,难道你没有看出来吗?”

桓冲听后,气愤难平,遂道:

“我们兄弟二人率军北伐,出生入死,数次置身于死地。若不是冉天王两次相救,我们何以返回江陵?

我们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桓温听罢,却是说道:“我在上书之时,也没有要求朝廷封赏你我兄弟二人。”

桓冲听罢,心中疑惑地问道:“为何?”

桓温手抚桓冲肩膀,神色凝重,语气坚决地说道:

“买德郎(桓冲的小名),你要知道,名利钱财于我皆如粪土,根本不值一提。

你我兄弟二人应当时刻志存高远,以驱逐五胡,收复失地,恢复晋室为己任,好叫后人世代传颂,名流千古。

怎么能够局限于这些虚名薄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