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第72章 简陋版的金属风暴

“实验01款前装滑膛步枪,十五毫米口径,长度一千五百毫米,枪管长度一千二百毫米,实木枪托,贴合人体工程图设计,全枪重量十六斤,使用纸质定装颗粒黑火药,发射十四毫米直径凹底圆柱铅弹和同直径圆形铅弹,有效破甲射程是一百五十米,对无甲目标的杀伤射程能达到两百米。

每分钟理论射速是三发,熟练了能达到五发。”

戌亥03,拿起一把黑黝黝的步枪,给李伯笠介绍道。

“这是在大明官军使用的鸟铳基础上改进了,借鉴了一点鲁密铳的优点,属于重型滑膛火枪。”

“这一款,是实验02型前装滑膛步枪,十毫米口径,长度跟01款一样,重量减轻到九斤。也是能使用两种枪弹,有效破甲射程一百米,无甲目标的有效杀伤距离一百五十米。”

“这两款都是燧石击发的前装滑膛步枪,跟现在世界上主流的火绳枪没有多少优势,也就射程和精度有点优势,夜间使用时不会暴露位置,但是击发成功率只能达到八成左右。”

“最后一款,实验03款燧发后装滑膛步枪,口径是十五毫米,长度一样,但是重量增加了,全重二十二斤,一般士兵根本不能长时间举着使用,只能用支架支撑。

所以,如果加上支架重量就到了二十五斤,还不包括各种备用弹药和其他装备。此枪便携度不好,但是射速快。

使用预装填子筒,每分钟可以发射十二发,熟练后,第一轮射击能保持在五秒钟一发的速度。”

“这种步枪是在佛郎机火炮的基础上改进的,由于加工精度提高,保证了子筒跟枪管之间的气密性,减少了发射药爆燃之后泄露的问题。射程和杀伤力没有减少多少。

跟实验01款相比,有效射程只能达到八成,也就是一百米左右。”

李伯笠听着戌亥03介绍,每一种步枪都仔细用手摸摸,他之前也就见过一眼戌亥小队的电磁步枪,但是形状跟这种滑膛枪根本不是一种东西。

这三种滑膛步枪,外形已经接近后装时代步枪的外形,跟前鸟铳的外形相比,有了很大改进,更加适合士兵们瞄准射击。

“有没有短的,我记得游戏中有短火枪存在的。”李伯笠摸完了后问道。

“短火枪没有制作实物,只有设计图。从购买来的短火枪来看,现阶段的此类火枪,还没有连发手弩有用。”戌亥03解释道。

说着,从架子上拿下一把带着木匣的手弩。

“在宋代禁军连弩的基础上改进的,备箭十支,杠杆上弦,小孩子也能使用,有效破甲射程二十米。”

戌亥03说完,把手弩递给李伯笠,让他自己使用一下。

“对,用双手握着握把,对准那里的靶子。”

嗖…!

叮!

一声轻响,射出的弩矢射中靶子边上的石头墙,迸发出一阵火光。

戌亥03,教着李伯笠用另外一只手拉动杠杆,完成再次上弦。

叮!

……

很快,满满一木匣弩矢全部射出,只有两支落在了靶子上。

“怎么样,是不是很好用!”戌亥03过去把弩矢捡过来,对李伯笠说道。

捡回来的弩矢,大部分已经跟石头碰撞后导致矢杆变形,但是箭头部分没有多大的受损,依旧锐利。

“现有的短火枪,有效射程也就二十米,还不能保证准度,实用性不大。

我预计,只有等到能后装点火的火帽批量制造研发成功后,短火枪才有实用价值。

现有的火帽制作方案,成本都很大,我们的数据库中没有合适的足够廉价的火帽材料。

我们只能一一进行实验,就跟这些火药枪械一样,能明白原理,但是时间间隔太久远了,我们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现在的环境。”

“嗯!我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了。”

“还有最后一款枪,是可以连续发射的,类似于机枪。

在黑火药时代的实现方法,是从各种多眼铳上获得的。”

说着,戌亥03从边上抱过来一个大家伙。

“实验04款机枪,口径十五毫米,全重三百斤,枪管长一千毫米。由子筒盘,枪管,固定架,和传动齿轮组成。”

“每个子筒盘一次装填二十四枚子筒,当转盘转动之后,最上面的一个子筒击发,三十秒内一个子筒盘能发射完毕。”

“快快试一下!”李伯笠大喊道。

实验04款机枪,操作需要三个人协作,他们三个正好一起。

戌亥03把机枪搬到外面的射击场,打开后边的卡盘,把子筒盘固定,然后蹲下,一只手握着转动手柄,一只手控制射击方向。

戌亥02拿着另外一个子筒盘准备,戌亥09负责更换枪管。

咔嚓!

咔嚓!

随着戌亥03开始转动手柄,齿轮开始咔咔运转,等达到合适速度之后,扬起的燧石在机械的带动下,重重的碰撞到打火轮上,摩擦出来的火星点燃了自动敞开的药池里的火药。

嘭!

嘭!

……

低沉的爆燃声开始连续响起,远处竖立的靶子纷纷碎裂开来。

李伯笠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把目光从碎裂的靶子那里收回来,看向了正在运转的机枪。

似乎,每当子筒转到顶端都会稍微停顿一下,击发之后,然后就是下一个子筒。

“这不是真正的连续射击,好像要停顿一下,终端测一下停顿间隔时间。”李伯笠轻声说道。

“平均间隔1.2秒!”很快个人终端就给出了结果。

很快,三个装满弹丸的子筒盘全部发射完毕,浓浓的硝烟也弥漫在整个射击场。

每个轮盘击发完毕大约需要三十秒,再加上更换的时间,两分钟内七十二发弹丸全部射出。

“指挥官,这是现有条件下的机枪,结构复杂,维护不便,也就能当做技术储备和验证使用。如果放到战场上,肯定要耗费很大的后勤压力。”

戌亥03,把射击完的机枪,重新抱回石屋内,对李伯笠说道。

“要不先生产几个,看看实际使用的效果如何?”李伯笠建议道。

“……,也好,就当是培养工匠了。”